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杨子 通讯员 金平 胡杨,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回国带102个行李?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回国带102个行李(每人带一件神秘行李)

回国带102个行李

■本报记者 黄杨子 通讯员 金平 胡杨

日前,由来自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眼科、消化内科、骨科、神经内科、心脏及大血管外科的6位专家组成的“上海市一医院第八批援遵医疗队”抵达遵义,6名队员将分赴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遵义市第五人民医院、遵义市中医院相关临床医学中心开展为期半年的技术帮扶工作。

“此次援遵,各位队员除了各自的生活必需品,还都针对遵义当地疾病谱和学科发展现状,带来一样‘特别的行李’。我这次带的是一台先进的优路铥激光手术设备,主要用于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膀胱肿瘤以及部分肾盂输尿管肿瘤。”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第八批援遵医疗队队长、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荆翌峰告诉记者,由于这一设备较昂贵,特地联系有关厂家,他们将为当地免费提供相关设备。

市一医院眼科早在2012年就建立我国首个眼底病评估中心,并制定一系列眼底影像采集和评估规范。此次援遵的市一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苏莉就在她的行李中带上了一件“神秘宝贝”——装载了国际最新眼底影像评估软件的电脑。苏莉说,这台电脑能实时连接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读片中心进行远程会诊,也能进行眼底影像数据分析开展临床研究,还可以开展眼底影像教学和眼底疾病远程筛查。带上这台电脑,相当于带上半座眼底病评估中心。

“我想让当地骨科医生手更巧、缝合术理念更新。”市一医院第八批援遵队员之一、骨科副主任医师吴晓明在援遵请愿书里写道:“我深感云黔等地区的骨科医生在治疗理念上与沿海地区存在较大差距,希望能够全力参与,帮助云黔地区提升医疗水平。”

吴晓明带的是一本第二版《骨科缝合教程》。“骨科缝合技术课程”涵盖软组织修复与愈合基础,骨科缝合技术训练和骨科打结等内容,对于提升基层创伤医生的理论和实践水平有着重要意义。教程除了以图示结合文字描述外科缝合技术外,还可以通过扫描每个章节后的二维码,观看专家手术操作过程的课程视频。同时,吴晓明还将尽力推动“骨科缝合技术”学习班落地遵义。

神经内科从第一批援建专家开始就致力于发挥遵义中医医院的优势,把睡眠障碍的中西医结合诊治定位于其特色诊疗。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朱潇颖则想以“多导睡眠技术”为当地患者带去“一夜黑甜”。“我希望通过详细问诊和多导睡眠技术的辅助,尽早发现患者被拨乱的生物钟,并在精准化分类的基础上,完成病因导向的生物钟校正。”朱潇颖说。

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陈达凡、心脏及大血管外科主治医师樊永亮同样带了一份心愿清单。他们说,遵义与上海同为具有“红色基因”的城市,此次援遵,所有医疗队员定将在做好医疗帮扶工作的同时,在生活和健康保障方面为当地老党员送上一份特别温暖。

自2017年以来,市一医院对口帮扶遵义,先后建立眼科临床医学中心、心脏病临床医学中心、神经内科临床医学中心、老年病临床医学中心、消化病临床医学中心和泌尿疾病临床医学中心,每半年派遣专家接力式帮助“六大中心”发展。七批共39名专家在当地累计开展技术示教940余次,培训医务人员上万人次,直接输出新技术、新项目26项,联合开展科研课题12项。

来源: 解放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