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1月18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一份退学申请报告》,这是南京大学工农兵大学生钟志民的退学申请。

一时间,全国各地媒体争相报道钟志民退学事件,也有很多青年敬佩他的决定,纷纷给他写信表达敬意。钟志民也在笔友之中找到了自己的终身伴侣。

4天之后,《人民日报》再次在头版头条刊登出钟志民主动退学的相关报道,钟志民一时间成为了典型代表,火遍全国。钟志民离开学校的那天,可谓是万人空巷,场面十分热烈,大家都来给他送行,还留影纪念。

退学申请报告引起轰动

1974年1月18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刊登了一份退学报告,这是来自于南京大学一名大二学生钟志民的自愿退学申请,一时间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在报告中,钟志民详细的阐述了自己想要退学的心路历程,并表示“要做一个真正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就要有决心彻底地改造自己。”

钟志清简介(钟志民主动退学)(1)

年轻的钟志民颇有少年傲骨,知错就改。可是,毕竟还是孩子,想到退学之后自己的人生走向,钟志民一时茫然,本能的就是想要向父母寻求帮助。

于是,放假回家后,钟志民第一次向父母坦白了自己的想法,这一下子全家都震动了。

父母亲前后对钟志民进行了劝说,觉得他有这样的觉悟是非常提倡和鼓励的,但是退学就大可不必了。没想到的是,原本想要劝说儿子不要退学的父母,竟然被钟志民说服了。

自从,钟志民总是默默的思考退学的事情,回到学校后更是变得沉默。1973年9月29日,终于想清楚的钟志民怀揣着退学报告来到了时任南京大学校革命委员会主任、党委书记王勇面前,把自己前一天亲自写下的退学报告交给了王勇书记。

在报告中,钟志民详细的阐述了自己的想法和认识,洋洋洒洒的3页稿纸,自己一年多的学习和认识都跃然纸上。

看了钟志民的退学报告,没过多久,王勇就找到他谈话,据《钟志民的选择》中记载:当时,王勇向钟志民表达了三点意见:

第一,钟志民成绩优异,勤于好学,可以不退。

第二,同学、教师对他反映比较好,没有必要退学。

第三,已学了一年半,再退回去对国家也是个损失。王勇书记的意见就是,拒绝了钟志民的退学申请,听到组织上这个决定,钟志民心下也稍微轻松一些,但是感觉事情远远没有结束。

同年11月,钟志民所在班级的30名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参加社会实践。这次,钟志民把自己想要退学的想法告诉了班主任胡福明。胡福明震惊于钟志民的决定,于是把他的事情告诉了同来的老师。

大家纷纷劝说钟志民,提高了认识就是好事,一年半毕业后,掌握了知识才能更好的改变社会现状,才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可是,钟志民不但不为所动,反而更加坚定,一定要退学,还要一退到底。

钟志清简介(钟志民主动退学)(2)

周恩来特批钟志民退学

这一方面,钟志民的想法更为坚定,另一方面,他的退学报告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南大党委觉得钟志民是工农兵教育的成功学生,把他当成了正面的典型范例上报给江苏省,江苏省又上报给了国务院,最后,这份简报递到了周恩来总理手中。

《钟志民的选择》中记载了周总理的批示:一方面认为钟是典型,反走后门很好,另一方面又说他不应退学,这不就是自相矛盾吗?

一石激起千层浪,转眼来到了1974年1月17日,南大校党委召开了常委会,钟志民在会议上汇报了自己关于退学的所思所想。

次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刊登了这篇退学申请,钟志民一下子成了典型人物,红遍全国。19日,钟志民的父母也给学校发了电报,支持钟志民的退学行动。随后,南大批准了钟志民的退学申请,并向全校师生号召学习钟志民。

随着钟志民向学校提出退学申请,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复建议退学,钟志民的退学事件尘埃落定。但是,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因为全国上下各地媒体对钟志民的宣传,他一时间成了全国红人,各地仍旧有很多记者前来采访。

在《钟志民的选择》一文中写到,自从钟志民的退学申请被批准,他们八人的寝室就访客不断,他的室友们常常没有办法在寝室呆下去,想要再一次跟钟志民推心置腹的谈谈更是没有机会。

这次室友间推心置腹的谈话一直延续到半年之后,是1974年的暑假期间,南京大学组织学生会去看望钟志民,他的室友谷嘉旺也在其中。

担心钟志民适应不了新环境的谷嘉旺在看到钟志民的时候也放下心来,因为此时的钟志民已经操着一口流利的当地方言,留着平头,身着军装,很是精神干练。

虽然为钟志民的选择感到遗憾,但是看到他的改变也很是欣慰。当然这都是后话,钟志民坚定的退学决心还要从进入南京大学开始讲起。

钟志清简介(钟志民主动退学)(3)

钟志民大学时思想觉醒

1972年,满怀着对大学的向往,钟志民如愿来到南京大学政治系哲学专业就读。

他们全班一共30人,班主任是胡福明,当时是南京大学政治系党支部书记。钟志民这届学生是南京大学恢复招生后的第一届工农学员,全体老师也刚刚从五七干校回来。

回到熟悉的校园,再次从事自己的本职工作,教职工们都是干劲十足。这一届的新生也是对知识充满了向往,钟志民在其中尤其突出。

钟志清简介(钟志民主动退学)(4)

