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墉最经典散文(散文第5册第5课刘墉不完而美)(1)

窦跃生

一、精选理由

1.刘墉的处世散文和温馨励志散文书籍经常成为华人世界的畅销书,被称为"沟通青少年心灵的专业作家"。

2.在写作上,刘墉的作品畅销几十年。

二、知识要点

1.你可以一辈子不登山,但你心中一定要有座山。

2.以画家的气质写作。《不完而美》是一篇醒世启人的哲理美文。

三、作家介绍

刘墉,1949年2月出生 ,原名刘镛,号梦然 。国际知名画家、作家、教育家 、演讲家 ,1949年2月生于台北,祖籍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 ,现居美国。曾任美国丹维尔美术馆驻馆艺术家、纽约圣若望大学驻校艺术家、厦门大学客座教授 、圣文森学院副教授 。出版文学艺术著作一百余种,被译为英、韩、越、泰等国文字,在世界各地举行画展三十余次,并在中国大陆捐建希望小学四十所 。

他的处世散文和温馨励志散文书籍经常成为华人世界的畅销书,被称为"沟通青少年心灵的专业作家",《萤窗小语》《超越自己》《我不是教你诈》陪伴了一代人的成长 。

刘墉纵横艺术界几十年,跨界在绘画、写作、演讲、公益等多个领域。在写作上,他的作品畅销几十年。在绘画上,刘墉画作被美国诺克斯维尔市政府、德国亚东博物馆、美国加州工艺博物馆等地收藏。不仅如此,他还是一位热心的慈善家、励志家、记者、演员、诗人。刘墉的个人经历也很励志,虽然少年时出身贫苦,但他在生活的困境中一次次崛起,驰骋在多个艺术领域,不断攀上人生的高峰。

“你可以一辈子不登山,但你心中一定要有座山。它使你总往高处爬,它使你总有个奋斗的方向,它使你任何一刻抬起头,都能看到自己的希望。”——刘墉

四、原文阅读赏析

《不完而美》

刘墉

(题解:新奇,不俗,给人眼前一亮的感受。醒世启人的《不完而美》。刘墉的哲理散文《不完而美》,满含深邃的思想,哲理的语言,悠远的意境。读此文,你似乎在饮一盏飘着春山气息的香茗;品一杯散发稻麦清香的自制米酒;赏一幅云淡风轻的山水画卷;听一曲花前月下的江南丝竹。清而有韵,淡而有味,读之让人神清气爽。)

“劝说朋友,话不必说尽,只要心领神会,便当止住,否则就是啰嗦(娓娓道来,欲扬先抑。讲聊天的艺术。“雨不大淋湿衣裳,话不多人暖热心肠。”)。

亲朋小聚,饮不必求醉,只要快意,便当止住,否则就是酗酒(排比段落。从来没喝美过,不是喝多,就是喝少)。

做文章,句子不要太显,诡文而谲谏,寓言以讽喻,点景以生情,意味更见深长(列举,铺垫。讲写作尝试)。

绘画,笔墨不必过周,以拙为巧,以空为灵,含不尽之意于画外,境界更见幽远(大写意,高境界的水准,大家风范。齐白石的画,寥寥数笔,神灵活现)。

话到七分,酒至微醺,笔墨疏宕,言辞婉约,古朴残破,含蓄蕴藉,是不完而美的最高境界。(画龙点睛。如欣赏维纳斯雕像。以艺术家的气质写散文)”

刘墉最经典散文(散文第5册第5课刘墉不完而美)(2)

赏析

读此文,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是推心置腹,娓娓而谈。不以居高临下训人,而以平起平坐交心。朋友聊天,亲人小聚,作文,绘画皆为人间烟火,凡人小事。

聊天,小酌本可放松心情,增加情谊。可话说得太满,招人厌烦。酒醉耍疯,令人不耻。其效果适得其反。俗话说“月满则亏,水满则溢。道理都懂,可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几人能掌握火候,把握分寸?

二是轻描淡写但含意隽永。虽是平民语,家常话。但却深入浅出,意味深长,充满了睿智和哲思,言有尽而意无穷,与本文“不完而美”的主旨一脉相承。一半由作者“言”,另一半由读者“思”,在互动过程中完成了完整的阅读。

三是在构思上信手拈来而又匠心独具。

选材“劝说”“小酌”“绘画”“作文”。前者为接地气的“下里巴人”,后者是高大上的“阳春白雪”但无论生活还是艺术,都是情同此理,殊途同归。所谓“真理跨越一步就会变成缪误。选材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再次,前放后收,结尾的画龙点睛,也是“微醺”'婉约”“话到七分”给人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和深深的思考。

不完而美是一种智慧,是一种禅机,更是一种境界。

《不完而美》是一篇醒世启人的哲理美文。

五、主题情怀

通过聊天、饮酒、作文、绘画,对度的把握,讲出了“艺术如生活,做人有分寸”的道理,暗示读者“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完美是在不断完善中升华的”,抒发了追求美好人生的情怀。

