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6月7日,以色列8架F—16战斗轰炸机,绕道沙特进入伊拉克,突然袭击了伊拉克的乌西拉克核反应堆,伊拉克核设施被成功摧毁。

肯尼迪为我国核弹事业做出贡献(1963年肯尼迪的遇刺)(1)

2007年9月5日至6日深夜,由4架F-16战机组成的机群先绕道地中海上空,然后再由叙土边境地带折向陆地,突然袭击了位于叙利亚代尔祖尔地区的一处即将建成的核设施,成功摧毁该处核设施。

以色列先后两次对伊拉克和叙利亚核设施进行外科手术式打击,导致这两个国家核计划夭折。而在我国核计划发展的初期,美国也曾制定针对我国核设施的打击计划,不过这一计划因肯尼迪的遇刺身亡而搁置,从而使我国核试验场躲过了核威胁,成功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今天,铭苏先生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这段已经解密的历史档案。

肯尼迪为我国核弹事业做出贡献(1963年肯尼迪的遇刺)(2)

我国原子能事业起步于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到:“中国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这个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核计划从无到有,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开启了走向拥核国家的征途。

当然,那个时候美国并不清楚中国核计划的具体进展情况,为了搜集中国核计划的资料,美国情报部门动用各种先进侦察手段。一是由蒋军空军飞行员驾驶U-2飞机,携带高分辨率成像摄影机从台湾起飞,深入大陆内部进行侦察。另外就是美国情报部门启动了“科罗纳”卫星侦察计划,使用间谍卫星携带的高分辨率照相机,从太空拍摄更清晰的照片。

肯尼迪为我国核弹事业做出贡献(1963年肯尼迪的遇刺)(3)

直到1960年,美国中央情报局才确认中国核武器计划的存在,并评估认为中国第一个核反应堆将在1961年底完工,预估中国将在1964年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时任美国总统肯尼迪指示国家安全委员会去调查中国核武器研制情况和对东南亚地区的影响。

1961年12月,“科罗纳”间谍卫星首次辨认出罗布泊基地。1963年,蒋军的U-2侦察机拍摄到了包头的核工厂。由于以上证据的发现,这使美国对中国的核计划深感忧虑,肯尼迪指示相关部门对中国核计划采取行动,以阻止中国拥有原子弹。

肯尼迪为我国核弹事业做出贡献(1963年肯尼迪的遇刺)(4)

美苏作为当时的两个超级大国,都不希望中国拥有核武器,而上个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的紧张,这也让美国看到利用苏联对付中国的可能。1963年7月14日,肯尼迪派哈里曼到莫斯科,他表面上是美国负责禁止核试验谈判代表,而真正的使命却是带着肯尼迪对付中国的原子弹的计划来的。

哈里曼临行前,肯尼迪反复叮嘱他:当见到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后,务必告诉他中国拥有原子弹对美国和苏联都是危险的。与此同时,肯尼迪还要哈里曼摸摸苏联的底:如果美国设法限制或阻止中国研制原子弹,苏联会是什么态度?苏联是否愿意采取行动或同意美国对中国原子弹计划采取行动?

肯尼迪为我国核弹事业做出贡献(1963年肯尼迪的遇刺)(5)

据一位肯尼迪时期的高层官员透露,白宫曾考虑过联合苏联一起采用战术核武器打击中国核设施。美国提出的具体作战方案包括:美苏分别派出一架轰炸机,飞越中国西北的罗布泊地区,各投下一枚核弹,以摧毁中国的核设施。

对于美国阻止中国研制原子弹的计划,赫鲁晓夫却一点都不感兴趣,他不认为中国拥有原子弹对苏联是威胁。相反,赫鲁晓夫认为,一旦中国拥有原子弹,将会更加克制。所以,美国试图说服苏联采取联合行动打击中国核设施的计划宣告失败。

在无法获得苏联支持后,美国只能靠自己去阻止中国研制原子弹了。1963年11月18日,一份关于“我们怎样才能够阻止或者推迟中国成功地实施他们的原子弹研制计划”的文件出现在美国参联会的三军高级将领会议上,这实际上就是美国针对中国的“亡命之徒”核能力清除军事计划。

肯尼迪为我国核弹事业做出贡献(1963年肯尼迪的遇刺)(6)

此后,美国务院亚洲问题专家罗伯特·约翰逊具体拟定了破坏中国原子弹研制的行动计划。很显然,美国不甘心看到中国拥有核武器,所以才不惜一切代价也要阻止我们发展核武器。

当时,约翰逊制定的摧毁中国核设施的行动计划包含四种方案:第一种方案就是由美国派出轰炸机进行常规的空中打击;第二种方案是由蒋军实施空中轰炸;第三种方案就是利用潜伏在中国的间谍进行秘密地面袭击;第四种方案是空投100名的蒋军特种兵进行破坏。

不过,虽然制定清除中国核能力的方案比较容易,但是实施起来却非常有难度。一方面美国将面临巨大的政治和军事风险。美国不管使用什么方式摧毁中国核设施,这都是对一个主权国家的军事打击行动,势必会引起中国的反击,引发全世界的谴责,这会让美国陷入非常被动局面。毕竟,中国不是伊拉克,也不是叙利亚,中美两国曾在朝鲜战场和越南战场交过手,美国对中国的军事实力印象是非常深刻的,美国不敢轻易冒这个险。

肯尼迪为我国核弹事业做出贡献(1963年肯尼迪的遇刺)(7)

另一方面,就在美国密谋对中国核设施进行军事打击之际,1963年11月22日,肯尼迪乘坐敞篷车经过德克萨斯州达拉斯的迪利广场时中弹身亡。肯尼迪的遇刺身亡,无疑使美国对中国核设施采取军事行动的计划搁置,从而使我国核试验场躲过了核威胁。

不过,在美国政府高层内部对约翰逊的报告也存在不同的看法,他们对使用武力手段对付中国核设施的政治后果表示怀疑,他们并不同意肯尼迪总统对中国原子弹的看法。有美国学者曾公开表示,中国爆炸原子弹并不能改变亚洲的势力均衡,而且美国中情局评估认为,“中国对外侵略的可能性并不大。”

在肯尼迪遇袭身亡以后,林登·贝恩斯·约翰逊接任总统,尽管此时美国国内还在继续讨论是否对中国核设施进行军事打击,但是主张采取军事行动的势力已经不再占上风。1964年9月15日,美国最高决策层最终形成观点认为,在中国爆炸原子弹,与美国对中国采取不宣而战的打击之间,还是后者更具有风险。对中国核设施的攻击,应该在“军事敌对”发生时才可以进行。由此,美国最终放弃了对中国核设施采取先发制人军事打击的计划。 

肯尼迪为我国核弹事业做出贡献(1963年肯尼迪的遇刺)(8)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国从此迈入核大国的行列,而美国处心积虑密谋阻止我们研制原子弹的计划也化为泡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