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五:“叶落归根,来时无口。” 树叶从树根生发出来,凋落后最终还是回到树根。

刘翔独领世界(刘翔叶落归根)(1)

历史的天空,降临人间的雨滴,饱含着种种情怀,沧桑变换,有兴盛,有衰败,近代历史的更迭,深深刺痛炎黄子孙的心是那大洋彼岸的洋烟、洋炮的摧残,古老的文明,在西方列强的践踏下,凋零。圆明园,这座承载历史耻辱记忆的建筑,在时间的年轮里,向世人无声倾诉着不堪回首的岁月,历史的烙印,重重地印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

面对着残垣断壁,脚下的土地微微在耸动着,似乎远方传来低低地哭吟声,哀诉着从前的辉煌。

圆明园为清代御苑,基址为明代皇家的故圆遗址。明亡清立,康熙帝于1709年下诏修建旧园,后赐于太子允祯(雍正帝),题名“圆明园”。1725年雍正三年开始扩建,增建殿堂和楼阁,作为听政之所。乾隆即位,六次巡游江南,将所见名胜绘制成图,仿制园中。嘉庆、道光、咸丰三朝代代增修,辉煌无比。整园占地5200亩,建筑面积16万平米,相当于故宫的全部建筑,前后历经150多年,建起了“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三个部分,圆明园是上述三园的统称。“圆明园”造景意境,多采取神话传说中的仙宫幻境,或仿历代著名山水画中的深山幽壑,或采江南旖旎多资的名园胜景,同时还兼取了国外古典宫廷建筑的特点,成为当世罕见的园林集大成,被誉为“万园之园”。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入侵北京,10月6日,英法联军闯进了圆明园,见到庄严的大殿,辉煌的楼阁,幽静的园林,开始了疯狂的抢劫。据有关史料记载,侵略者进入皇宫后,不知道拿什么东西,拿了金子,丢了银子,为了镶有珠宝美玉的艺术品,又把金子丢了,侵略者把宝石项圈儿挂在脖子上,将各式丝绸裹在身上,把抢到的金块互相抛掷,作为对打的武器,把镶着宝石的桌椅砸碎,取下宝石,放入囊中,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不能搬走的打碎。侵略者退出圆明园,每个士兵都被抢来的大包小包弄得疲惫不堪,骑兵的马鞍上,挂满了抢来的东西,炮兵的空弹药箱被装得满满的,连大炮的炮筒里都塞满了丝绸。联军抢劫圆明园后,认为只有焚毁圆明园才能震动中国及皇帝,给予最大打击,英国侵略者在他们政府和舆论的支持下,焚毁圆明园。人间仙境一般的圆明园在一把大火中化为灰烬!究竟有多少奇珍异宝在这次抢劫中流离失所?海晏堂前的十二生肖是不是还矗立在那里?

刘翔独领世界(刘翔叶落归根)(2)

刘翔 摄

猴首铜像,铸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高 46厘米,原属圆明园海晏堂前大水法铜像。740万港元购回。

刘翔独领世界(刘翔叶落归根)(3)

刘翔 摄

虎首铜像,清乾隆年间(1736-1795),高32厘米,原属圆明园 西洋楼 海晏堂前大水法铜像。1400万港元购回。

刘翔独领世界(刘翔叶落归根)(4)

牛首铜像,清乾隆年间(1736-1795),高 44厘米。原圆明园 西洋楼 海晏堂前大水法铜像。700万港元购回。

刘翔独领世界(刘翔叶落归根)(5)

猪首铜像,清乾隆年间(1736-1795),高43厘米,原圆明园 西洋楼 海晏堂前大水法铜像,600万港元购回。

国宝级文物:虎首兽、猪首兽、猴首兽和牛首兽,是摆放在圆明园海晏堂前的十二生肖铜像中的4个。十二生肖铜像由欧洲传教士设计,清宫廷匠师制作,是展现中西方文化交融的艺术珍品。设计者充分考虑到中国的民俗文化,以十二生肖的坐像取代了西方喷泉设计中常用的人体雕塑。生肖铜像身躯为石雕穿着袍服的造型,头部为写实风格造型,铸工精细,兽首上的褶皱和绒毛等细微之处,都清晰逼真。铸造兽首所选用的材料为当时清廷精炼的红铜,外表色泽深沉、内蕴精光,历经百年而不锈蚀,堪称一绝。据考证,当年十二生肖铜像呈八字形排列在圆明园海晏堂前的一个水池两边,海晏堂十二生肖喷泉是按照我国十二生肖设计的喷泉时钟,每到一个时辰,属于刻时辰的生肖钟就会自动喷水,正午十二点时,十二生肖则同时喷水,被称为“水力钟”,极为精巧。当年侵略军抢劫时,也是将其作为最珍贵的宝物对待的。得到它的,也是有特殊身份的人。

可惜的是,兽头都有伤痕,猴头是瘪的,头的右侧还有一个核桃大小的凹坑;虎头内部原来连接喷水管的榫卯处已经残破,一副虎须也只剩下一小根,猪头顶部也有一处凹坑,推测为枪托所砸,同时,虎首和牛首上都有程度不同的划痕。

刘翔独领世界(刘翔叶落归根)(6)

历史流逝,但其光芒永不消逝!

写道这,收思回望。书法艺术这棵古树生长到今天,已成凋零状,为数不多的树叶还能坚挺几许?一次听友话语,更叹零落:书法艺术早晚是要消失的,只是时间的问题。回想他的话,望着半空在掉落的叶子,是否还能归根呢?很多外国友人看着眼前缭乱的、畸形怪状的线条,认为这就是中国的书法艺术!在一次聚会当中,有人曰:“我以为你们搞艺术的都是长长的头发,胡子拉碴,手拿大笔的疯癫状。” 听其一言,不禁愕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