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公孙胜故事简介(从原著内容和水浒成书角度)(1)

在梁山108将中,有一位法术高明的道士,此人就是排在第四位的入云龙公孙胜。从出场到结局,公孙胜为梁山做过不少事,可以说立下不少功劳。

比如,公孙胜曾参与智取生辰纲,祭风助火打败何涛,也曾在高唐州斗法赢高廉,为梁山攻破芒砀山,收服混世魔王樊瑞,飞天大圣李衮和八臂哪吒项充;南征北战期间,公孙胜还破除贺重宝妖法,协助攻破“太乙混天象阵”,打败金剑先生李助,以及收降乔道清和马灵等等。

然而,不同于其他梁山好汉的是,公孙胜曾经两次离开梁山。

第四十二回,宋江回家接父亲和弟弟上了梁山,公孙胜说思念家中老母,所以下山探母了,他虽然说只是暂别,但后面却一直没有上山,后来还是戴宗和李逵去请,公孙胜才回到上梁山。第一百一十回,宋江剿灭王庆,东京献俘后,公孙胜再次辞别梁山好汉,一去不复返,这是他第二次离开梁山。

水浒公孙胜故事简介(从原著内容和水浒成书角度)(2)

新水浒李逵形象

公孙胜为何两次离开梁山?很多读者认为,宋江的理念是招安,晁盖则不然,宋江上山后,公孙胜看透了宋江,所以才主动离开。也有读者认为,宋江上山后架空了晁盖,甚至把公孙胜都架空了,公孙胜自觉没有留下的必要,所以才离开梁山。总之,公孙胜是因为宋江才离开梁山。

公孙胜真是因为看透了宋江才离开梁山的吗?这个问题,其实我们只要看看原著内容,再从水浒成书角度,分析公孙胜在书中的作用,就能一目了然。

一、从原著内容分析

1.公孙胜第一次离开梁山的原因

公孙胜第一次离开梁山时,说了这样一番话。

公孙胜起身对众头领说道:“……只是小道自从跟着晁头领到山,逐日宴乐,一向不曾还乡看视老母;亦恐我真人本师悬望,欲待回乡省视一遭,暂别众头领三五个月,再回来相见,以满小道之愿,免致老母挂念悬望。”

水浒公孙胜故事简介(从原著内容和水浒成书角度)(3)

新水浒晁盖形象

很多读者说,所谓探望母亲和看望师父只是公孙胜一个借口,不是真心话。实际上这种看法不对,因为在公孙胜说这话之前,作者旁白中写到了公孙胜的心思。

晁盖又梯己备个筵席,庆贺宋江父子完聚,忽然感动公孙胜一个念头:思忆老母在蓟州,离家日久,未知如何。

既然是旁白,那就是作者角度。如果公孙胜真是看透宋江,看晁盖和自己被架空,作者完全可以在旁白中写公孙胜的念头是“看众人为宋江庆贺,无人重视晁盖,梁山也不需要自己”。然而作者没这么写。

所以,公孙胜的确就是思念母亲了,他的念头就是他的真心话。那为何后来公孙胜没有如期回到梁山呢?这一点,戴宗和李逵找公孙胜时,公孙胜说了答案。

水浒公孙胜故事简介(从原著内容和水浒成书角度)(4)

新水浒戴宗形象

公孙胜道:“贫道幼年飘荡江湖,多与好汉们相聚。自从梁山泊分别回乡,非是昧心:一者母亲年老,无人奉侍;二乃本师罗真人留在屋前,恐怕有人寻来,故改名清道人,隐藏在此。”

后来公孙胜师父罗真人也说,公孙胜乃学道之人,不应过多地管世间俗事。作者在诗中也说“药炉丹灶学神仙,遁迹深山了万缘”。所以,公孙胜第一次离开梁山,是因为思念母亲和师父,后来没回梁山也是要照顾母亲,遵从师父命令。

2.公孙胜离开梁山后还心系梁山

很多读者说公孙胜看透宋江,架空晁盖,甚至自己也被架空了,实际上这完全就是无端猜测。要知道,那时候宋江才刚上梁山,即便宋江真的要架空晁盖,也不会那么快,至少要等一段时间,根基稳定啊!最重要的是,宋江根本没有架空晁盖。

