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了长江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三段峡谷,举世闻名,誉满天下,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大江大河之上,纵然有再多丰姿绰约,器宇轩昂的三峡,也只能是“小三峡”了。这不,光漳河上就有两处“小三峡”。
涉县浊漳河天桥断络丝潭的“小三峡”,其三个字,是镌刻在神龟洞出口左侧的岩壁上,只因字体不十分突出,字号也不十分醒目,给人一种养在“神龟”人未识的感觉。只有到了岩石峥嵘,乱云飞渡的天桥断下,才能见峡可断,见字如面。看到了“小三峡”三个字后,回头再去寻觅名副其实的地形地貌,无不给人一种“小三峡”比长江三峡还形象逼真,生动感人。虽然没有李白那首《早发白帝城》:“两岸猿声啼不住”的意境深邃,但络丝潭蛇形穿梭的游船,也有“轻舟已过万重山”的翻浆点点掠水,舵手遂送春波。船头的姑娘小伙儿,直向两岸招手挑逗,游人被撩拨心动,纷纷下水。
上船之后,总会有人硬抠字眼儿,去寻找“小三峡”的地理方位和段落划分,却又往往令人失望。必须肯定,“小三峡”不像长江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而络丝潭的“小三峡”,满打满算,也长不过三五百米,阔不过三二十米,在这么短的距离,囊括了天桥、神龟洞、络丝潭等几个重要的、独特的风景,从中再给“小三峡”分段儿,真难为人甭说,还有“画蛇添足”之嫌。可见“小三峡”景区的创意策划团队的高明之处。看透不点透,看破不道破,留给人们诸多的思维空间,任凭你展开想象翅膀,演绎得充分合理,想象得十分到位。在此,只有三峡的概念,却没有“小三峡”的区分,岂不也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大自然的造化是神的蕴涵,非凡人的直观。也正迎合了中国人模仿力强大且精辟,想象力丰富而夸张。
其实,这里的“小三峡”,是一处令人神往之所在。它位于晋、冀、豫三省交界之地,素有“一脚踏三省,鸡鸣冠九州”之称。其间,峰峦巍峨,怪石嶙峋,地势险要,雄中藏秀。浊漳河在此由高山跌入峡谷,形成巨大瀑布,气势之雄伟,堪称一方绝胜。峡谷高山耸立,崖壁陡峭,如刀削斧砍。河床如万丈深渊,潭清水静,波光粼粼,深奥莫测。
从浊漳河北岸过得天桥,拾级而上,虽早已气喘嘘嘘,正好有一溜长廊等着你,可以闭目养神,作一下调整,或者居高临下俯视漳水滔滔。如果你仰面长叹,却发现这长廊又是一条画廊,将禹王赈灾民,神龟救难民的民间传说,描绘得淋漓尽致。直勾引着你非要下到“络丝潭”,钻进“神龟洞”,扑向“小三峡”,探个究竟不可。
手扶铁质攀梯,旋转到“络丝潭”,断上涛声贯耳,浪花扑面而来,既像水如倾注,浊浪腾空的“壶口”,又像静默雅致,气势恢宏的“黄果树”。特别是那一幅幅从纵横石缝流出宽宽的水帘,披洒在凹凸不平的崖面之间,撞到山跟的石头上,碰得乱碎,像千千万万个珠子,四外散花。在阳光的照射下,五颜六色,美得不得了。扑进“络丝潭”,直插“神龟洞。那硕大的“神龟”摇头摆尾,彬彬有礼,似乎在说:“欢迎光临!”洞深处高大的禹王塑像,形态十分威严。虔诚者有跪拜的,有双手合十默念的……洞中阴风呼号,萧萧瑟瑟。惟有那洞底流出几股泉水的汩汩声,洞壁黎民百姓落荒逃难,围河造田,耕作狩猎的繁忙景象,给人们平添了不少的生机与活力。
而对于“小三峡”,如果总是定格在特定的环境和狭小的范围去审视它,就将始终“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所以,不论景区开发还是景点布局,应当扩展思维空间,张开想象翅膀,去寻找优势,利用优势,发展优势,挖掘出华夏大地的处处宝藏。是故,“小三峡”有小的精致、小的紧凑、小的特色。也真是,漳河风光美如画,如诗如画小三峡。倘若你是旅游“大侠”,又总会每每都有新遇见,回回都有新发现......步随景移,人随景动。请君随我来,再看另一处漳河“小三峡”。
自络丝潭“小三峡”出发,沿着跃峰渠一路向东,行不过三十里,就到了涉县合漳。合漳即是浊漳河与清漳河交汇的地方,往下称漳河。以漳河为界,河北、河南两岸的村庄同饮漳河水,其语境、口音及方言各异。虽然“鸡犬之声相闻,姻亲往来不断”,但异域风情,风俗习惯,各具特色。到此,不妨分两个方向去赏景采风。河南岸的古城、小王庄、槐丰、上坪,再往下三里湾、东郊口、潘金垴、张圪台、许家滩,村庄星罗棋布,道路不十分顺畅。而河北岸就不一样了,合漳、台庄、史邰、石梯、太仓、下坪、郊口、丁岩,包括田家嘴,虽然是涉县的末端,也都是“村村通”柏油或水泥路了。只是到了丁岩村往下,田家嘴往往被人忽略,因为由跃峰渠马鞍绝隧洞婉转,马鞍绝隧道洞穿,急转向东而去,漳河“小三峡”来了。