钟志民勤恳、好问,更加善于思考,虽然家境优渥,但从不炫耀父母,还主动帮助受伤的室友洗衣服,大家也没在意他的家世,与他关系都很融洽。

为了能让孩子们更好的接受专业知识,南大还对学生进行了半年的高中教育。对文化知识十分渴求的钟志民常常学习到半夜一两点钟还不知疲倦,这时,老师就注意到了勤学刻苦、思维敏捷的钟志民,都认为他是个好苗子。

到1972年年底,接受完高中教育的钟志民开始接受专业课教育。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善于思考的钟志民很快发现,19世纪的古典理论和20世界中后期中国正在进行的现实是严重脱节的。

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钟志民的室友谷嘉旺告诉记者,“我们当时都有这种想法,但是只是一个朦胧的想法,不知道从哪说起。可是,在同学交流过程中,钟志民就显得很有主见。”

钟志清简介(钟志民主动退学)(5)

钟志民一直以来就是一个十分严谨的孩子,说话谨慎、深思熟虑,却很有主见。在当时的讨论中,他就经常提出对教育改革的看法,认为竞争性质的高考才是选拔大学生的好办法,现行的自愿报名和推荐制度不够合理,是要改进的地方。

政治系有很多的社会实践,1973年5月和6月,他们到南京凤凰山铁矿开展“开门办学”。这一时间,钟志民对自己从前过得优渥生活有了新的认识,尤其在传达《毛主席给李庆霖同志的信》时,甚至对自己过去的生活颇感汗颜。

父母亲的高收入是普通家庭的十倍,自己根本不需要为了生计发愁,吃穿住行在一切需要供应的时期,自己却享受着特供,就连上大学、当兵也是与众不同的途径。

钟志清简介(钟志民主动退学)(6)

这一切都让钟志民深感愧疚,他把社会实践的所看、所听、所感都深深的记在了心里。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他说:“我当时想给部队写信,说‘决不辜负党组织的信任’,可转念一想,我不是部队组织推荐的,一下子就没了勇气。”

在这样的认知下,钟志民想要退学的念头第一次出现在了脑海里。随着钟志民思想觉悟的提高,接着就出现了轰动一时的“退学事件”。

钟志清简介(钟志民主动退学)(7)

钟志民退学40年不悔

尽管众人看来,钟志民退学的代价有些大,可是当《中国新闻周刊》的记者再次见到钟志民时,得到的是钟志民对于退学事件无怨无悔的答案。

当年,钟志民的退学申请被批准后,不仅前后有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记者来采访他。也有很多人给他写信表达敬意,这其中就有一位在南京当过兵的女医生,两人渐渐的从志同道合的笔友成为了相知相恋的夫妻。

在钟志民离开学校之前,还到过很多高校演讲。他离开学校的那一天,很多大学生前来送行,场面热闹非凡。

钟志清简介(钟志民主动退学)(8)

1月22日,钟志民在胡福明的陪伴下回到了南昌。除夕之后,他就到江西瑞金沙洲坝公社百花园生产队报到了。

一同跟去的还有很多记者,很久之后,钟志民才回归平静的生活。

恢复了平静生活的钟志民开始难免有些不适应,与当地的农民之间完全融不到一起,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的记者:“当时我有点想念南大的生活,觉得有书读真好。”这样的情况维持了一年多,钟志民渐渐地融入了当地的生活。

钟志民在江西带领大家一步步改变了命运,吃饱了肚子。1987年,担任江西驻深圳办事处主任的钟志民负责招商引资,来到了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接受了市场经济和国际先进管理经验的脱胎换骨般的洗礼。

钟志民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的记者:“我当时看着请港商吃饭的账单都愣了,花了600元。当时在内地,几块钱就能吃顿好的。”看到了外面的世界,钟志民发现经商才能更快的使大家富起来。

1997年,钟志民辞去了公职,正式下海经商。投身到云南曲靖的燃气事业中去,从零做起,其中也是几经沉浮。

钟志清简介(钟志民主动退学)(9)

在2013年接受《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钟志民坦言,对于自己的选择从来没有后悔过。他一直都承认自己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自己这样的性格很不适合从事体制内的工作。

截止于2021年,钟志民的燃气集团已经很具有规模了,人数超过500人,旗下拥有17家子公司和完整的产业链。从在瑞金生活开始,钟志民为了更好的融入地方生活,他都会学习各地的方言。

现在的钟志民操着一口流利的曲靖方言,虽然身体有些发福,没有了当年的棱角,但是为人看起来更加和善,总是面带微笑。

他的公司还保留了很多好习惯,比如为了锻炼员工意志,大家轮流在大门站岗。单位小卖部一周一结账,平时都是记账的,这样做是为了考察大家的诚信。

钟志清简介(钟志民主动退学)(10)

结语

很多钟志民当年的同学都进入了部队工作,现在都是小有成就,最高的已经是军级干部了。钟志民聪敏勤恳,如果一直在体制内服务,现在也会身居高位的。可是,为了带领大家尽快致富,钟志民选择了一条更加适合自己的道路。

他一向是有主见的人,一如当年退学一样,只要是自己认为对的事,就会义无反顾的去做。

钟志清简介(钟志民主动退学)(11)

参考文献

[1]徐天,钟志民的选择<期刊>·信息科技;·哲学与人文科学·人物传记;《中国新闻周刊》,2013年.28期78_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