宋江和晁盖是心腹兄弟,两人上梁山后,理念其实是一致的。宋江的主张自然是招安,晁盖也从未反对招安,而且彭玘上梁山后,还说过晁盖和宋江都等着招安。

彭玘劝道:“晁、宋二头领替天行道,招纳豪杰,专等招安,与国家出力。既然我等到此,只得从命。”

水浒公孙胜故事简介(从原著内容和水浒成书角度)(5)

新水浒彭玘形象

彭玘被捉后,宋江对他说过要招安,然后就把他送到梁山大寨了。后来凌振被捉,彭玘劝他入伙时,则直接说晁盖、宋江都支持招安。由此可见,晁盖和宋江的理念都是招安。所以,宋江也不可能架空晁盖。至于说宋江架空公孙胜,则更是无稽之谈。

其实,公孙胜虽然人离开了梁山,但是心还在梁山呢。这一点,杨林可以作证明。戴宗去蓟州寻找公孙胜时,遇到了杨林,杨林告诉了戴宗关于公孙胜的事。

那汉(杨林)道:“……数月之前,路上酒肆里遇见公孙胜先生,同在店中吃酒相会,备说梁山泊晁、宋二公招贤纳士,如此义气,写下一封书,教小弟自来投大寨入伙,只是不敢轻易擅进。公孙先生又说:‘李家道口旧有朱贵开酒店在彼,招引上山入伙的人。”

从杨林这番话中,至少可以知道两点。

水浒公孙胜故事简介(从原著内容和水浒成书角度)(6)

新水浒杨林形象

其一,公孙胜人虽然离开了梁山,但是还心系梁山。如果公孙胜看透宋江,觉得宋江搞架空,那他也不会推荐杨林入伙梁山了,否则岂不坑了杨林?实际结果却是,公孙胜不但推荐杨林,还为他写书信,指点梁山的朱贵酒店。其二,从公孙胜对杨林说得“晁、宋二公招贤纳士,如此义气”可知,公孙胜也发现晁盖和宋江是同气连枝的,二人关系很好,根本没有任何分歧。既然如此,哪里会有宋江架空晁盖,架空公孙胜之说呢?

3.公孙胜第二次离开梁山的原因

罗真人开始不同意公孙胜下山,后来还是同意了。放公孙胜下山之前,罗真人说了一番话,这番话就是公孙胜第二次离开梁山的原因。

罗真人道:“……吾今传授与汝‘五雷天罡正法’,依此而行,可救宋江,保国安民,替天行道。休被人欲所缚,误了大事,专精从前学道之心……汝应上界天闲星,以此容汝去助宋公明。”

最后,罗真人还告诉公孙胜“逢幽而止,遇汴而还”。

水浒公孙胜故事简介(从原著内容和水浒成书角度)(7)

新水浒宋江形象

所以,宋江等人剿灭王庆之后,公孙胜想起师父的话,所以再次离开梁山好汉。而从罗真人的话中也能知道,宋江保国安民并没有错,公孙胜不可被人欲所缚,他终究还是要静心修道,这才符合他的身份。

综上而言,公孙胜第一次离开梁山是因为思念母亲,第二次离开梁山则是因为修道,根本不是因为看透宋江。毕竟,公孙胜是世外高人,不可能一直在红尘中与功名利禄打交道,所以他虽然曾主动参与劫取生辰纲,但终究要离开梁山。

二、从水浒成书角度分析

1.公孙胜是后加入的人物

侯会在《水浒源流新证》中考证认为:最初劫取生辰纲的人数是七人,而非八人。

从不同版本的水浒中,能发现这一点。容与堂本《水浒传》第十八回,白胜被抓,宋江为晁盖报信后,晁盖、公孙胜、刘唐、吴用和三阮七人逃命。但是,文中的诗却说“有仁有义宋公明,交结豪强秉志诚。一旦阴谋皆外泄,六人星火夜逃生。”明明是七人,为何诗中说六人?

