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家庭矛盾,最主要的就是婆媳纠纷,而婆媳纠纷的大部分原因就是隔代养育分歧,今天给大家推荐一本绘本,这是一个关于隔代养育的另一种方式,希望现实中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如书中的爷爷一样有智慧。

绘本的名字叫《爷爷一定有办法》。

故事的小主人翁是约瑟,在他小的时候,爷爷给他缝了一条奇妙的毯子,奇妙的毯子陪伴他度过温暖的童年,随着时间的逝去,约瑟的长大,这条毯子也老旧了,妈妈说可以把它丢了,可是约瑟不愿意,他说爷爷一定有办法。

隔代养育和老人的教育观念(隔代养育不全是溺爱)(1)

于是爷爷用巧手把破旧的毯子变成了奇妙的外套,等外套老旧了,爷爷又把它变成了背心,背心老旧之后,又改成了领带,后来又改成了手帕,手帕又改成了纽扣,最后纽扣丢了,约瑟把这些写成了一个小故事。

隔代养育和老人的教育观念(隔代养育不全是溺爱)(2)

绘本采用白描的手法,借助温馨的生活场景娓娓道来一个爱的故事。

翻开第一页,一位慈祥的爷爷戴着眼镜,坐在椅子上,一针一线地缝着一条蓝色的毯子。这位爷爷头戴小毡帽,花白的胡子,身穿一条黄马褂,在他旁边的桌子上摆满了针线,地上掉了几块做蓝色毯子剩下的碎布。

隔代养育和老人的教育观念(隔代养育不全是溺爱)(3)

约瑟出生了,盖着蓝色的小毯子,在摇篮里温暖地睡着。约瑟长大了,妈妈要扔掉破旧的毯子,约瑟紧紧拽在怀里不愿意。

隔代养育和老人的教育观念(隔代养育不全是溺爱)(4)

这是一个手艺人家庭,爸爸在房间里认真地做鞋子,奶奶在厨房里擀面,约瑟拿着毯子来找爷爷。爷爷把它变成了一件蓝色的外套,穿在约瑟的身上很合适,约瑟高高兴兴地穿着它牵着爷爷的手出门了。

后来,妈妈怀了弟弟,约瑟的外套对约瑟来说已经变小了,爸爸在忙着赚钱养家,奶奶在忙着针线活,约瑟又去找爷爷想办法,小伙伴和大白鹅们都在外面等约瑟,想看看约瑟的爷爷又能变出什么来。

隔代养育和老人的教育观念(隔代养育不全是溺爱)(5)

第二天约瑟穿着小背心去学校,老师和同学的表情说明了一切,真棒哦。

妈妈已经生下了弟弟,约瑟的背心也慢慢变小了,爸爸忙着带弟弟,奶奶在聊天,约瑟又来找爷爷。爷爷把它变成了一条领带。家庭聚会上,约瑟戴着这条领带,依偎在爷爷怀里,看着奶奶为全家人准备的烛光晚餐。

领带沾到了汤,弄脏了,妈妈建议约瑟把它丢了。

爸爸依然忙着做生意,奶奶在照顾已经长大的弟弟,爷爷又把破旧的领带改成了手帕。约瑟把收集来的石头都放到了手帕里。

手帕也旧了,爷爷又把它改成了纽扣,装在了约瑟的吊带裤上,这样裤子就不会掉下来了。镜子面前,爷爷弯着腰,双手搭在约瑟的肩上,约瑟手插裤袋,开心地照着镜子,好像在说:"爷爷,你真厉害。"

隔代养育和老人的教育观念(隔代养育不全是溺爱)(6)

扣子掉了,约瑟一脸难过地找爷爷,爷爷也表示没有办法。所有人都来安慰约瑟,约瑟去了学校,拿起笔写下了这个故事。

隔代养育和老人的教育观念(隔代养育不全是溺爱)(7)

用具体的物件表现抽象的爱,充满了温情和诗意。

爱是整篇故事的主题,爷爷对孙子慈祥的关爱,孙子对爷爷的依恋之情,作者通过一条蓝色的毯子贯穿全文,这条毯子从约瑟出生就陪伴着他,一直到约瑟上学,变成纽扣丢失,约瑟还要把它变成故事。

