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98年的时候第一次看到这部漫画。“流星花园”CD版本是木村拓哉做花泽类的声音,而那个时候我喜欢着花泽类迷恋着木村拓哉,所以很长时间内我都喜欢并关注着这部漫画(虽然我不知道漫画很红)。最初日本有做过电影,据说道明寺司的扮演者不够帅气,走搞笑路线。作者神尾叶子曾解释说,本来她以为大家会喜欢的时花泽类,没有想到大家会更喜欢那个霸道的道明寺。我想,她也不会想到,这部漫画会创造出整个台湾的电视剧新格局,绕了一个很大的圈,用了将近十年的时间,成为整个亚洲共同的财富。

2001年的春天,这是柴智屏的一次挑战与革新。在此之前,几乎没有人看好她。我在《漫友》看到这个消息时也是持有怀疑态度的。年龄超过30岁的制作人,没有任何偶像剧经验的地区,四个毫无名气的男主角,他国漫画的原著剧本。然后,它在四月底放进电视台,创造了一个收视神话,也创造了台湾偶像剧的最初模式。其实是可以这样说的,不管曾经你有多么不屑F4的模样与演技,不管后来你发现了这部电视剧有多少的瑕疵和空洞,不管你现在看到了多少更加成功的制作与模式,你都必须承认“流星花园”的价值。和它的剧情表演拍摄手法都没有关系,它是一个新的风向标。男人女人纠结着爱了好多年,出身背景复杂了好多圈,你还在猜谁是不是谁的最爱,“流星花园”就出现了。帅气多金霸道有点孩子气和帅气多金优雅有点小忧郁的年轻人,最直接的放在所有人面前,四个未成年(角色身份)就满足了女人所有的幻想。现在我开始明白,“流星花园”引发的风潮不是男主角的出身----灰姑娘的故事我们听了八百年。那个风潮是故事的简单性和细节的突出性。台湾电视人在“流星花园”的成功后,疯狂的鼓吹日本漫画风,多年后他们都开始明白,日本漫画风并不是成功的关键。在明白这个道理后,他们也懂得挑选外来剧本和创作本土剧本,优质的台湾偶像剧接锺而来。那些情节幼稚却模式成熟的制作,现在已经为台湾电视剧在亚洲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和台湾综艺一起,被其他地方学习借鉴,却无法复制超越。

日本漫画先于日本搬上电视,并红透亚洲,在多年后重新被日本电视台引进,再由日本本土偶像搬上荧屏。因为有这样的前奏,05年TBS决定将“流星花园”搬上屏幕时,得到了更多的地方的关注。史上最矮的道明寺司,也是最像的道明寺司,最初看见松本润的名字,我就不曾怀疑过这部电视剧的水平。日本电视圈一直有着最具灵性的小孩,也有着最强的漫画剧本改编团队,更重要的,在05年,当电视台要去拍摄“流星花园”的时候,他们已经可以获得更多的赞助商和选择权。这些是柴智屏在01年不可能拥有的特权,所以我不能拿这两部戏去简单的作对比,这是很不公平的行为。他们有着完全不同的存在性,台版的如果是一次尝试,日版的则是一次诠释。这不是经典的日剧,他只是日式风格的表现,他不是为了“流星花园”而存在的模式,它是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流星花园”。于是这一年,在“流星花园”的家乡,我看到了最相似最协调最独立的版本,这是给漫画迷最完美的礼物。它给予观众更华丽的场景和更细致的剧情表现,另外,他选择了更有人气和表演经验的演员。所以我终于看见还原高中生的F4,看见扎在校服中的独立特性,看见性格特质更接近漫画的真人版。05年的时候,漫画已经完结(92-04),故事已成经典,日本电视人更完整的把美好的细节奉献出来。擅于运用“温暖”这一词汇的国家,在塑造偶像性格之外,给了观众更多来自亲情友情爱情的关怀。很巧,他们都拍了两部,台剧在第二部中让男主角失忆遇到新女友变穷人来励志,日剧中则选择让道明寺面对自己姓氏的意义来权衡爱情和家族的分量。他们在同一部漫画中都找到自己擅长的角度,选择了最有把握的方式,讲述了两个完全不同的故事。

零八的时候,韩国也选择了拍摄“流星花园”。拥有最漂亮的镜头和最煽情台词,还有最听话的演员和最时尚的装扮。观众们议论着主角的样貌和演技,我却只想知道这部漫画还有多少新意可以挖掘。追看日剧的人应该都知道,现在的日剧几乎每一季都有改编热播韩剧的制作,韩剧在偶像剧制作上其实是属于上层的。在“宫”的成功后,我本来以为韩国并不需要这样的题材----他们根本不缺少这样的模式。或者,“流星花园”算一个绮梦,适合整个亚洲女人微笑的绮梦,所以宁可毫无新意的复制,也要找机会让本国演员表演,用每个地方的特色去填充剧本的棱角。于是看到不熟悉的男一号,有点成熟的具惠善,歌手出身的金贤重,还有总会引出话题的大牌明星加盟。好剧本也许真的所有人共享,有成熟的团队,我应该相信编剧的理解力和创造力。或者我会等着它上映,偷偷看上一点,看看现在的年轻人用怎样的爱情去涂抹怎样的青春,看看韩国电视人用怎样的细腻去表达怎样的细节,看看他国的演员用怎样的表情去表达怎样的情感。

