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城13关分布图(万里长城第五关)(1)

万里长城13关分布图(万里长城第五关)(2)

万里长城13关分布图(万里长城第五关)(3)

万里长城13关分布图(万里长城第五关)(4)

倒马关位于河北唐县西北60公里的倒马关乡倒马关村。倒马关最初战国时置,称鸿之塞,汉代称常山关,北魏叫铁关,亦名鸿山关,明代以后通称倒马关。倒马关,因山路险峻,战马到此经常要摔倒而得名。整座关城依地势而建,唐河水由西、北、东三面环绕关城而流,平面呈东西长方形,分为上下两城。

万里长城13关分布图(万里长城第五关)(5)

万里长城13关分布图(万里长城第五关)(6)

万里长城13关分布图(万里长城第五关)(7)

万里长城13关分布图(万里长城第五关)(8)

万里长城13关分布图(万里长城第五关)(9)

万里长城13关分布图(万里长城第五关)(10)

万里长城13关分布图(万里长城第五关)(11)

万里长城13关分布图(万里长城第五关)(12)

万里长城13关分布图(万里长城第五关)(13)

原关城全长约2.5公里,城池占地约7万平方米,城墙底宽6米,顶宽4米,高约10米。关城为条石和自然石加青砖筑成,东西二门上有城楼,外以沟壕环绕,南面依山,北临唐河,城垣上列敌楼台7座。关城有东、西、北三个城门,东门称“居仁”,西门称“由羲”,北门称“宣威”。东西门外各设瓮城,东瓮城设有南北二门。西瓮城仅设南门一座,出南门往西约百米处唐河岸边设水关战台楼一座,楼下设有关门,是由下城通往上城的惟一通道。北门外原设战台楼一座,民国二十八年被洪水冲毁。城内正街宽12米,十字街正中原来建有两层的阅兵楼,楼上设有十字通道,楼北为官署所在地,有大堂、二堂、三堂。关城建筑设计独特,它依峭壁,傍深涧,一半在沟谷,一半在山上,整座关城依地势而建,唐河水由西、北、东三面环绕关城而流。山、水、关城在这里相得益彰,互为险阻。古人谋略之深,设防之严,建筑之奇,令人叹为观止。

杨六郎镇守倒马关

在河北省唐县西北与涞源县交界的崇山峻岭中,有一座历史悠久的雄关——倒马关,这是内长城的一个重要关口。传说北宋名将杨六郎当年把守的三关口, 倒马关就是其中一关。距倒马关不远,有两座山, 一座叫"插箭岭",一座叫"马圈山",还有一个村镇叫"走马驿"。

这里边有个传说故事 :古时候宋朝和辽国时常交战,这倒马关就是宋朝的边关,宋朝和辽国经常在倒马关打仗。有一次,两军对垒,杨六郎率领领宋兵勇猛冲杀,辽兵溃不成军,望风而逃。在追杀辽兵时,杨六郎紧紧盯住辽兵头目不放。追到一座山下,辽兵想凭借山峦掩护逃走。杨六郎手疾眼快,立即拉弓搭箭,向辽兵头目射去。不想那辽兵头目翻身滚,来了个镫里藏身,只见火星四溅,箭镞射进了山头上的岩石中。这一箭把辽将吓了一跳,连说:"厉害!厉害!"便仓皇逃跑了。杨六郎箭镞射中的那座山岭,就是现在的 “插箭岭 ”。岭上岩石里到如今还留着杨六郎那支箭的箭头呢!

杨六郎见一箭没有射中辽兵头目, 心中很是懊丧, 遂丢弓扔箭,朝马屁股狠抽了一鞭。那匹战马一声长嘶,腾空而起,一下子窜出十里地,赶到了辽军前头。杨六郎又是一阵截杀,辽兵死伤大半,杨六郎获胜而归。后人把杨六郎战马从半空降落的地方,叫作"走马驿 。

打这以后,辽兵深知杨六郎的厉害,好长时间不敢轻举妄动。过了很久,忽有探马飞报:"又有一股兵侵扰。" 杨六郎大怒立即披挂上马,左挎弯弓右带箭,手执银枪冲上阵来,原来辽兵头目埋伏下兵马,布下圈套,派小股人马前去向杨六郎叫阵,打算把杨六郎 诱入埋伏圈内,生擒活捉。杨六郎不知虚实,一见辽兵前来挑战,率领宋兵冲上阵前与辽将交战。没战上几个回合,辽将卖个破绽,拨转马头便跑。杨六郎率领宋兵,摇旗纳喊着向敌兵追去。不料追到半路途中,有一块巨大的黑石挡在前面。石当中有道半尺宽的石缝。杨六郎坐骑向前一窜不偏不倚,恰好被夹住马腿,前进不得,急得战马昂首长嘶,怎么也拔不出腿来。杨六郎狠狠一夹马肚,大喝一声:"倒!"战马一惊,使劲儿一蹦,倒窜了出来,掉头就往回飞跑。不管杨六郎如何喊叫,那马只是不听,直把杨六郎驮回宋营。宋兵见主帅撤回老营,也跟着回转而来。撤兵回营, 杨六郎感到十分懊丧。忽然探马来报,方知道辽兵布置了伏击圈单等杨六郎上钩。幸亏杨六郎的战马把他驮回军营,才免遭辽兵伏击。人们传说,是山显灵,夹住马腿,使战马受惊不敢前进,才使杨六郎避免了一场灾难。由此,人们把杨六郎把守的这关口叫作"倒马关",把夹住马腿的那块黑山石叫做"夹马石 "。

明朝马中锡《倒马关诗并序》中说:“关有两山对峙,其路极险,相传杨六郎到此马踣,故名。”后人为纪念杨延昭(六郎)镇守三关的功绩,于明正德十五年(公元1520年),在倒马关城西3公里的马圈山上修建了“六郎碑”。碑通体高1.8米,宽60厘米,为汉白玉雕凿而成,碑额抹角及两边雕云纹花边图案。碑文为:“宋将杨六郎拒守之处。”杨延昭是并州(今山西太原)人,宋真宗时为保州(今河北保定)缘边都巡检使,后因与辽兵作战有功升为保州防御使。杨延昭在边防镇守20余年,辽兵甚为畏惧,千百年来,许多文人学士到倒马关凭吊六郎碑,称颂吟怀杨六郎威镇边关的不朽业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