六、艺术特色

1.深邃的思想

追求完美是提升人生的境界。世上没有完美,只有更美。让人不断地深刻,感悟。

2.哲理的语言

这几句非常经典:绘画,笔墨不必过周,以拙为巧,以空为灵,含不尽之意于画外,境界更见幽远。

3.悠远的意境

让读者感觉到顿悟。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七、相关阅读欣赏

1.《不完美的完美》

刘墉我有一个朋友,单身半辈子,快五十岁时突然结了婚。新娘跟他的年龄差不多,徐娘半老,风韵犹存,只是知道的朋友都窃窃私语:“那女人以前是个演员,嫁了两任丈夫,都离了,现在不红了,由他捡了个剩货。”  不知道是不是话传到了他耳里。有一天,他跟我出去,一边开车,一边笑道:“我这个人,年轻的时候就盼开奔驰车,没钱,买不起。现在呀,还是买不起,买了辆三手车。”  他开的确实是辆老奔驰。我左右看看说:“三手?看来很好哇!马力也足。”  “是啊!”他大笑了起来,“旧车有什么不好?就好像我太太,前面嫁个四川人,又嫁个上海人,还在演艺圈二十多年,大大小小的场面见多了,现在老了,收了心,没了以前的娇气、浮华气,却做得一手四川菜、上海菜,又懂得布置家。讲句实在话,她真正最完美的时候反而被我遇上了。”  我说:“别人不说,我真看不出她竟然是当年的那位艳星。”  “是啊!”他拍着方向盘,“其实想想我自己,我又完美吗?我还不是千疮百孔,有过许多往事,许多荒唐。正因为我们都经历了这些,所以都成熟,都知道让,都知道忍。这不完美?这正是一种完美啊!”  不完美正是一种完美!我们老了,锈了,千疮百孔,隔一阵子就需要去看医生,来修补我们残破的身躯,我们又何必要求自己拥有的人、事、物都完美无瑕,没有缺点呢?看得惯残破,也是历练,是豁达,是成熟,是一种人生的境界啊!

(通过讲故事,说出了看似浅显而深奥的道理。鞋子好不好,只有脚知道。两个题目十分近似。写法却完全不同。前者,讲道理;后者,讲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

刘墉最经典散文(散文第5册第5课刘墉不完而美)(3)

2.《点一盏心灯》

刘墉

小尼姑去见师父:“师父!我看破红尘,遁入空门已经多年,每天在这青山白云之间,茹素礼佛,暮鼓晨钟,经读得愈多,心中的个念不但不减,反而增加,怎么办?”

“点一盏灯,使它非但能照亮你,而且不会留下你的身影,就可以通悟了!”

数十年过去……

有一所尼姑庵远近驰名,大家都称之为万灯庵;因为其中点满了灯,成千上万的灯,使人走入其间,仿佛步人一片灯海,灿烂辉煌。

这所万灯庵的主持,就是当年的小尼姑,虽然如今年事已高,并拥有上百的徒弟,但是她仍然不快乐,因为尽管她做一桩功德,都点一盏灯,却无论把灯放在脚边,悬在顶上,乃至以一片灯海将自己团团围住,还是总会见到自己的影子,甚至可以说,灯愈亮,影子愈显;灯愈多,影子也愈多。她困惑了,却已经没有师父可以问,因为师父早已死去,自己也将不久人世。

她圆寂了,据说就在死前终于通悟。

她没有在万灯之间找到一生寻求的东西,却在黑暗的掸房里悟道,她发觉身外的成就再高,灯再亮,却只能造成身后的影子。唯有一个方法,能使自己皎然澄澈,心无挂碍。

她点了一盏心灯!

(画外音:讲一个故事。

此偈[jì]出自《六祖坛经》。乃六祖慧能的禅悟之言,《六祖坛经》是后人根据禅宗六祖慧能的话编著而成。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两种境界:1.红尘滚滚,六根不净。2.四大皆空。)

3.《佛光》

刘墉

到峨眉山,大家都希望见到“佛光”。

据说看佛光要在天气晴朗的午后,当云雾渐渐由山谷升起,站在峨眉山的“金顶”,阳光由背后射来,可以看见云雾间有一个人影,四周环绕着七彩的光环。

“那不过是自己的影子,被阳光照在云雾上,又因为空气中的水汽,造成彩虹折射的效果罢了。”看完佛光,我对峨眉山报国寺的和尚说。

原以为他会不同意,没想到他一笑:

“可不是吗?众生皆有佛性,人人可以成佛,要得到佛光不能靠别人,只能靠自己!”(学一点佛、禅、道,对写作有好处。)

4.《再游南阳武侯祠》窦跃生一柄鹅毛扇一摇。两条阴阳鱼互追。青铜的中国就三足鼎立。八卦图,是绣在一面狼牙旗上的图腾么?穿龙袍的皇兄来过三次,诸葛孔明便走出茅庐。火光在帆上舞蹈,大江血涌。谁蘸了江水在红色石壁上写下一章美文——《赤壁赋》?神为何物?你只言:“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一部《草庐对》阐释了历史的布阵。神就是过去的人。谁来印证:你的智慧是因了有一个丑妻?有一位叫申凤梅的唱越调的老太太,曾挂上胡子把一出戏唱醉了中南海。草庐的半个月亮是一只耳朵,倾听牛仔的南阳与高跟的襄阳关于一枚邮票的争论。

八、课后小结

1.鹰,靠翅膀翻越高山。人,把高山踩在脚下。

2.跨界写作,作家修养。

3.难得可贵:小而精。

九、作业:

1.《不完而美》是谁的作品?

2.以《不战而胜》写一篇哲理美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