水浒公孙胜故事简介(从原著内容和水浒成书角度)(8)

新水浒吴用形象

最大的可能,就是当初劫取生辰纲时,的确只有七人,后来又加入了一位。加入了谁呢?只有公孙胜。

原因很简单,公孙胜在这个队伍中,压根没有发挥任何作用。智取生辰纲的八人中,晁盖是组织者,吴用负责出计策,刘唐则是报信的人,三阮同进退,是一体的,白胜则是卖酒的人。唯独公孙胜最奇怪,他虽然也报信,但与刘唐的话有重复之嫌,而且公孙胜是个法师。

其实,让一个能呼风唤雨、腾云驾雾神仙级别的大法师,加入到凡人队伍,去劫另一队凡人押送的金银宝贝,本身就很另类。在普通人的队伍中,公孙胜简直就是开挂者。以他的能耐,别说对付杨志等十几人,便是千军万马也不放在眼里。

另外,在水浒资料中,《宋江三十六人赞》中没提到公孙胜,早期元杂剧也没有说到公孙胜,只有《大宋宣和遗事》中提到了公孙胜,但他没有事迹,形象非常模糊,算是可有可无的人物。就连明代嘉靖时期李先开的《宝剑记》中,也没说公孙胜是道士。

水浒公孙胜故事简介(从原著内容和水浒成书角度)(9)

新水浒林冲形象

《宝剑记》是根据水浒改编,林冲的身份和事迹都没有改变,唯独公孙胜成了军官,这一点非常奇怪。所以侯会认为:《宝剑记》依据早期《水浒传》,公孙胜最初就是一位军官,籍籍无名,后来才被重视,并道袍加身,使他和吴用同为梁山军师。

正因为公孙胜是后来加入的人物,所以纵观水浒我们可以发现,公孙胜的踪迹飘忽不定,有时候明明在梁山却没有任何行动。比如跟着晁盖上梁山后,梁山对付呼延灼及连环马,对付关胜、张清等将领时,明明出于劣势公孙胜都没有反应,而对付樊瑞、高廉时,公孙胜才出现。

梁山好汉第一次出场,都有赞诗,但公孙胜出场没有赞诗,这也能说明,他是后出场的人物。

水浒公孙胜故事简介(从原著内容和水浒成书角度)(10)

新水浒公孙胜形象

公孙胜为何离开梁山?侯会在《水浒源流新证》这样解释。

《水浒传》是典型的“世代累积型”作品……作者在删改旧文、增益新素材的过程中,需要创造一些人物、故事,以为牵合情节、弥合缝隙之用。而公孙胜探母等情节,恐怕就是出于此种目的而设置的。

关于公孙胜是后加入的人物,侯会在《水浒源流新证》中有详细的考证,限于篇幅,本文不再赘述。

综合这些可知:公孙胜之所以离开梁山,是因为作者在创造水浒这本书时,根据人物的活动,故事的发展而定,这样才能让逻辑结构更合理。也即是说,公孙胜离开梁山是作者的设定,根本不是因为看透宋江。

2.作者必须要“雪藏”公孙胜

其实,我们换个思维,从作者创作角度来看,就能更容易理解了。

水浒公孙胜故事简介(从原著内容和水浒成书角度)(11)

新水浒公孙胜、戴宗

古典历史演义类小说,虽然有神魔情节,但这些终究只能是辅助作用,更重要的主体,其实还是普通人。尽管公孙胜不是神仙,但其能力却远远超越普通人,和神仙并无区别。如果让他对付普通人,则不合情理。

所以,作者更多地是让公孙胜对付同样身份的法师。比如公孙胜斗法破高廉,公孙胜收服混世魔王樊瑞,破贺重宝的妖法,收降田虎麾下的法师幻魔君乔道清和神驹子马灵等。而其他时候,公孙胜则很少出面,顶多协助他人,几乎没有与普通人交过手(为晁盖报信时,曾动手打庄客)。

正因如此,所以在没有法师的情况下,即便梁山遇挫,被人打败,作者也不会安排公孙胜出场。说白了,这样逆天的人物,必须被作者“雪藏”,否则不好处理他的戏份。比如,若公孙胜也参与征方腊,那作者就不好处理后面的故事了。

水浒公孙胜故事简介(从原著内容和水浒成书角度)(12)

新水浒公孙胜形象

“雪藏”公孙胜,这种情况,公孙胜好像被遗忘了一样。为了让公孙胜避免被遗忘的尴尬处境,作者才安排他离开梁山。这样安排的好处,既符合公孙胜的身份——道士嘛,终究要安心修道,也方便后文,一举两得,何乐不为呢?

总之,无论是从水浒的成书角度,作者创作的角度,还是从原著来看,公孙胜离开梁山都是很正常的事。公孙胜的离开,和宋江无关。

参考资料:《水浒传》(明代杨定见修订本);《水浒传》(容与堂本);《宋江三十六人赞》《大宋宣和遗事》;侯会《水浒源流新证》;李先开《宝剑记》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