对于普通人来说,辛辛苦苦工作一生,也许也达不到富有的程度。可是就有人运气好,转手买卖一件“宝贝”就能“翻身农奴把歌唱”,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赚到别人一辈子都挣不到的钱。

而这个幸运儿就是秦先生。秦先生在2005年夏季的一次拍卖会上慧眼识珠,看上了一件没人要,后来还被流拍的“破袈裟”。

然而意想不到的是,正是这件破袈裟最后竟被拍出了1.3亿元的天价。而秦先生也一举成为富豪,成了人人羡慕至极对象。

那么,这件破袈裟究竟有何奥妙居然能够如此值钱呢?这还得从秦先生的一次“捡漏”说起……

男子花120万买古董:一男子借9万元买下(1)

慧眼识珠借钱买袈裟

秦先生是一位再普通不过的北京市民,家庭条件也不富裕,自己也只是一个工薪阶层。

但他有一个爱好,那就是收藏古玩。按理说古董、字画之类的一般都价格不菲,那都是富人才应该有的爱好,秦先生又是如何痴迷此道的呢?

其实,秦先生之所以喜欢这些,那是因为他先前在北京一所古玩收藏的文化机构工作过,由于经常接触那些宝贵的中国文物、古藏,听的多了,看的多了,他也被其中深深的奥秘吸引住了。

虽然没什么钱买,但是也经常会去欣赏、把玩一些文玩古物。

男子花120万买古董:一男子借9万元买下(2)

在行内时间长了,秦先生不再满足于玩弄平时的一些小玩意儿,他有一个念头,就是想去拍卖会上长长见识。

虽然买不起,可是能一饱眼福也是值得的,反正看看又不要钱。

于是2005年的夏天,秦先生去参加了北京一个规模不算大的拍卖会。拍卖会上许多珍奇宝物都被高价拍走了,最后有一件袈裟。虽然起拍价仅仅8万元,可却始终没人买。

也难怪,那件袈裟看上去破旧不堪,虽然隐约能看出料子还不错,但是表面早就被侵蚀得不成样子,让人看一眼就没什么兴趣了。

因此,在场所有人都对袈裟视若无睹,连拍卖人似乎也觉得它不值得买,所以关于它也都不愿多说一些。

男子花120万买古董:一男子借9万元买下(3)

此时,秦先生上前多看了一眼,他发现袈裟的表面好像若隐若现地透着一些暗纹,侵淫古玩多年的他察觉到这件袈裟可能并没有那么简单。

根据以往的经验来说,这件袈裟总透着一层神秘感,说不定真的是被低估的宝物呢。

想到这,秦先生一心想把袈裟拍下来回去慢慢研究。然而囊中羞涩,即便是区区8万块钱他也拿不出来。

没办法,最后袈裟只好被流拍,但是回去之后,秦先生一夜无眠,心里总是放不下那件袈裟。可想要再次购买袈裟,必须得拿出9万元。

男子花120万买古董:一男子借9万元买下(4)

于是第二天,他开始四处筹钱,亲朋好友都借遍了才好不容易筹够9万块钱。

之后她立马去了拍卖行,听了秦先生的购买诉求后,拍卖行的工作人员无不诧异,“怎么会有人这么傻,买一件没有人要的东西……”,当时在场的所有人都认为他肯定是看走眼了。

然而,无数事实证明,真理和好运往往只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秦先生的举动则再一次验证了这个真理。

外表破败暗层藏乾坤

钱货两清后,拿到心心念念宝贝的秦先生开心不已,回家之后立马开始摆开观赏,后来用手抚摸的时候,他感到袈裟表面并不平滑,细看还有轻微的褶皱。

但经过仔细观察,他发现那些暗纹并不是袈裟上面自带的,而是里面好像还有一层。

男子花120万买古董:一男子借9万元买下(5)

秦先生开始纠结要不要剪开呢?虽然知道这一剪刀下去,9万元可能就打了水漂了,但思考良久,他还是决定一探究竟,于是便小心翼翼地剪开了袈裟。

剪开之后,秦先生发现袈裟内真的有东西。当他拿出夹层内的物件时,秦先生惊呆了,那是一件看上去金黄色的丝绸,摸起来质地非常好,但看上去则像是一个被面。

上面印着一些看不懂的经文,共有四种。后来,秦先生查了资料才知道,其中三种分别是藏文、满文和梵文,还有一些图案配合着文字,经文和图案的精美复杂程度更是令人叹为观止。

男子花120万买古董:一男子借9万元买下(6)

秦先生立马意识到,这绝不是一件普通的物件。奈何他的鉴宝知识和能力还不够,也弄不清其中奥秘,于是秦先生找到了佛教协会的弘道法师,向其咨询这件宝物的由来。

弘道法师是很懂经文了,他看了之后告诉秦先生,这是个被子,不过是盖尸体用的,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裹尸布”,上面的经文是陀罗尼经,因此也叫做“陀罗尼经被”。

男子花120万买古董:一男子借9万元买下(7)

他还向秦先生解释道:从佛教教义上来说,世俗中的人都是罪恶的,临终前要找人为他诵经安度,这样就能减轻身上的罪恶。

陀罗尼经被又叫“往生被”,它是古代的一种随葬物,古代人非常迷信这一套,所以就很注重自己的身后事。相传人死后如果披着这条被子到了阴间,会有福报。

弘道法师又说,尽管这确实是文物,但是裹尸布毕竟是给死人用的东西,不吉利,而且价值也不会多高。

弘道法师建议秦先生最好早些出手,在家里放时间长了也不好。如果他愿意卖的话,自己可以帮他找找买家。

秦先生却认为这是相当难得的文物,并不想那么快就卖掉,所以就婉拒了弘道法师。

男子花120万买古董:一男子借9万元买下(8)

