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这人两眼一闭,两腿一蹬,一命呜呼,大白话就是死了。对于“死亡”一词,从古到今,有太多不同的词汇来表达死亡的同义和近义词。

为什么说道家不提西游记(人死如灯灭为什么要说)(1)

湿地白鹤

有反映封建等级制度的《礼记·曲礼》中“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甍,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有追悼缅怀意“千古、百岁、安息、长眠”,有表示为国为民而死“牺牲、就义、殉职、捐躯、殉国”,表示僧人死“圆寂、坐化、往生”等等,还有很多。另外,还有一种对死亡的婉称,含着隐讳又寄托希望的叫“归西、驾鹤西游”。

为什么说道家不提西游记(人死如灯灭为什么要说)(2)

群鹤飞舞

前面的词都好理解,就是表述人已经死亡了,那为什么又叫“归西、驾鹤西游”呢?这其中又包含了死者亲朋好友对亡者的哪些情感寄托呢?

其实,从唯物思想来说,人死如灯灭,但是,亡者亲友在失去亲人的悲痛中,往往寻找一种慰籍亡灵和自我慰籍的方式,比如棺椁上的画的祥云和仙鹤,名曰“驾鹤西游”,通过守灵、诵经、祝祷以及送殡时的引魂幡等方式,希望逝者的灵魂得以“归西”,去往西方极乐世界。那么,东西南北四面八方,为什么偏偏去西,其实,我觉得去哪里都可以说的过去,但人们偏偏说西方,说“一命归西、驾鹤西游”。

为什么说道家不提西游记(人死如灯灭为什么要说)(3)

湿地鹤

说去往西方,我想很大程度是受宗教影响。自从佛教从印度流传到中国后,流传甚广,佛教中有西方净土、西方极乐世界之说。道教有西方仙界之说。不论是极乐世界还是仙界都指向西方,而不是其他方向,比如玄奘西天取经。我不是信众弟子,也没有去探究为什么就说“西方”而非他方。不过我想,不是宗教信徒的人很多也都默认“西方”一词,是因为他们不管相不相信有“西方净土、西方极乐世界”,他们都愿意也希望故去的亲人有个好去处,于是希望亡者之灵去往西方,去没有人间痛苦的另外一个国度。所以亡人“归西”应该是约定俗成。也就有了”一命归西、驾鹤西游”的成语。

为什么说道家不提西游记(人死如灯灭为什么要说)(4)

莲花云

成语一命归西的出处,最早出现在第一部武侠小说石玉昆的《三侠五义》第十一回:“展爷赶紧延医调治,衣不解带,昼夜侍奉,不想桑榆暮景,竟是一病不起,服药无效,一命归西去了。”展昭日夜侍奉老母,无奈老母还是死了,这里用一命归西表示死亡的婉称。《三侠五义》成书时间在清嘉庆年,所以,成语“一命归西”早于老舍《四世同堂》:"不留神?好,噗哧一下儿,我不就一命归西了吗!"

为什么说道家不提西游记(人死如灯灭为什么要说)(5)

祥云

成语驾鹤西游也是死亡的婉称,出自邓友梅《那五》:"过老太太言而有信,这事办完不久就驾鹤西游了,紫云正式把家管了起来。"

这亡魂归西去往西方极乐世界了,为什么还是“驾鹤”?骑着鹤去?因为鹤是长寿之鸟,是羽族之长,雪颈霜羽一鹤飞天,既长寿又有仙风之气,在古人眼里鹤就是仙鸟,鹤代表长寿和吉祥,有着美好的寓意。那亡者之魂若能踩着祥云驾着仙鹤去往西方极乐世界或西天云游岂不美哉?

为什么说道家不提西游记(人死如灯灭为什么要说)(6)

草原蓝天

这些美好吉祥的寓意被广泛接受,并用在逝者后事办理时的纸活(用纸做的祭品)、挽联、悼词之中。话说回来,不管是归西也好,驾鹤西游也罢,只是通过这些来表达活着的人对逝者的美好祝愿和祈福,饱含生者对逝者的深厚感情而已。

为什么说道家不提西游记(人死如灯灭为什么要说)(7)

祥云之下

文图/芦荟原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