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诸多马克思主义教材中,生产力是这样定义的,“具有劳动能力的人,跟生产资料(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相结合而形成的征服、改造自然的能力”叫做生产力”这个定义,实际上接近恩格斯的观点,而马克思本人,对生产力并未下过精确的定义,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生产力包含哪些内容?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生产力包含哪些内容
在诸多马克思主义教材中,生产力是这样定义的,“具有劳动能力的人,跟生产资料(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相结合而形成的征服、改造自然的能力”叫做生产力。”这个定义,实际上接近恩格斯的观点,而马克思本人,对生产力并未下过精确的定义。
马克思在其诸多著作中,比如《德意志的意识形态》、《资本论》、《哲学的困境》、《共产党宣言》等等,对生产力都有过许多详细的阐述。从其历程来看,按时间顺序,马克思对生产力的概念和其外延内涵的理解是不断变化的,并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概念。
在马克思一生的著述中,有关生产力的提法可谓是极其丰富,有生产力、劳动生产力、社会生产力、劳动的社会生产力、社会劳动生产力、现代生产力、活劳动生产力、死劳动生产力、主观生产力、客观生产力、个人生产力、资本的生产力、物化生产力、实际生产力、潜在生产力、直接生产力、联合生产力、自然生产力、一般生产力、物质生产力(物质生产力的说法有两种,但意思根本不同)和精神生产力等。不过本文的目的并不是研究生产力这个概念的演化历史,也并不想对马恩著作进行学术分析。本文的目的是对生产力进行精确定义。
我们的马克思主义教材,把马克思对生产力的诸多阐述,归纳简化成了一个定义,对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的确是简化方便了。但这个简化版的定义,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越来越显得粗糙和模糊。我们都生活在现代社会,现代社会的的特征是一切都是可以精确描述,可以量化分析的,既然马恩创立的社会主义理论学说被称为科学社会主义,那么它就应该可以是用数学精确描述的,可以量化分析的。而生产力这个概念,对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如此关键,如果不能精确数学定义,那么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就会停滞不前。面对分工越来越复杂的当代世界,光有剩余价值理论,要分析当下这个世界显然是不够的。
要精确定义生产力,则要从马恩对生产力的诸多阐述中,提炼出关键部分,对其抽象化物理化数学化,要把语言文字定义转化成可以用数学描述的物理量,这样才能精确定义。
那么在马恩的阐述中我们可以提炼出什么有价值的信息呢?按照恩格斯的观点,从本原看,生产力是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和生产资料相结合而形成的改造自然的能力。所谓改造自然,从物理上来说,就是改变地球的自然外貌,挖掉大山,填平沟壑,修建道路,修筑水利,耕田开矿,诸如此类行为,就是改造自然。
从物理上来说这个改造自然,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改变物体的空间坐标,这是改变物体的外部状态;另一个方面就是改变物质的内部状态,对物质进行各种物理的化学的变化,使之生成新的物质。那么要对物质做出上述两方面的变化,就必须对物质施加能量,要对物质做功。
也就是说,改造自然,究其物理本质,就是人类利用自身和外界能量,使用工具对物质做功的过程。改造自然是能力取决于人类利用转化外界能量的能力。我们可以用能量单位来描述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
但仅仅只有转化外界能量的能力来描述生产力,这是不够的,生产力还有另外的分量。这里我们要从马克思的阐述中来提炼,虽然马克思并无对生产力做出精确定义,但我们还是可以从马克思的众多阐释中提炼出我们需要的内容,马克思指出,生产力表现为一种完全不依赖于各个个人并与他们分离的东西,它是与各个个人同时存在的特殊世界,其原因是,个人是分散的和彼此对立的,而这些力量从自己方面来说只有在这些个人的交往和相互联系中才能成为真正的力量。从上面这段话可以看出,生产力从属于人,但又独立于个人,生产力跟人的组织有密切联系。也就是说单个人使用工具,并不构成生产力,只有相互合作的人类使用不同的工具通过一定的组织和秩序共同生产,才构成生产力。也就是说生产力和人类的组织度有关。
那么人类的组织度,从物理角度来看,取决于什么呢?我们人类发明的工具,从其目的和作用来看,有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改造自然用的,这类工具的核心是动力;另一类则是人类之间相互联系交流用的,这类工具首先是语言文字,然后是通讯工具,比如计算机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从物理上来说,交流工具的核心是信息,我们可以用信息这个物理量来衡量生产力的第二个分量。
综上所述,人类的生产力是靠两条腿走路的,一条腿是人类转化能量的能力,另一条腿是人类制造交流信息的能力。两者相互结合,才构成完整的生产力。(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