那仅仅是毯子吗?不是,是爷爷的爱呀。

隔代养育和老人的教育观念(隔代养育不全是溺爱)(8)

毯子的形式在发生变化,约瑟与爷爷之间的爱没有变。这种爱就体现在,每一次的缝缝改改,又像是爷爷和孙子之间的游戏。

爷爷的手是那么神奇,像变魔术一样。约瑟喜欢这样的改变,喜欢这样的爷爷。故事的发展按照时间的顺序,故事像连环一样,一圈套一圈,一个接着一个问题,吸引读者完成了一次爱的阅读。

隔代养育和老人的教育观念(隔代养育不全是溺爱)(9)

双线故事,用老鼠的故事诠释着无论是人类还是动物,爱是不变的主题。

还记得爷爷第一次做毯子时,丢弃在地上的布料吗?去哪了呢,去了地下的老鼠之家。被老鼠妈妈拿来当被子盖在了鼠宝宝的身上,在约瑟一家忙碌地在地上生活着的同时,一个幸福的老鼠之家也在地下快乐地生活着。

鼠爸爸和鼠妈妈也在照顾着自己的宝宝们,这条蓝色的小布也由小鼠毯子变成了外套、背心、头巾、手帕……鼠宝宝们睡觉、吃饭、学习、聊天、画画、劳动、长大,鼠爸和鼠妈尽职尽责,丝毫不比约瑟的父母们差呢,鼠宝宝们穿戴的毯子边角料衣服也丝毫不比爷爷做得差呢。

隔代养育和老人的教育观念(隔代养育不全是溺爱)(10)

看,同样的故事,在人和老鼠身上是那么和谐统一。这也说明了一个普遍的事实就是,无论什么动物,爱是联系我们家人之间的纽带。

通过绘本,让我们从爷爷那学会正确的育儿模式。

作为宝妈的我,也曾犯过这本绘本里妈妈的错误,看到破旧的玩具,变小的鞋子,衣服,我就想把它丢掉,可是每次孩子都不愿意,我丢出去,他又捡了回来。后来,我家堆满了各种宝宝用过的东西

宝宝对某些东西非常留恋,是发展自我安慰的重要阶段,在心理学上把这叫做"过渡性客体"。过渡性客体起到的重要作用在于,婴儿可以接受依恋对象的分离,因为他已经有了一个稳定的母爱的替代品。

孩子在三岁前容易产生分离焦虑,在与最亲密的人分开会担忧和恐慌,为缓解不安,就会不自觉就会把身边的物品或熟悉的玩具代替依恋的人,也许是一个毛绒玩具,也许是一条毯子,是这些物品代替我们陪伴了孩子。所以说,孩子去了陌生的环境,比如上幼儿园,戴上自己喜欢的玩具,会大大减轻不安和焦虑。

如果我们大人以脏、破、旧的理由去丢弃掉孩子非常舍不得的东西,是非常残忍的。还有孩子捡来的贝壳,石头,小贴纸。这些在你眼里一文不值,在孩子那却视若珍宝。这就是孩子的幸福。

尊重孩子对物品的处置权,可以培养孩子安全感,可以建立健全孩子的独立人格。

隔代养育和老人的教育观念(隔代养育不全是溺爱)(11)

比起丢掉、换掉的处理方式,改造不失为一个双方都可以接受的好办法。既可以保留孩子对原物的依恋,又可以给物品赋予新的使用意义。

爷爷在改造的过程中,也是在陪伴孩子成长。改造物品,一方面锻炼孩子的想象力,也培养了孩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孩子在动手动脑的爱的教育中长大,就像一颗种子,得到了充分的阳光雨露的照耀。他长大了也能把这份爱和尊重传递给身边的人。所以,看看家里有什么宝宝闲置,也许经历我们巧手一变,又能派上新的用场呢。

隔代养育和老人的教育观念(隔代养育不全是溺爱)(12)

《爷爷一定有办法》这本绘本的意义显而易见,奇妙的互动中体现了育儿的大智慧,体现了尊重与关怀。

孩子长大了,我们老了,爱会一代代传承下去,这个故事也会传递下去。

这是一套温暖的绘本,适合家中老人和孩子一同欣赏,有需要的父母可以点击下面链接购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