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征大爷说的顺口溜太有才了(沧州老俗话一撇子活儿)(1)

一撇子活儿,沧州话里指只干或只会干某项工作,就一种,或简单好干,或顺手擅长。比如:“我说二子,好不容易居家有闲工夫,想吃顿饺子,这可好,葱是我包的,姜是我洗的,肉是我剁的,馅儿是我和的,面是我和的,剂子是我揪的,皮儿是擀的,饺子是我包的,水是我坐的,开了是我煮的,合着你就等着吃呀,你这一撇子活儿挺得胃呀!”

飞鸿:独门绝技。

刘之龙:通常老娘们说老爷们说:“你们老爷们不就地里那一撇子活儿吗?俺们又搊衣裳,又做饭,还得哄孩子,事多了!”

赵健民:建筑行儿里的一撇子活儿,有人只和灰,有人只垒砖,有人只上瓦,一般都是熟练工,只有熟练,能提高效率,也才降人。不然,打杂儿的什么都不精,只能打杂儿。

孙克升:咱今天就这一撇子活了,光把砖倒过来就算完事儿,其他的活儿明天再说。单独干一项活,干完拉倒!

李会长:我认为一撇子活儿,既不是说活计简单单纯,也不是什么绝技,好像有点一揽子的意思——就这些个了,干完就完了。

生产队长向几个社员派活:“你们三个去东洼,把那一块棒子收了,连劈棒子带鐯棒子秸,一撇子活儿了。”

飞鸿:我们老家一撇子活儿不是这么说。

王海池:干事儿顺撇了,别的不咋样,这个没问题,叫“就这一撇子活儿”。说他就这一撇子活儿,意思就是他就会干这个,别的不咋样!

飞鸿:@云石山人 是这个意思。

农行秦建萍:@云石山人 赞同这种说法。就会这一招,但是也未必精!

王吉仓:兼而有之,一揽子活,或一种(项)活。单做一种(项),叫一撇子,捎带脚也做了其他活,一揽子也叫一撇子。

飞鸿:老二家棉袄是裁得真好,做得板生,穿上又舒坦又好看。嗨,咱就这一撇子活儿。

王吉仓:总之,强调一下子做下来,做一次功,一功一能,或一功多能。功、能,物理学概念。功,作用力;能,能量,势能。一撇子,强调一下子发力,结果可以是一种效果或多种效果(结果)。一撇子打出去,可以打一个人,也可以多两个甚至多个人(目标)

飞鸿:不同的地方语境不同。

孙克升:就会干一样,其他的不行,那叫“一门精”。

知微庐主:有点程咬金三板斧的意思。

朱玉升:这个一撇子活儿,其实就是这一样儿活儿的意思。咱们干完这点儿,就还有那点儿地,咱锄完了,保证不干别的活儿去了,这叫一撇子活儿。也有的说,一个人就会干一样活儿,比如他种树种得特别好,就会这一撇子,别的活都差劲,也叫一撇子活。二者含义有点细微的差别,但都是一种活的意思。

飞鸿:比如原来好多单位都有打字员、接线员,也说他们一年到头儿就这一撇子活,单纯。

(一)撇子

曲炳国:撇子,南皮话里指拳头。例如:“张三打了李四两撇子,李四还了张三两脚。”

知微庐主:撇子的量词一般用“搋”!

王吉仓:搥(捶)他两撇子。

孙克升:揣撇子,互相打,沧州人三两句话上不利就揣上撇子了。

王吉仓:甩撇子。

知微庐主:我觉得撇子好像是勾拳,左勾拳、有勾拳。

朱玉升:撇子奏似拳头 ,不应该是勾拳。

王吉仓:好像勾拳,往内,撇子是往(向)外。

孙克升:揣撇子泛指各种拳法,都是揣撇子。

朱玉升:揣撇子就是乱搥,非得说是啥拳的话,应该直拳和抡拳多些。

赵健民:撇子即拳,一般左拳和右拳力度不一样。习惯出左拳或右拳应是“一撇子”的本义。引申后,精于一技或只干一种活计,都能称为“一撇子活”。

海客:撇,是甩手往前一丢。一撇子,形容动作简单、单纯,一甩手就能完成。

仪征大爷说的顺口溜太有才了(沧州老俗话一撇子活儿)(2)

(二)撇瓦卡子

孙克升:撇瓦卡子,打水漂。你们撇过瓦卡子吗?

刘之龙:“啾、啾……”地撇出好多圆形水花,上小学时常玩儿的比赛,看谁水花多就为胜,会撇的有时能撇出20多个花。

仪征大爷说的顺口溜太有才了(沧州老俗话一撇子活儿)(3)

飞鸿:我记得是打撇溜儿。

朱玉升:打水漂,喃们叫撇啪。

王吉仓:撇篱笆。

刘之龙:选瓦茬儿最重要。

知微庐主:入水角度,力度,都很重要。

刘之龙:我爱玩这个游戏,巧劲,还要看风向。顶风肯定不行。劲还不能太大,太大也,蹦几个就落水了。要贴水皮儿,超着水平方向发力!才能超水平发挥!

朱玉升:贴着水面的平行劲儿。

傅世伟:老子说“激水之疾至于漂石,势也”。看来,这老先生也会玩撇水漂。

仪征大爷说的顺口溜太有才了(沧州老俗话一撇子活儿)(4)

(三)撇舍

刘之龙:还有一个语境,两个人一块做买卖,说好赚钱分红,结果张三看这买卖赚钱容易,半路上自己去发货卖货,把李四给撇了!

秦云峰:关于“撇”字,除了上面老师们说的玩水和抡拳之外,还有撇下扔掉的意思。我们那儿老太太吊丧,常这样说:“那谁谁,你脱离受罪走了,撇下业障不管了。”和撇家舍业有相同之意。

刘之龙:民间曾有一段小调,就有这个意境的唱词。

少妇哭刚死去的丈夫,一边哭一边数叨:

“哎……我的天儿呀!”

“你那个没良心的,狠心子啊!”

“撇下俺娘仨啊!哎……”

“东屋的碾子,西屋后的磨哇!”

“谁给俺牵驴拿簸箩啊!”

“南屋的扁担,北屋的筲哇!”

“谁给俺挑水洗裹脚啊!”

“哎……我的那个天儿呀!”

……

孙克升:推牌九的,旁边人看到谁点好,就往谁那儿下注,叫撇油。

知微庐主:比吃喜更具有前瞻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