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孩子从语文单元课文中整理积累其中的一些写作素材知识,让孩子尝试写作训练,对于巩固孩子的课内阅读所得、培养孩子课外阅读探究的学习品质和提高孩子写作的思维想象能力、材料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现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选取的四篇课文为例,简略分析阐述。

例说从单元课文中整理积累写作素材知识让孩子尝试写作训练(例说从单元课文中整理积累写作素材知识让孩子尝试写作训练)(1)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选取的四篇课文,虽然内容和体裁各不相同,写法也各有千秋,但是所选取的题材却具有共同的一些特点,那就是各自在内容上都选取和融入了反映一定地域特有的民俗风情作为写作的知识对象,语言也具有一定的方言和口语特色。通过该单元几篇课文的学习,可以学习并积累、整理出课文相关地方写作的民俗文化特色知识,作为以后阅读与写作相关文章的知识储备或者写作练习相关素材。学习鲁迅的小说《社戏》,就可以整理文中江南农村民间艺术社戏的有关知识点:1、江南农村的社戏内容概况是什么——其基本内容是地方戏曲,多与祭祀驱鬼除邪之类,由民间艺人表演。看戏的当然是农村的贫民,也应该有城市来的如"我"。2、社戏演出的时间有哪些——春季迎神赛会或岁末节庆活动的主要形式是演,而文中的社戏演出时间是吃蚕豆(胡豆)的季节,应该是仲夏前后,大致在农历小满节气前后。3、举行社戏活动的目的——岁末节庆,即过完一年又迎新一年,需要迎神保佑新年丰收。文中的社戏在仲夏举行,应该与庆小麦、蚕豆等粮食作物的丰收景象有关。4、课文写看社戏的最精彩的段落阅读知识——月夜航行见闻感受、看戏所见所感、返航见闻感受等段落融入的知识点。再如:学习贺敬之的诗歌《回延安》,就可以整理诗歌内容中展示的浓郁的陕北风情民俗知识点:1、延安的地理位置及中国革命的红色标志与作用——黄土高坡、宝塔山、窑洞、杨家岭、枣园、延河等对中国革命的巨大作用。2、陕北民风民俗表现淳朴、勤劳、热情的语句——白羊肚手帕红腰带、小米饭养活我长大、米酒油馍木炭火、团团围定炕上坐、满窑里围得不透风等。3、陕北民歌"信天游"的知识——是陕北民歌的一种形式,两行一节,节内押韵,形式活泼,节奏自由,感觉和自信、自豪地行走的节奏一样。学习刘成章的散文《安塞腰鼓》,可以整理安塞腰鼓这一民俗文化艺术的有关知识:1、了解腰鼓及陕北安塞腰鼓——腰鼓是系挂腰间的一种打击乐器,古时候用来击鼓防御敌人和鼓舞士气进军之用,后来发展为祈求神灵保佑和庆祝丰收、欢度春节等喜庆活动的一种形式。现已成为一种大型的独特的舞蹈艺术形式。安塞腰鼓是陕北腰鼓的典型代表,表演中揉合了民间武术和秧歌舞动作,有弛有张、活而不乱,进退有序、气势磅礴、浑厚有力。安塞腰鼓以粗犷豪、刚健雄浑著称。为了表现力量之美,文章极力铺陈,写的汪洋恣肆,慷慨激昂放腰鼓。2、学习课文描写声音表现力量美的技法——(1)运用比喻、排比修辞手法描写来表现,如从沉静转为热烈时:"……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激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旋风一样……:乱蛙一样……;火花一样……;斗虎一样……"(2)排比方式直接摹写后生的击鼓声隆隆不断:"隆隆隆隆的豪壮的抒情,隆隆隆隆的严峻的思索,隆隆隆隆的犁尖翻起的杂着草根的土浪,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3)用排比、反复的修辞方法写舞姿力量的美:"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4)排比出富有力量和美感的慢慢镜头似的系列动词描写临近高潮的声响:"……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3、整理认识腰鼓的风格特征:(1)、通过动律的变化表达舞者的内心激情。(2)、 舞者挥槌击鼓有狠而不蛮,挺拔浑厚,猛劲中仍不失其细腻之感。(3)、踢腿、跳跃动作,代表腰鼓粗犷豪爽、刚劲泼辣的风格。(4)、击鼓转身是腰鼓表演的关键。(5)、动律形态复杂,跳跃幅度较大。其中"马步蹬腿"、"连身转"、"马步跳跃"等动作,若龙腾虎跃,显示出一种顽强拼搏的精神状态,生动地反映了陕北群众憨厚、淳朴的气质和格特征。学习吴伯萧的散文《灯笼》,可以对已经退出历史舞台的灯笼在曾经的历史发展中有过的作用进行整理,认识灯笼在历史的进程中不同阶层的人们运用灯笼方便生活、显赫地位身份、乃至行军打仗等方面的具体作用和意义。

对于上述从课文中整理的有关阅读知识,如果作为写作素材,让孩子尝试写作训练,是一定会收获很多的。

例说从单元课文中整理积累写作素材知识让孩子尝试写作训练(例说从单元课文中整理积累写作素材知识让孩子尝试写作训练)(2)

例说从单元课文中整理积累写作素材知识让孩子尝试写作训练(例说从单元课文中整理积累写作素材知识让孩子尝试写作训练)(3)

根据《社戏》中整理的知识点,可以让孩子拟题写作《我爱家乡的戏曲》《我熟悉的农事》《我们那里的风俗》等,让孩子有意识的去观察生活,洞察生活,丰富自身的学习生活。根据《回延安》中整理的知识点,可以让孩子拟题写作《我知道陕北农村的民风民俗》、《延安的红色标志》《我爱陕北》等,让孩子收集资料,探索未知;拓展内容,叙写故事;描写议论,抒发情感。根据《安塞腰鼓》整理的知识点,可以让孩子拟题仿写《安塞腰鼓的动律美》,可以联想写作《夏天的雷声隆隆》、《我喜欢的声响》等,以此培养孩子的联想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能力,训练运用比喻、反复、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的技能,理解生动形象的描写技法。根据《灯笼》里介绍的灯笼知识,要求孩子写作《灯笼的故事》等文章,以此来训练孩子的选取材料、确立中心、组织材料,谋篇布局等能力。当然,也可以让孩子自己拟题写作训练。

真诚希望孩子们阅读课文有积累,阅读写作同训练,写作水平大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