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中医的人都知道,肾藏精,心藏神,肝藏魂,肺藏魄,然而在实际诊疗过程中恐怕极少有人能用到这些内容。可能我们最常接触到的大概就是肾不藏精和心神失养这两种,可是如果一旦牵扯到魂和魄上,恐怕医生就会被当成是神婆神棍来对待了。要是医生自己都解释不清楚它们的内涵,又如何能交代得了患者呢?
如果你看过往期的内容,那么对于黄元御的一气周流论应该已经很熟悉了。中土斡旋,左升右降:肝血温升化热,而生心火;肺气清降化寒,而生肾水。
肾水寒凝,藏聚五脏之精,然而阴阳互根,阴极而有阳生,纯阴之中一点真阳,便为坎卦之象,是为肾中之阳。肾水之中有此真阳,则水能藏而不冻,故而肾精盈满。此为《内经》中“相火以位”之意。相火失位,则水寒而火热,下寒上热、内寒外热之病生矣。
心火热散,畅发六腑之阳,同样阴阳互根,阳极而有阴生,纯阳之中一点真阴,便为离卦之象,是为心中之阴。心火之中有此真阴,则火能明而不灼,故而心神畅旺。此为《内经》中“君火以明”之意。火中无液,则火炎而津涸,口苦舌干,神浊智迷之病生矣。
《素问》云:“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出入者谓之魄。”
阳从左升,至半为肝木,先孕其阳魂,全升至极为心火,则魂化而为神,故魂为神之初;
阴自右降,至半为肺金,先胎其阴魄,全降至极为肾水,则魄结而为精,故魄为精之始。
那么精神魂魄之说对于我们日常生活又有什么指导意义呢?
说一个人精神饱满,那一定是血足气旺之态,为肾精盈满,心明智敏之象:精盈则血足,神清则气旺。
说一个人魂不守舍,那一定是精神恍惚之态,为肝肾亏虚,化神不足之象:精亏则血少,血虚则神黯。
说一个人没有气魄,那一定是唯唯诺诺之态,为土滞金亏,志气不坚之象:胃病则气馁,金亏则声羸。
类似的情况数不胜数,一气周流学说的好处在于能够把一些常见的现象解释得相对合理且清楚,并且对于未知的情况也能够进行比较有条理的推演。所谓知常才能达变,如果对于人体的常态都含糊其辞,面对复杂的疾病时又该如何自圆其说呢?
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如果你有什么疑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如果你对中医养生感兴趣,记得关注我。我是小郎中,我们下期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