漳河“小三峡”,自西向东依次为马鞍峡、皇岩峡、吴家峡。
马鞍峡因马鞍绝而得名。马鞍绝是一座马鞍形状的山,又是涉县和磁县交界处,山峰陡峭险峻,垂直高度平均在250米以上,素有“天然屏障”之称。漳河在田家嘴来了个大转弯,河水曲折向东,转弯处受大山的约束,唯有“山大王”可见,却无冲击扇可存。河水涨时无边无沿,水落时除了孤石就是卵石,生态厚重,人迹稀少。马鞍峡呈圆弧状,水流急促,虽孤芳自赏,却横行霸道。历史上就有“阎王鼻子马鞍绝,路断人稀真叫绝,飞鸟到此收双翅,猴子路过愁攀越”。在修建跃峰渠打通马鞍绝隧洞时,称此洞为“老虎嘴”,洞顶岩石破碎,坍塌极为严重,施工难度相当大,民工称之为“虎口拔牙”,水泥喷浆、砌石拱圈,施工措施反复修订了好多次。“小三峡”的成名,也是随着跃峰渠的配套公路建设,路上行人名人多,其中不乏“徐霞客”,“游侠”认定了“小三峡”。马鞍峡呈圆弧状,又像一把张开的扇子,水量在正常年份,涓涓细流泼洒一滩,在阳光的照射下,若翡翠珠玑一般,走不了多远,珠子突然间断了线,垂落到岸边的积水潭。在这里实施漳河漂流,优越条件得天独厚,绝对属于国内一流,自然景观,神形兼具,水流缓急,荡舟适宜,溪流淙淙,浪漫之约,是理想漂流之所在。
漳河“小三峡”的中段是皇岩峡。漳河在这里曲折向东,岸边有许多石峡、石磢、乱石丛,片石成群结队,孤石兀自耸立,“皇岩峡”三个字就雕刻在一块巨大的孤石上。两岸青山气势雄伟,陡峭挺拔,民间传说,源远流长,王莽撵刘秀,打此路过过。在民间,刘秀跑南阳的故事很多,大部分传说是公元25年前,也就是东汉建立之前,刘秀在南阳伏牛山一带的传说故事,经过民间流传,使其更加完美生动。如:伏牛山的神话传说、柳树相貌的传说、酿河水中蛤蟆石的传说、板倒井的传说,还有“挂剑垛”、“寺坪的麦子为什么熟得早”、“酸枣圪针倒钩”等等。相传,王莽追杀刘秀至老皇岩时,被王莽射中一箭,至今岩壁上仍保留着箭着点的痕迹和流出的血迹,后人称此地为老皇岩,也叫刘秀岩。“皇岩峡”段还有无底洞、神牛峰、稀有植物龙须草、北方奇观溶洞群、人造天河跃峰渠等景观和景点。自然和人文浑然天成,博大精深,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吴家峡,因吴家河村而得名。峡谷宽阔,水流舒缓,两侧山峦,挺拔俊秀,野果飘香。在峡口有一圆山,是著名的历史遗迹插剑岭。相传,当年曹操在这里插剑调兵遣将,大败袁绍,并由此向东,入驻中原。漳河到了吴家峡,仿佛有意识地给村庄让道,随即又来了个大转弯,河神直捣南山,保留了村庄的位置。进而体现了人类祖先“择水而居”选址理念,负山带水,坐西朝东,村民面水而居,立志破壁。利用漳河常年水量充沛的优越条件,种植水稻、莲藕、玉米等作物。金秋十月,两岸水稻金黄,香气袭人,素有“河北小江南”和冀南“鱼米之乡”的美誉。游人至此,心旷神怡,如同到了世外桃源。
更引人注目是,跃峰渠像一条玉带,盘绕在“小三峡”腰间,蜿蜒绕进了三绝沟。此地有“一刀斩绝”之称,抬头仰望“一线天”,俯视脚下“无底渊”,穿山越沟,隧洞链接,时隐时现,时明时暗,给人一种神秘感。随之,顿足深思,仰面向天,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漳河源源来,高山流水觅知音,知音不在谁堪听。那些土著外埠,不同肤色、不同装束的游客,蜂拥而至,络绎不绝,牵手在大山,分别情绵绵。在“小三峡”景区,更见海乐山水电站电光璀璨,巍巍壮观。
无论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海乐山水电站都是令人瞩目,备受关注的。有人说,在“小三峡”行走,到海乐山停留。也有人说,到海乐山旅游,到“小三峡”逗留。由此可见,海乐山水电站肯定是漳河风情游的重要驿站了。
磁县旅游路修通后,倒是四通八达了,可好多原生态也受到了影响,特别是雕刻着“皇岩峡”的那块巨石,原来每当游人路过时,总会有几只或几十只长脖子“水老等”(水鹮)在此等候。现在车水马龙了,也不知那些长脖子“水老等”(水鹮)还有没有了?因为,曾经听说过这样一句话,人多的地方没有风景......
温江水,涉县温和村人氏,中国水利作家协会会员。为文多年五花八门,曾有拙作千篇一律,秉承赓续七骈八股,更多的是三长两短,愿良师益友九九归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