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人民币汇率旋转跳跃式上升,6月1日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较上日调升110点至6.3572,人民币汇率六连升,中间价升值至2018年5月17日以来最高。与2020年6月1日的7.1315相较,在短短1年之内升值幅度达到10.86%,今天,本文就来剖析一下软妹币近1年来上涨原因和未来走势。

一、过去1年来人民币升值的原因

1. 美元指数的联动因素

美元指数是以全球各主要国家与美国之间的贸易结算量为基础,以加权的方式计算出美元的整体强弱程度。币别指数权重为欧元57.6%,日元13.6%,英镑11.9%,加拿大元9.1%,瑞典克朗4.2%,瑞士法郎3.6%;并未包括人民币与其他新兴国家货币在内。

但比较2015年811汇改后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与美元指数的趋势,可看出呈现高度相关,汇改后人民银行兑人民币人为操作的程度降低,更为看重市场机制。

在过去1年期间美元指数从97.84跌至89.76,跌幅达到8.26%,由于美国在大量注射新冠疫苗后疫情趋缓,美元流动性需求降低,再加上美国大量印钞来支撑经济,导致美元兑全球主要货币下跌。

因此人民币兑美元升值的原因,美元太弱是最大的影响因素。

比特币游戏都有哪些(近期旋转跳跃的软妹币)(1)

2015年811汇改以来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走势图

比特币游戏都有哪些(近期旋转跳跃的软妹币)(2)

同期间美元指数走势图

2. 新冠疫情的因素

我国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正增长,2020年中国GDP同比增长2.3%,2021年第一季同比增长18.3%;2020年美国GDP同比下降3.7%,2021年第一季同比上升0.4%,都远逊于中国。

由于其他国家停工停产产生的出口替代效应,使得中国过去1年的出口增长率达到40%,议价能力增强,可以撑得住人民币升值10.86%的冲击。因为美国大幅调高对中国的出口关税,不少中外厂商将部分生产基地转至印度与东南亚国家,但最近一两个月这些国家发生第二波严重的疫情,停工现象开始发酵。有些订单不得不转回正常运作的中国厂商生产,这也是人民币有能耐应对持续升值的因素之一。

3. 货币政策与外资流入因素

在过去1年中国并未像大部分欧美国家一样采取大量放水的货币政策,2020年以来,除我国以外的全球主要经济体均采取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美联储资产负债表从去年年初的4.2万亿美元激增至目前的7.9万亿美元。

而我国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央行资产负债表基本稳定在38万亿元人民币上下。10年期国债收益率由去年5月底的2.75%。这种最高到11月中旬的3.3%,目前还在3.08%附近。美国联准会曾宣示2023年前不加息,即使疫情好转顶多采取缩减购债规模的政策,虽然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从一年前的0.66%提高到现在的1.58%,但与中国还维持着1.5%的差距。

过去1年沪深300指数与标普500指数的涨幅都在38%左右,但外资投资中国还有汇差收益,而且根据WIND的数据沪深300指数的平均市盈率目前约15倍,不到标普500指数平均市盈率32倍的一半,因此中国的股债市对外资仍有较高的吸引力。

今年以来,北向资金净流入突破2000亿元。截至一季度末,外资持有A股市值达3.36万亿元。过去一周外资每天上百亿的流入额一方面提升A股,另一方面也促升人民币汇率。

4. 降低国际商品大幅上涨对国内的通胀压力

过去1年以美元计价的LME铜价涨了90%,铁矿石涨了47%,纽约原油涨了89%,美元对人民币贬值10.86%,降低了进口工业原料的人民币成本,缓和国内因为进口物品上涨带来的通胀压力。

二、人民币汇率的未来走向分析

1. 近期人民币汇率可能出现超调现象,有大概率回到2021年前4个月6.4到6.55的区间

最近一周人民币的升值,可能与5月底的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有关。出口企业在5月底前出售美元换成人民币来缴税的金额较高,因此在季节性因素消除后,人民币汇率超调的现象可能就会有所改善。

在今年两会期间仍强调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重要性,前4个月的波动也不大,因此预测5月份超调后会先回到6.4到6.55这个区间,并且在疫情因素还存在时继续维持一段时间。

2. 央行的政策宣示降低人民币升值预期

5月31日,央行官网发布消息称,为加强金融机构外汇流动性管理,自2021年6月15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即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由现行的5%提高到7%。

自该消息发布后,离岸、在岸人民币双双直线下挫,显示央行的政策宣示已取得降低人民币升值预期的作用。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相当于收紧了在岸市场的外汇,外汇供应减少,外汇升值,对应人民币贬值。

截至2021年4月底,金融机构外汇存款余额约为1万亿美元,本次外汇存款准备金的上调约收紧在岸外汇市场的美元流动性供给200亿美元、总量并不算大,过去一周在岸人民币外汇市场日均成交量就在414亿美元左右。