我没有想到内地也会有机会拍摄“流星花园”,如果我没有记错,当年的“流星花园”被冠上“毒瘤”的名号,直接被打进“不能引进”的冷宫。八年过去后,谁都想触碰一下广电的底线,娱乐至上的湖南台自然首当其冲。当湖南台宣布要拍摄内地版“流星花园”的时候,我发现我是期待的。这种期待并不是来自于电视剧本身,而是电视剧之后的一些猜想。你不用怀疑,这部电视剧一定会被改编的带有浓重内地特色。但是我期待所有的独立制作,我们早需要用骂声去完善一段模式。如果“流星花园”在台湾是尝试,在日本是诠释,在韩国是表现,在内地,我希望是破格。因为我们一直没有找到合适自己的偶像剧模式,也没有机会让内地毒舌夸一夸自己的本土偶像。内地的四小生,谈恋爱结婚做父亲,只剩下黄晓明一个人单身独战。湖南台选秀多年,养一群缺少持久市场的选秀明星,不如学习TVB开训练班做自己的电视。没有做过又怎么知道不行?反正做什么都会有人骂,不如彻底一点,给所有人开一个新局。用已经完全成熟的剧本去打造小有名气的演员并非难事,之后的事情并不难猜,谁都是在怀疑中坚持梦想,才得到美满结局的。道明寺和杉菜如此,电视制作也是如此。

“流星花园”漫画的结尾,他们都毕业了,已经长大成人,可以一个人去面对自己的感情和家族的事业。在毕业晚会上,所有所有,消逝成一舞。整个亚洲的一个美梦,在原著结束后一遍遍重播,总是能迷惑一些人,总是能感动一些人,也总是能激怒一些人。这些都不重要,梦醒后,所有人都要找一条路继续走下去,无论观众,角色,还是制作团队……我在98年的时候第一次看到这部漫画。“流星花园”CD版本是木村拓哉做花泽类的声音,而那个时候我喜欢着花泽类迷恋着木村拓哉,所以很长时间内我都喜欢并关注着这部漫画(虽然我不知道漫画很红)。最初日本有做过电影,据说道明寺司的扮演者不够帅气,走搞笑路线。作者神尾叶子曾解释说,本来她以为大家会喜欢的时花泽类,没有想到大家会更喜欢那个霸道的道明寺。我想,她也不会想到,这部漫画会创造出整个台湾的电视剧新格局,绕了一个很大的圈,用了将近十年的时间,成为整个亚洲共同的财富。

2001年的春天,这是柴智屏的一次挑战与革新。在此之前,几乎没有人看好她。我在《漫友》看到这个消息时也是持有怀疑态度的。年龄超过30岁的制作人,没有任何偶像剧经验的地区,四个毫无名气的男主角,他国漫画的原著剧本。然后,它在四月底放进电视台,创造了一个收视神话,也创造了台湾偶像剧的最初模式。其实是可以这样说的,不管曾经你有多么不屑F4的模样与演技,不管后来你发现了这部电视剧有多少的瑕疵和空洞,不管你现在看到了多少更加成功的制作与模式,你都必须承认“流星花园”的价值。和它的剧情表演拍摄手法都没有关系,它是一个新的风向标。男人女人纠结着爱了好多年,出身背景复杂了好多圈,你还在猜谁是不是谁的最爱,“流星花园”就出现了。帅气多金霸道有点孩子气和帅气多金优雅有点小忧郁的年轻人,最直接的放在所有人面前,四个未成年(角色身份)就满足了女人所有的幻想。现在我开始明白,“流星花园”引发的风潮不是男主角的出身----灰姑娘的故事我们听了八百年。那个风潮是故事的简单性和细节的突出性。台湾电视人在“流星花园”的成功后,疯狂的鼓吹日本漫画风,多年后他们都开始明白,日本漫画风并不是成功的关键。在明白这个道理后,他们也懂得挑选外来剧本和创作本土剧本,优质的台湾偶像剧接锺而来。那些情节幼稚却模式成熟的制作,现在已经为台湾电视剧在亚洲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和台湾综艺一起,被其他地方学习借鉴,却无法复制超越。

