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中有美酒,胸次无尘事。

酒乃水中烈火,燃烧你的激情,也淹没你的忧愁。手握金樽,思绪万千,李白斗酒诗百篇,孟德把酒抒豪情,贵妃醉酒花羞涩,醉翁好酒山水间……

古往今来,酒贯穿了生活中无数时刻,或在他乡遇故知,或在金榜题名时,亦或是离别,是消愁。世人爱酒,更有醉酒之人,皆常言酒德,如“酒后吐真言”、“酒品即人品”等等。哪知豪饮之后,却千姿百态,有呼呼大睡者,有长篇大论者,有得意忘形者,有见色起意者,不尽其数。

众人皆醉而我独醒(众人皆醉惟吾独醒)(1)

然而,也有这么一位嗜酒如命之人,经常喝得烂醉如泥,不知朝夕。他就是魏晋名士,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

明代于谦在《醉时歌》中写到:“刘伶好酒世称贤,李白骑鲸飞上天”。刘伶纵酒千古流传,然而好饮之人,必是感慨万千,他笔下的《酒德颂》,正是诠释了真正的“众人皆醉,惟吾独醒”!


《酒德颂》

魏晋·刘伶

有大人先生,以天地为一朝,以万期为须臾,日月为扃牖,八荒为庭衢。行无辙迹,居无室庐,幕天席地,纵意所如。止则操卮执觚,动则挈榼提壶,唯酒是务,焉知其余?

  有贵介公子,搢绅处士,闻吾风声,议其所以。乃奋袂攘襟,怒目切齿,陈说礼法,是非锋起。先生于是方捧甖承槽、衔杯漱醪;奋髯踑踞,枕麴藉糟;无思无虑,其乐陶陶。兀然而醉,豁尔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俯观万物,扰扰焉,如江汉之载浮萍;二豪侍侧焉,如蜾蠃之与螟蛉。


众人皆醉而我独醒(众人皆醉惟吾独醒)(2)

《酒德颂》元·赵孟頫

这篇文章是讲,有一位品德高尚的先生,在他的眼中,把天地开辟以来的漫长时间看作是一天,把一万年之久看作是转瞬。以日月为门窗,视天地八荒为道路。行无所居,以天为幕,以地为席,随遇而安。 他嗜酒如命,无论何处都会带上饮酒器具,只管沉醉于美酒之中,不想去理会其它事情。

然而,有身份尊贵的王孙公子和士大夫,听闻了这样的事情,开始议论起这些行为,议论之间发生了争执,居然两个人揎起袖子、撩起衣襟就要相互动手。两人怒目切齿,辩说着世俗礼法,争辩是非,真是没完没了,无止无休!

正在此时,先生却捧起了酒器,把杯中美酒倾入口中,悠闲地拨弄着胡须,伸腿箕踞而坐,大醉如泥,无思无虑,其乐陶陶。一会儿,又猛然醒来。尚有几分醉意,垂耳静听,即使是打雷也听不见,定睛细看,即使把泰山搬到面前也看不清。自然感觉不到身体周围空气的冷暖,更没有那些世俗利害的欲望。在他看来,世间万物,此刻就像江上的浮萍一般乱七八糟,不屑一顾;面前的这些公子大夫,与自己相比,就如同虫子一样渺小。

众人皆醉而我独醒(众人皆醉惟吾独醒)(3)

《酒德颂》明·董其昌

寥寥几笔,草草数字,刘伶以这位大先生的故事,对封建礼法进行了批判,对这些上层贵族的腐败和作为进行了讽刺。而自己面对这些人丑陋、狰狞的面目,早已无奈,只能以酒避世,眼不见心不烦罢了。

金圣叹在《天下才子必读书》中写到:“从来只说伯伦沉醉,又岂知其得意在醒时耶?看其‘天地一朝’等,乃是未饮以前,‘静听不闻’,乃是既醒以后,则信乎众人皆醉,伯伦独醒耳。”

所以,世人只言刘伶纵酒,却不知其心中大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