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近日披露,医学检验机构艾迪康控股递表港交所主板申请上市,摩根士丹利及Jefferies为联席保荐人。艾迪康曾于2021年6月30日递表港交所,目前该申请文件已失效。
艾迪康成立于2004年,是以诊断服务外包为核心业务的独立第三方医学诊断服务机构,也是中国三大独立医学实验室(或ICL)服务提供商之一。美国私募基金凯雷集团(Carlyle),于2018年携手美年大健康产业控股投资艾迪康,成为其单一最大股东。
艾迪康拥有遍布全国的26个自营实验室,为医院、体检中心、制药公司、CRO公司等提供检测服务。艾迪康运营覆盖31个省市及1500多个市县的17000多家医疗机构的专用冷链物流网络,尤其在江苏、浙江、山东、福建、江西等省有更强的布局和竞争定位。
艾迪康的检测组合包括约3,100种医疗诊断检测,其中包括1,500多种普检及1,500多种特检。检测服务包括病理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免疫学、分子诊断学、微生物学、微量元素和药物临床试验的检验检测。艾迪康有150项注册专利,涵盖传染病及血液疾病、个性化用药、单基因遗传疾病及实体瘤等业务重点。
于往绩记录期间,公司的检测量从2019年的46.0百万次增加30.7%至2020年的60.1百万次,并进一步增加33.9%至2021年的80.5百万次。从2020年2月起,艾迪康提供COVID-19检测服务,还启动了COVID-19检测DTC预约服务,目前已进行了4300万次COVID-19检测。
艾迪康收入来源主要以公立和民营医疗机构为主,而民营体检中心的收入比例由2019年的13.7%提升至2021年的23.1%。除医院附属的体检部门外,艾迪康共为国内超800个独立连锁体检提供商(如美年健康)运营的体检中心提供服务。
公司营收方面,2019年、2020年及2021年,艾迪康营收分别达到17.29亿元、27.42亿元及33.8亿元;毛利分别为5.21亿元、11.17亿元元及14.42亿元。
艾迪康的收益增长一直受新冠疫情检测产生的收益推动,于2020年及2021年,收益分别为9.25亿元及12.32亿元;非新冠疫情业务由2019年的17.29亿元轻微增加5.1%至2020年的18.17亿元,并进一步增加18.2%至2021年的21.47亿元,原因为公司与新医院及体检中心客户的合作已扩展至新冠疫情检测之外。
2019年、2020年及2021年,艾迪康年内溢利分别为7044.3万元、2.89亿元及3.23亿元。2021年及2020年同比增幅分别达到11.4%和310.9%,主要由于规模经济增长及经营效率提高。
从收入来源看,艾迪康主要通过向客户提供诊断检测服务及销售医疗产品产生收益,这两项业务在2021年分别占公司总收入的93.1%和6.9%。2021年,新冠疫情相关检测及非新冠业务分别占公司总收入的36.5%和63.5%。
值得注意的是,COVID-19相关检测服务产生的收益可能不会持续。随着疫苗在全球范围内推出,公司的COVID-19检测服务的收益增长率日后可能会有所下降。
就行业而言,艾迪康所在的中国ICL市场规模一直维持显著增长,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由2016年的人民币(下同)117亿元增至2020年的19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4.0%,预计将于2025年达到463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8.4%。
此外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中国ICL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例如2020年,按ICL检测市场规模占临床检测市场总规模的百分比计,中国ICL渗透率约为6%,远低于日本的60%、德国的44%及美国的35%,在每位患者的临床检测支出方面亦较为落后,未来市场仍有进一步发展及继续增长的广阔空间。
而中国的独立医学实验室(ICL)市场可被分为普检及特检。中国ICL普检市场由2016年的68亿元增至2020年的106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1.7%,并预计于2025年达到201亿元,2020年至2025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3.6%;相较于ICL普检,特检的增长速度更快,由2016年的49亿元增至2020年的92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7.1%,并预计将于2025年达到262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3.2%。
从竞争格局来看,2020年四大主要ICL占中国ICL市场总份额的57.1%,共拥有110多家实验室。未来,领先的ICL将继续加快全国实验室网络的链式扩张,进一步提升彼等的竞争力。剩余部分市场相对分散,由多个区域市场参与者组成。
然而,由于第三方医学诊断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且国家和地方均有严格的行业准入和监管政策,准入门槛和区域壁垒较高。因此,以艾迪康为代表的第三方医学检验头部入局者发展潜力巨大,且拥有相对较小的竞争压力。
声明:易昇证券任何文章之观点,皆为学习交流探讨用,非投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