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时候为什么客人叫客官(历史百科客官)(1)

在古装剧中,经常可以看到主角们去客栈投宿的桥段。而店小二往往会问一句:“客官,您是打尖还是住店呀?”那么,这两者又有什么不同呢?古人住店这事,和今天有多大区别?

其实“打尖”,就是吃饭的意思。通说认为,古代的很多客栈,都是同时提供食宿服务的,大厅里摆上桌子招待客人,二楼和厢房则是客房。客人既可以单独选择餐饮服务或住宿服务,也可以选择打包购买(很像我们今天的“客房含早餐”)。因此,店小二才会问那句话,明确客人的需求。

关于“打尖”这个说法是怎么来的,则有很大的争议。有人认为,古代做饭前要先生火,就有一个用打火石的动作,俗称“打火”,久而久之“打火”就等同于“吃饭”了。而在流传过程中,因为笔误就误传成了“打尖”,而这个词的发音又比“打火”响亮,以讹传讹,就稀里糊涂地固定了下来。当然,也有人认为,“打火”的本意是“打伙”,古代军队中,十人为一“伙”,吃饭时用一个锅煮饭,所以“打伙”等于“吃饭”。

还有人认为,“尖”就是“零食”的意思,“打尖”的本意是“吃点心”,也就是正餐之间随便吃点东西。古代的旅途之中,常处于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尴尬境地。走累了,大家就找个干净地方坐下来歇脚,吃点干粮充饥,然后再接着赶路。时间长了,哪怕是旅途中去客栈吃饭,也被习惯性地称为“打尖”了。

以上几种说法到底哪一个才是正解,如今已不可考。至少可以肯定,打尖、住宿,都是客栈的功能之一。

来源:课堂内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