6月1日上午的交易中,在岸与离岸人民币的成交价格都超过央行公布的人民币中间价,即使美元指数还在下探90以下,也显示出央行政策宣示的效果。到6月15日正式实施之后,还会有外汇供给减少的实质效果显现。

央行另一个调节工具是外汇风险准备金,是对开展代客远期售汇业务的金融机构征收的。提升外汇风险准备金,就是增加对远期售汇的约束,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或因此缓和,因此运用的时机不同。在2020年12月由于人民币已经没有贬值压力,因此央行将外汇风险准备金由20%降到0%。

3. 后疫情时代,导致过去1年人民币升值10.86%的现象在未来1年很难持续下去,原因如下:

(1)与美元指数的联动因素

由于后疫情时代美国经济的复苏情况还是会优于欧元区与日本,加息后与欧元区与日本的息差扩大,美元指数可望回升,与美元指数联动的人民币汇率,也会跟着回贬,但幅度会低于美元指数上涨的比率。美国考虑通胀因素可能在2022年就开始加息的情况下,如果美元指数回到95,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可能回到6.6左右。如果美元持续延后加息与减缩购债的时间,导致破位突破2018年2月的低点88.8,离目前的价位89.8也只有1.11%的距离,短期内要特别关注美元指数的变动与人民币汇率的联动关系。

在汇改之前,人民币这种最强的时刻在2013年底的6.05,811汇改1日内由6.12调高到

6.4,贬值幅度达到4.6%,汇改之后的最低点出现在2018年3月的6.27,目前看起来如果美元指数继续下探,人民币升值的趋势仍会存在一段时间。

但是从技术面来说还要过6.27、6.12与6.05的三个关卡,未来1年美元兑人民币破6的可能性不大。人民币要升值到“5字头”也非央行乐见,可能会采取更为强烈的干预措施来捍卫。

(2)新冠疫情的因素

以疫苗接种率达到70%全体免疫的事件来看,英国在5月底已经达成,美国预计在7月4日国庆日前可达成,欧元区预计在8月底可达成,日本最快也要到2021年底,已开发国家已经累积足够每个国人打两剂疫苗的份额,新兴国家要等到已开发国家达到群体免疫后才有足够的疫苗大量接种,群体免疫可能要拖到2022年底。

中国43%的人口已经打了至少一剂疫苗,由于人口基数大,预计到2021年底达到群体免疫。

等到新冠疫情都到尾声进入后疫情时代,各国纷纷复工,中国的替代性出口效应减弱,企业的议价能力降低,进一步升值对出口企业利润的负面影响显现,接下来是否回贬,何时回贬还要看后疫情时代国际经济与供应链的变化,美国的通胀率与失业率关系到美国何时加息,仍是重要的观察指标。

(3)货币政策与外资流入因素

中国预计仍维持稳健的货币政策,M2的目标值基本上与名目的GDP增长率一致。在常态化经济下未来保六已经是艰难的任务,低基期的效应在2021年下半年就不显著,因此未来一年内货币政策保持稳健,10年期国债收益率维持在3%左右,在美国生息后息差缩减。

中国股市在历史上很少出现连续3年都大涨的情况,目前的指数即将挑战农历年前高点,外资进来可推升股市,但若人民币不再升值,下半年若股市放缓提升脚步甚至回档整理,外资流出会像流入一样快。

三、规避人民币汇率风险的要点

1. 不要投机赌人民币汇率的方向

央行的原则是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在较小的范围内双向波动。固然美元兑人民币与美元指数有较强的联动关系,但央行对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还是有上下限的,811汇改以来就在6.2与7.2之间波动。

一接近上下限就会有比较大的干预措施出现。在上下限之间不要去赌人民币的波动方向。

央行的汇率稳定工具,接近贬值上限时提高外汇风险准备金,接近升值上限时提高外汇存款准备金率,微调时可运用逆周期因子,最后一招才是直接出手买卖外汇干预汇率。

2. 进出口商运用各项工具来规避汇率风险

包括进行远期外汇与外汇掉期安排,借入美元负债来与美元资产对冲,加工贸易出口结汇时保留进口所需的外汇,利用离岸人民币期货与期权工具来套期保值等措施,都可以降低人民币汇率风险或将利用“区间宝”等产品将人民币波动范围限缩到1%以内的区间。

结论:

人民币过去一周连续升值,有出口企业缴税清算的短期因素,预计6月以后不会持续升值,回到今年前4个月6.4到6.55的波动区间的概率高。即使因为美元指数继续下跌而升值,技术面上也要经过3个关卡的考验,与央行不愿意见到5字头出现的干预。未来1年新冠疫情的影响力降低,出口替代效应减弱,导致过去1年升值10.86%的因素很难再现,因此个人预期未来1年人民币的波动区间在6.2到6.6之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