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已经对五岳的特点做了精准而形象的描述:“恒山如行,岱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如卧,南岳如飞”。可谓是形象生动,简单明了,胜过其他一切赞美之词。

一、恒山如行。形象地总结出北岳恒山的历史“行动”轨迹以及“行走”的动态之美。

恒山如行,应该包括两方面的含义:

一方面是指恒山历史上因位置变化而造成的“行走”轨迹。早在汉代,古恒山就已经存在,位于河北曲阳一带,并供奉有北岳庙,主峰为大茂山,属于太行山系。但到了明清时期,北岳恒山被人为“行走”到了山西浑源县,主峰为天峰岭。这是北岳文化非常奇怪的地方,是五岳的独一例。

送友人游嵩山写了景物的特点(行坐立)(1)

另一方面,站在山西浑源县城,远眺现在的北岳恒山主峰天峰岭,连绵而陡峭的山峰巍然耸立,如同正在列队行走的队列。既有静态的整齐,也有动态的俊朗,逶迤而行,非常生动有气势。

送友人游嵩山写了景物的特点(行坐立)(2)

二、岱山如坐。泰山如同一位博大、敦厚的老者,稳坐在齐鲁大地,俯瞰“众山小”。

泰山又名岱山、岱岳、岱宗等。古人多用泰山形容稳重、受人尊重的人。如“稳如泰山”,“重如泰山”。还直接把岳父大人称作“老泰山”、“岳丈”等。此文化现象一直流传于今。

送友人游嵩山写了景物的特点(行坐立)(3)

泰山处于山东丘陵地带,称雄于众丘陵之中,呈鹤立鸡群之态。众山环伺而拜伏,恰像一众小儿在倾听老者的讲话。所以就有了“登泰山而小天下”之言。这也正是“岱山如坐”最形象的特点。

送友人游嵩山写了景物的特点(行坐立)(4)

三、华山如立。华山壁立千仞,奇险天下,一个“立”字既传神又形象,也最易理解。

五岳之中,华山不但海拔最高,而且也最为险峻,古代帝王因难以攀登而只能舍近求远去泰山封禅。随着历史发展,后来才慢慢在山下建庙祭祀,最终自成一派,但还是被远在“天边”的泰山抢了先,成为“五岳至尊”。

送友人游嵩山写了景物的特点(行坐立)(5)

华山有东、西、南、北、中五座山峰,除北峰为梯,中峰为辅外,南、西、东三峰最像挺立的巨人,傲视足下爬山的人流。而周围其余的众多石峰虽然个头小些,但依然保持着挺立的姿势。

送友人游嵩山写了景物的特点(行坐立)(6)

四、嵩山如卧。嵩山位居中原腹地,东、西、南、北四岳环绕,唯其卧着,才更显其从容与尊贵。

嵩山自东向西,由太室山、少室山以及西部小山组成,太室山块头最大,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嵩山的主峰。但也有尴尬的地方,少室山虽然块头小一些,顶峰连天峰的海拔却比太室山的主峰峻极峰高出21米。不过,从肉眼来看,这21米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送友人游嵩山写了景物的特点(行坐立)(7)

这样以来,凭借块头优势,整个嵩山更像是侧身卧着的老者,中间身上披着的玉带就是在阳光下闪着银光的石英石。中岳嵩山既雍容华贵,又慵懒如卧,不与五岳争高低,独享“天地之中”的尊贵。

送友人游嵩山写了景物的特点(行坐立)(8)

五、衡山如飞。衡山海拔高度最低,或动或静,都呈飞翔之势,彰显南岳的灵动与清秀。

衡山如飞,是从其整体山势而言,如同南飞的大雁,展翅而飞。雁头向南,为回雁峰,身子就是主峰祝融峰,尾巴是长沙南郊的岳麓山,肥硕的山体在云雾中时隐时现,随着云雾流动,分明就是南岳衡山在飞翔。

送友人游嵩山写了景物的特点(行坐立)(9)

恒山虽然不高,但大小山峰极多,挤挤挨挨,犹如“南天柱石”。经过道教、佛教的长期神话,既有宗教的神秘,又有“如飞”之秀山丽水,被赋予南岳之名也是实至名归。

送友人游嵩山写了景物的特点(行坐立)(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