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武红鹏 见习记者 王胜楠 通讯员 于宁 李帅 德州报道

汉服,是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是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锦绣中华”、赛里斯国的体现,承载了汉族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受保护的中国工艺美术。近年来,穿着繁复古风的汉服,衣袂飘飘,出去逛街、旅游已成为众多年轻女性津津乐道的一件事情。

在德州市武城县,一对夫妇靠着一双巧手,把汉服定制业务做到了海内外。走进武城县老宫裁缝铺,繁杂的机杼声阐述着汉服定制生意的火爆,店主赵秀丽正伏在一位工人身旁,认真地将两块布料的花纹拼接整齐。

“现在工人正在做的是一件明制汉服,其工艺的关键就在于‘对花’,就是将两块布料的花纹对齐,制成后的汉服花纹浑然一体,会显得更为高档。”赵秀丽告诉记者,汉服的制作工艺尤为讲究,领、襟、衽、衿、裾、袖、袂、带、韨等十部分都有其独特的说法,但凡弄错一处,便称不上是一件成功的汉服。

明制汉服定制(山东手造一针一线皆匠心)(1)

以汉服典型的“交领”为例,交领的两直线相交于衣中线左右代表传统文化的对称学,显出独特的中正气韵,代表做人要不偏不倚,如果说汉服表现天人合一的话,交领即代表天圆地方中的地,地即人道,即方与正。而袖子,则是圆袂,即代表天圆地方中的天圆,这种天圆地方学在汉服上的表现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体现。

由于汉服都有固定的形制,形制的不同,所代表的文化也不同,每种形制的汉服服饰结构、纹饰配件都有不同含义,就连应用场合都有严格规定。为了做出汉服能够尽善尽美,赵秀丽在古书中学习款式制作,研究汉服的专业知识。

“最开始做汉服,我们大量地研究了汉服的传统文化、形制,每一个细节代表了什么、有什么寓意,我们都做足了充分的准备。”赵秀丽告诉记者,从为客户帮忙制作汉服开始,夫妻俩人开始对汉服深厚的历史及文化底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与汉服结缘还得从一次偶然的际遇说起。

2016年,一直做服装加工生意的赵秀丽夫妇接到了一笔汉服修改的订单,彼时还不认识汉服的夫妻俩只看着这件衣服甚是好看,一心要把这件衣服改好,没想到客户看到修改后的衣服颇为满意,“安利”了一波“圈内”好友来定制汉服,这让夫妻俩对汉服定制这条路充满了信心,也由此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汉服。

明制汉服定制(山东手造一针一线皆匠心)(2)

对于汉服制作者而言,每一件汉服的制作过程,都是对中华文化美学内涵的一次深入探索,需要花费一番水滴石穿的功夫。“在汉服圈,流行的款式有很多,我们也在不断地研究,力争做出的产品尽善尽美,达到消费者的要求。”赵秀丽告诉记者,在爱好者眼中,汉服不是一件商品,而是传统文化复兴的一面旗帜,寄托着对中华文化火热而炽烈的情怀。

在老宫裁缝铺的展示架上,几件纹饰华丽的汉服吸引了记者的眼光,据赵秀丽介绍,这些都是她的“得意作品”,都是根据出土文物一比一复原而成。

“百子衣是明朝孝靖皇后的出土文物,当时出土了一共四件。这是其中一件的复原款,上面一共有108个童子在这儿嬉戏玩耍。” 赵秀丽介绍道,这件汉服有着极好的寓意,很多新人在结婚的时候都会选择这件衣服,自成功复原以来已经订出去十余件。

随着中华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曾经小众的“汉服圈”如今也越来越普遍,人们不仅欣赏汉服的形制,也开始讨论纹样出处,爱好者。在学校中,汉服也出现在成人礼、开笔礼重要的人生节点,年轻人对传统文化融入到生活中去越来越习以为常,对传统文化有更多的认同感。

如今,赵秀丽夫妇借助互联网,打开了汉服订制化的销路,生意也越发红火。凭借着过硬手艺,裁缝铺的订单逐渐增多。“我们都是靠口碑,通过老客户介绍新客户,大学生客户也不少,目前订单基本已经预订到两个月之后了。”随着裁缝铺生意越做越好,汉服文化对夫妻俩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两人也把弘扬汉服文化当成了自己的事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