乾隆经被“捡漏”卖高价

之后,秦先生又通过很多关系,花费重金找到了许多更加知名更加专业的文物鉴赏大师帮忙鉴定。

其中他通过朋友找到的一位叫张淑芬的专家告诉了秦先生关于这件经被更多更详细的信息:

经被是用缂丝制成的,缂丝被称为“中国传统丝绸艺术中的精华”,价值非常高。在古代也流传着“一寸缂丝一寸金”的说法;

而这种缂丝还是纯手工的藏羚羊绒缂丝,价值就更高了,就算在现代,想要提取这种纯手工的藏羚羊绒缂丝也是相当困难的,在古代就更加稀少,更加的难得。

男子花120万买古董:一男子借9万元买下(9)

而且制作缂丝不仅需要极高的费用,它的制作工艺也非常复杂,需要数名专业的绣娘共同制作,按每天工作8小时来说,至少也要三年才能完成,堪称是国宝中的国宝。

所以这种被子当然不是随处可见的,最终经过数名专家的鉴定,大家一致认为秦先生的这匹缂丝制成的陀罗尼经被是清朝时期皇家御用的经被。

那这条经被到底是哪一位皇室成员使用的呢?根据史书记载,有清一代,只有两位皇室成员将陀罗尼经被作为自己的裹尸布。一位是乾隆皇帝,另一位就是慈禧。

男子花120万买古董:一男子借9万元买下(10)

但是,乾隆和慈禧虽然是同一个朝代的人,但是两个人之间相差数代,而不是同年代的人使用的经被图案有很大区别。

慈禧使用的陀罗尼经被是最高级的,大小有3米见方,明黄缎底,上面印着佛经、佛像、佛塔,还印有花纹,而经文则是汉字。

因此,经过反复确认后,鉴定专家认为秦先生手里的这件经被应该是乾隆皇帝当年下葬所用的“裹尸被”,至今已有300余年的历史了,有着非常高的文物价值。

其中有两位专家在鉴定完之后,都希望以18万的价格将其买下来。虽然比买的时候价钱高了一倍,可是秦先生却并没有同意。

男子花120万买古董:一男子借9万元买下(11)

后来这件经被在秦先生手里一直被完好保存了三年。三年后,秦先生最终还是选择将其售出。

于是他联系了拍卖行,在2008年的拍卖会上,这条经被被拍到7000万,而秦先生也在这个时候将其卖出。

到了2018年,这件文物又迎来一次热潮,再次竞拍的时候竟以1.3亿的天价被下一位主人买下收藏。

当时才一成交,拍卖现场的行家们无不唏嘘,当年在拍卖会上那些对那条“破袈裟”置若罔闻的人们更是捶胸顿足、后悔不已。

男子花120万买古董:一男子借9万元买下(12)

话说回来,乾隆皇帝的随葬品这么宝贵,怎么会流落到民间呢?这就要追溯到军阀混战时期了。

我们都知道,当年曹操连年征战以致军饷不足,为了筹备打仗所用的军需,便设立了“摸金校尉”这一军衔,专门负责盗墓取财,贴补军饷,令得“汉墓十室九空”。

而清末民初军阀混战,当时有一个军阀名叫孙殿英,他就做了和曹操一样的事情,假借军事演习之名,行盗墓之事,将目光瞄向了清东陵。

清东陵曾是一块修建得固若金汤的皇家禁地,埋葬着乾隆皇帝及一系列的皇室贵胄,那里堆积了数不尽的皇家珍宝。

男子花120万买古董:一男子借9万元买下(13)

孙殿英在炸开了乾隆皇帝的坟墓后,在里面搜刮了很多财物,但凡他认为是宝物的,都将其一扫而空。

然而,对于无甚文化,眼中只有金银的孙殿英而言,当他看到破裹尸布时,认为根本没有什么价值,于是就把它给扔了,只把那些金银财宝搬了回去。

后来有附近的居民路过的时候发现了裹尸布,这才捡起来带回了家。

男子花120万买古董:一男子借9万元买下(14)

后来这条“裹尸布”就一直流落在民间,因为普通百姓都不懂文物,认为那不过只是一件皇家用的的普通物件而已,算不上什么稀世珍宝。

因此,它在市面上一直以低廉的价格不断流传,根本没有人研究过袈裟里面的东西。

一直到很多年以后,在拍卖会上才被秦先生慧眼发现它的不同,然后买回来,才揭开了裹尸布国宝的真面目。

这谁能想到呢,当年不起眼的破袈裟现在居然价值1.3亿。

而对于秦先生来说,当年9万元买的袈裟,最终以7000万的价格卖出去,这已经远高于当时购买袈裟的价格了,他也因此一举成为富豪,彻底改变了贫穷的命运。

男子花120万买古董:一男子借9万元买下(15)

对于秦先生来说,也算对得起他将其视若珍宝,又精心保护三年的心血之付。

其实,秦先生的好运得益于他独到又敏锐的眼光,能够看见常人看不到的秘密,更得益于他杀伐果断的行动力,冲破重重阻碍也要得到此物。假如他稍稍优柔寡断一点,说不定就错过了呢。

所以啊,有时候很多东西不能只看其表面,也要学会深究其隐藏的价值。

但是,无论文物的价值有多高,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文化传承,都应该被精心呵护和保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