日本漫画先于日本搬上电视,并红透亚洲,在多年后重新被日本电视台引进,再由日本本土偶像搬上荧屏。因为有这样的前奏,05年TBS决定将“流星花园”搬上屏幕时,得到了更多的地方的关注。史上最矮的道明寺司,也是最像的道明寺司,最初看见松本润的名字,我就不曾怀疑过这部电视剧的水平。日本电视圈一直有着最具灵性的小孩,也有着最强的漫画剧本改编团队,更重要的,在05年,当电视台要去拍摄“流星花园”的时候,他们已经可以获得更多的赞助商和选择权。这些是柴智屏在01年不可能拥有的特权,所以我不能拿这两部戏去简单的作对比,这是很不公平的行为。他们有着完全不同的存在性,台版的如果是一次尝试,日版的则是一次诠释。这不是经典的日剧,他只是日式风格的表现,他不是为了“流星花园”而存在的模式,它是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流星花园”。于是这一年,在“流星花园”的家乡,我看到了最相似最协调最独立的版本,这是给漫画迷最完美的礼物。它给予观众更华丽的场景和更细致的剧情表现,另外,他选择了更有人气和表演经验的演员。所以我终于看见还原高中生的F4,看见扎在校服中的独立特性,看见性格特质更接近漫画的真人版。05年的时候,漫画已经完结(92-04),故事已成经典,日本电视人更完整的把美好的细节奉献出来。擅于运用“温暖”这一词汇的国家,在塑造偶像性格之外,给了观众更多来自亲情友情爱情的关怀。很巧,他们都拍了两部,台剧在第二部中让男主角失忆遇到新女友变穷人来励志,日剧中则选择让道明寺面对自己姓氏的意义来权衡爱情和家族的分量。他们在同一部漫画中都找到自己擅长的角度,选择了最有把握的方式,讲述了两个完全不同的故事。

流星花园4个角色(流星花园整个亚洲的绮梦)(1)

零八的时候,韩国也选择了拍摄“流星花园”。拥有最漂亮的镜头和最煽情台词,还有最听话的演员和最时尚的装扮。观众们议论着主角的样貌和演技,我却只想知道这部漫画还有多少新意可以挖掘。追看日剧的人应该都知道,现在的日剧几乎每一季都有改编热播韩剧的制作,韩剧在偶像剧制作上其实是属于上层的。在“宫”的成功后,我本来以为韩国并不需要这样的题材----他们根本不缺少这样的模式。或者,“流星花园”算一个绮梦,适合整个亚洲女人微笑的绮梦,所以宁可毫无新意的复制,也要找机会让本国演员表演,用每个地方的特色去填充剧本的棱角。于是看到不熟悉的男一号,有点成熟的具惠善,歌手出身的金贤重,还有总会引出话题的大牌明星加盟。好剧本也许真的所有人共享,有成熟的团队,我应该相信编剧的理解力和创造力。或者我会等着它上映,偷偷看上一点,看看现在的年轻人用怎样的爱情去涂抹怎样的青春,看看韩国电视人用怎样的细腻去表达怎样的细节,看看他国的演员用怎样的表情去表达怎样的情感。

流星花园4个角色(流星花园整个亚洲的绮梦)(2)

我没有想到内地也会有机会拍摄“流星花园”,如果我没有记错,当年的“流星花园”被冠上“毒瘤”的名号,直接被打进“不能引进”的冷宫。八年过去后,谁都想触碰一下广电的底线,娱乐至上的湖南台自然首当其冲。当湖南台宣布要拍摄内地版“流星花园”的时候,我发现我是期待的。这种期待并不是来自于电视剧本身,而是电视剧之后的一些猜想。你不用怀疑,这部电视剧一定会被改编的带有浓重内地特色。但是我期待所有的独立制作,我们早需要用骂声去完善一段模式。如果“流星花园”在台湾是尝试,在日本是诠释,在韩国是表现,在内地,我希望是破格。因为我们一直没有找到合适自己的偶像剧模式,也没有机会让内地毒舌夸一夸自己的本土偶像。内地的四小生,谈恋爱结婚做父亲,只剩下黄晓明一个人单身独战。湖南台选秀多年,养一群缺少持久市场的选秀明星,不如学习TVB开训练班做自己的电视。没有做过又怎么知道不行?反正做什么都会有人骂,不如彻底一点,给所有人开一个新局。用已经完全成熟的剧本去打造小有名气的演员并非难事,之后的事情并不难猜,谁都是在怀疑中坚持梦想,才得到美满结局的。道明寺和杉菜如此,电视制作也是如此。

流星花园4个角色(流星花园整个亚洲的绮梦)(3)

“流星花园”漫画的结尾,他们都毕业了,已经长大成人,可以一个人去面对自己的感情和家族的事业。在毕业晚会上,所有所有,消逝成一舞。整个亚洲的一个美梦,在原著结束后一遍遍重播,总是能迷惑一些人,总是能感动一些人,也总是能激怒一些人。这些都不重要,梦醒后,所有人都要找一条路继续走下去,无论观众,角色,还是制作团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