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声天下1月25日北京报道 “你家的那‘开口笑’做的不错!我在北京爱吃那个炸排叉,现在过节的时候我都自己买点那个炸排叉吃。还有那个江米条。他那个开口笑我觉得吃着挺好。”随着这一再为家常不过的闲谈,让“排叉儿”和“江米条”这两种独具京味儿文化特色的吃食再一次走入公众的视线。

带你认识传统京味儿美食(带你认识传统京味儿美食)(1)

排叉儿(资料图)

排叉儿,一种长方形的薄面片食品(多为两层),中间有三道口子,面片的一端从口子里掏出,用油炸熟。也作"排岔儿"或"排杈儿"。

原料:

面粉 350g

清水 100ml

盐 1茶匙(5g)

黑芝麻 2茶匙(10g)

油 500ml(实耗30ml)

制作方法:

江米条(资料图)

江米条是一道汉族小吃,属于春节过年必备食品。用糯米面加豆粉和面后在焖锅里蒸出来,放在石臼里用棒子捶,再秆成圆形,晒干用油煎出来,最后蘸梅花﹑松花﹑芝麻等豆沙制作而成的一种食品。多用于后食。

江米条,就是将麦芽糖倒入水中混合,倒入锅中烧开;糖水沸腾后,倒入2/3的糯米粉,和均匀; 离火,再加入剩余的1/3生糯米粉,和成面团;将面团擀成厚片,切成约1厘米宽的长条,分别搓成约筷子粗的圆棍,再切成小段; 准备炸:在锅中放置一个漏勺可防沾连; 小面条凉油下锅,随着油温慢慢升高,小面条会慢慢浮起,用漏勺轻轻翻动,过程中油温不能太热,不要超过120度;炸至面条呈金黄色即可捞出控油,约12-15分钟(可以晾凉后直接吃); 表面沾糖:锅中倒入小半碗水,再倒入约等量的白糖,煮至糖水起大泡泡,略黏稠; 将炸好的江米条放入糖水中均匀地沾上糖液,再放入白砂糖或椰蓉中滚一滚,沾满糖;待糖晾干即可得到江米条。江米条是高糖食品,不要一次吃太多。

原料:

糯米800g,清酒1/2杯,大豆1大勺,油,豆沙,煎的米,炸糕米,芝麻,豆粉,黑荏子粉。

制作方法:

(1)把糯米泡15天后发酵。

(2)将磨泡的黄豆做成豆汁。

(3)把(1)的米导碎以后用豆汁和清酒和面蒸出来。

(4)把蒸好的年糕放在石臼里捶,再放到面粉上变得稍硬时,做成一定的模样晒干。

(5)将晒干的江米条放在温油里,再加火炸出来。

(6)把煎好的江米条,完全除去油后,抹蜂蜜并蘸豆沙。

特别提示:凡湿热痰火偏盛之人忌食;发热、咳嗽痰黄、黄疸、腹胀之人忌食;糖尿病患者不食或少食;另外由于糯米极柔黏,难以消化,脾胃虚弱者不宜多食;老人、小孩或病人更宜慎用。

民声微评:

京味儿,要想了解一个地方的人,最简捷的办法是瞧瞧他们吃点儿什么。北京人注重体面,讲究礼貌,无论贫富。都不能失了身份。反映在吃上,无论是宫廷御膳还是市井粗食,都蕴涵着真正的手艺。随着社会与时代的变迁,如今能够留存于世的,被人们所记录的,是那些惟有北京才有的,最地道的北京滋味。

今天“民声君”(ID:minshengtianxia)所介绍的并不仅是这些吃食的做法和吃法,更有一种北京人所特有的生活态度、为人处事的方式。它们构成了地道的京味儿文化。这种生活的艺术,正在渐渐离我们远去……(撰文/匡吉)

相关视频链接:【“炸排叉”与“江米条”的做法

*编者注:

以上文字,为“民声天下”原创内容。如有转载,务请注明来源。

【同步关注】民声天下微信公众号ID:minshengtianxia

↓↓↓觉得还不错,随手订阅我们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