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桩要求做到全身以丹田为核心,身体平衡安定贯通,重心平衡,八面支撑,不偏不倚。如果姿势歪歪斜斜,必然会影响到丹田的核心地位,打拳的每一个动作也就会出现相应的问题。站桩必须把身体姿势上的问题都解决掉,然后才能形成以丹田为核心,一动全动,节节贯穿的运动规律。
站桩时,先要把心静下来,然后两脚分开。大多数人或膝、或胯、或第五椎有问题,两脚一分,就会自然显露出来,或是左脚正、右脚斜,或是右脚正、左脚斜。这一点必须校正,否则身体就不可能正。两脚外侧与肩宽,脚尖或正朝前,或稍向外斜,但是左右脚必须对称。调节两脚时,胯也要做相应调整,这样身体才能正过来。从侧面看,耳朵、肩膀、髋骨、脚腕成一条直线。当然这都是外在的表象,不能一概而论。比如对身体较胖的人,耳朵和肩膀就可能要错开一点。根本的内在原则,是要使各个关节准确定位,使身体重心上下形成一条垂直线,不前不后,不左不右。头要自然领起,耳听身后。耳听身后是为了保持心理平衡。人如果向前看,向前听,气会上升;如果向前看,向后听,气会自然下降。从技击上讲,也要求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另外再解释一下在教学时说得最多的“放松”的含义:大家都知道松肩、沉肘、含胸、塌腰的要求是为了放松。可是松到多少为度是练拳中一个很难把握的问题。放松是服务于一个目的,并不是越放松越好。这个目的,就是贯通丹田。比如自行车的轮子,如果前后叉拧得太紧轮子就转不动了:可是如果放得太松,走起来轮子会左右摇晃,更糟糕。只有紧得恰到好处,误差最小,轮子才既不左右摇晃,又能转动自如。练太极拳也是如此,不是越松越好,松到节节贯穿,一气贯通时正好合适。如果再松,影响了丹田的核心地位,就产生了误差。所以松肩、沉肘、含胸、塌腰以形成丹田核心为度,全身各部位松的恰到好处,丹田的核心地位就会自然形成。如果松的不够,或者松的太过,都会影响丹田核心的形成,从而形成误差。头往上领,耳听背后,心理平衡,耳朵、肩膀、髋骨成一条线,是为了达到重心的平衡。站桩时,要放松丹田,检查身体的各个部位, 使各个部位都支持丹田,形成丹田核心,使内气通道全身形成前后左右和四个斜角的八面支撑。
很多人问是应该收臀还是泛臀,这也是个度的问题。收的过了就泛一点,泛得过了就收一点。到什么位置最好呢?还是以丹田核心的形成为判断。还有人问站桩时两手应该开多大,抬多高。这同样是以贯通丹田为判断。精力充沛的时候可以开的大一点,台的高一点。累了以后,还要保持开那么大,抬那么高,就会发僵,气就连不到丹田。这是就要开小一点,放低一点,以保证丹田贯通。大处调整好后,还要注意小节。比如虎口开得太大或夹得太紧,都会引起腋下紧张。只有开的恰到好处,才会让腋下放松。一只手管半边身体,手放松的好,身体也会放松的好。身体紧张,会反映到手上,而手上紧张,也会影响身体放松。只有身体整体和局部都达到放松的要求,才能形成丹田的核心,使内气贯通全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