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小林在不惑之年才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全家人都对这个孩子非常的喜爱,也非常的宠爱。

小林有时候恨不得可以把自己所拥有的所有东西都给自己家的孩子,毫不夸张的说,如果他们家的孩子想要天上的星星,他都会想尽办法去摘下来。

但是有些时候小林又会觉得自己对孩子好像宠的有一些过分了。可是看着孩子开心的样子,有感觉这样子宠着孩子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反正孩子还小。

可是随着孩子慢慢的长大,他和孩子之间开始出现了一些矛盾,他发现自己家的孩子脾气变得越来越不好,也不愿意跟他和妻子讲话,并且孩子还出现一些坏毛病,就比如说在外面玩的时候,只要自己不同意他的任何一个要求,他就会立马发脾气,立马在地上打滚哭闹。

不管自己说什么他都不愿意听。对于孩子的这种情况,小林感到非常的烦恼,并且也不知道要如何去改善现在的情况。

十条保命法则爸妈一定要告诉孩子(孩子要啥就给啥)(1)

其实像小林所遇到的孩子脾气不好,这个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对孩子的过分宠爱导致的。这种长期的过分宠爱,会让孩子的脾气变得越来越大,只要有不顺他心意的事情,他就会用一个非常激烈的情绪爆发的方式去发泄。

而小林和孩子之间出现矛盾的结果,其实可以算是一个必然会出现的情况,因为一般溺爱孩子的父母们,其实是在一直鼓励孩子们用一种任性的态度去做事情,也就是说,有些父母以为自己宠宠孩子并没有什么大不了,但实际上父母们这时候对于孩子的过分宠爱,只会让孩子变得越来越任性,越来越无理取闹,变成不讲道理不懂事的孩子。

就像小林家的孩子一样,他们家的孩子喜欢无理取闹,不容易满足的性格,实际上就是因为小林和他的家人们,对于这个“晚来”的孩子过分的宠溺和过分地满足孩子的需求,有相当大的关系,而在心理学上有一个效应叫做“棘轮效应”,这个效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小林家孩子会出现这样子的性格的原因。

十条保命法则爸妈一定要告诉孩子(孩子要啥就给啥)(2)

“棘轮效应”

实际上这个效应是从经济学上的一个观点,转变而来的一个可应用在心理层面的效应。有一位经济学家曾经提出过一个关于人类的消费心理的调查。那就是大多数人的消费水平一般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受限制于自己以前的消费水准和自己所处的环境。

什么意思呢?举个例子,如果有一个人,他以前的消费水平是处在比较高的阶级的话,那么他就会在很大程度上会继续处于这样子的高消费状态。

而如果相反的情况,有一个人他以前的消费水平不是那么的高,那么他之后也会一直处于一个相对低消费的状态,尽管在他消费的时候他有机会选择高消费,并且也有能力去承担高消费,可是他会由于以前的消费水平的习惯,会更加容易去选择那些低消费的物品。其实这个消费心理跟孩子的需求心里是非常类似的。

什么意思呢?其实就是,如果孩子的父母们,一直都很宠着孩子,一直都对孩子的需求有求必应,这样子做法实际上就会让孩子认为自己的需求会一直被满足。

他认为这是一种常态,那么当他养成了这个心理之后,他就会对那些不能够满足他需求的情况表现出非常的抗拒,因为他认为这很不正常,不应该是这样。这就是为什么那些“蜜罐里长大”的孩子反而会更不讲理的原因。

其实棘轮效应就是只要把前面所举的那个消费观念例子的角色替换成父母和孩子,就可以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对于孩子的要求无止境的满足,对孩子来说并没有好处,反而会让孩子对于不能够满足自己需求的情况非常的反感。

十条保命法则爸妈一定要告诉孩子(孩子要啥就给啥)(3)

棘轮效应的负面影响。

有很多被溺爱的孩子因为自己从小就被父母宠爱着,自己提的所有要求父母们都会尽可能的去满足。在这样子的背景下,孩子们慢慢的就会认为自己的想法是所有人都会看重的事情,同时他也会认为大家必须要优先满足自己的需求。

而这样子的想法很容易会让孩子变得越来越自私,越来越自我,因为他们做什么事情都只会想到自己,他们不会去顾虑别人的感受,并且这种类型的孩子还会有一个问题,就是他不懂得去分享。

因为他觉得分享这件事情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自己的需求,别人必须要给自己东西,而自己不需要付出任何东西。同时这也是为什么小林家的孩子会出现不讲道理,只要没有被满足到需求就会大哭大闹的原因之一。

十条保命法则爸妈一定要告诉孩子(孩子要啥就给啥)(4)

很多被溺爱的孩子,他们不仅会变得十分的自私,同时他们还会因为这种自私而变得非常的固执和偏执。

就比如说,她想要什么东西,父母没有给她买,她想要吃什么东西,父母没有给她买,她就会立马在地上打滚哭闹,在这期间不管父母用了什么样的方法去劝她去跟她讲道理,孩子都听不进去,因为她只想要达到那个父母满足自己的目的,只想得到那个东西或者是得到那个物品。

在对于棘轮效应的了解和分析之后,我相信大多数的父母都应该了解到溺爱孩子会产生很多很不好的后果,就比如说前面所提到的孩子会变得自私,也会变得非常的固执和偏执,变得不讲道理。

十条保命法则爸妈一定要告诉孩子(孩子要啥就给啥)(5)

那么,父母们要怎么做才能在最大程度上的避免孩子出现这样子的情况呢?

其实很多会溺爱孩子的父母们在教育孩子这件事情上,实际上有一些观点是错误的,大致有两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孩子的年龄还小,自己没有必要那么早对孩子进行那么苛刻的管教,一切以孩子开心为主。

第一种观点,孩子的年龄还小,自己没有必要那么早对孩子进行那么苛刻的管教,一切以孩子开心为主。其实这种观点并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往往那些溺爱孩子的父母们会把这句话当成他教育孩子的主旨,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这些父母过分的看重为孩子的快乐,实施者一种错误的以孩子的快乐为主的教育,实际上这种教育并不是教育,只是让孩子快乐而已,并没有起到教育的作用。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原因。

十条保命法则爸妈一定要告诉孩子(孩子要啥就给啥)(6)

第二种,尽自己最大的可能去满足孩子,不管是砸锅卖铁还是怎么样,只要是孩子想要的父母都尽力去满足。

有很多父母会有一种观点,那就是他们会想着尽自己最大的可能去满足孩子。不管是砸锅卖铁还是怎么样,只要是孩子想要的,他们都会尽力去满足。而这种适量的满足孩子需求的观念,并没有太大的过错。

因为我相信大多数的父母都希望能够把自己最好的东西自己所能提供的最好的条件提供给孩子。而这个观点真正错误的原因是因为把握的度有一些过火了。

并且一般有这种观点的父母们,他们不懂得如何去把握自己满足孩子需求的力度。

也就是说他们不会拒绝孩子,他们只会去满足孩子,而这种情况的出现,实际上就像前面所提到的那样子,只会让孩子变得越来越不容易满足,自然就会变得不听话,不懂事。

十条保命法则爸妈一定要告诉孩子(孩子要啥就给啥)(7)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