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 南 非 遗

甘肃文县石鸡(甘肃文县石鸡的传说)(1)

甘肃文县石鸡(甘肃文县石鸡的传说)(2)

陇南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西和乞巧节、武都高山戏、文县傩舞白马池哥昼三个项目已成功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其中,西和乞巧正在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两当号子、河池小曲、竹蓝寨泥塑、陇南影子腔、礼县、西和春官歌演唱、盐官制盐工艺、豆坪唢呐、康县木笼歌、康南毛山歌、锣鼓草、玉垒花灯戏、寺台造纸术、武都木雕、栗玉砚、角弓咂竿子酒、三仓灯戏、宕昌羌傩舞、陇南高山剧19个项目,进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目前,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已达185项,各县(区)经县(区)政府批准的进入县(区)级非遗保护名录的有365项。现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人,省级非遗传承人27名。

甘肃文县石鸡(甘肃文县石鸡的传说)(3)

相传石鸡坝这个地方以前是山清水秀之地。群山环抱,江水环绕,良田平畴,生活在这里的人,也是怡然自得。由于人杰地灵,物产丰富,长久以来,名气很大。特别是在江边上有一处十分肥腴的田地,面积约有三千平方米的地方,很是珍贵。最适宜于种植水稻。可惜这个地方从来没有种植过水稻,原因是没有种子。这个地方的人一直想种植水稻,可是有水稻地方的人不给他们种子,因为,水稻在远古时候是非常金贵的东西。当地的人想了好多的办法,都没有得到种子。后来,从有水稻种子的地方娶回来一个媳妇,希望在娶亲的时候能够得到给新娘的陪嫁——水稻,但是,娘家并没有陪嫁水稻种子,这令人很失望。新娘生活在这里,深深体会到乡亲们渴望得到水稻的心情,于是就借回娘家的时候,打算偷些回来,但是也没有成功,到了娘家有米饭吃,只是不能带走,娘家人看的很严,如果有人偷走,就再也不准回娘家了。后来有一次。她领着自家的一条狗回娘家的时候,狗在娘家人晒稻谷的晒席里打了个滚,狗尾巴上沾了几粒稻谷种,就凭这几粒种子,这个地方就开始了水稻的种植,尤其是在江边的那一块田地里种植的水稻,长势格外好。成熟后的稻谷颗粒饱满,晶莹剔透,做出的饭十分好吃。因为稻谷品质优越,远近闻名,后来就成了献给皇帝的贡米,这块稻田也成了贡田。

甘肃文县石鸡(甘肃文县石鸡的传说)(4)

这个地方的人十分珍惜贡田里种植的稻谷。一年,人们和往年一样栽植稻谷,眼看就到了秋收的时候,一年一度的携新稻谷进京朝贡的时候就要到了,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不敢出任何意外。可是,有一天,当人们醒来,正准备开镰割稻谷时,发现贡田里的稻谷竟然有一多半已经被什么给吃光了。这可怎么办?大家开始心慌了。于是不敢大意,日夜守候在贡田周围,在夜里突然听到了哔哔啵啵吃稻谷的声音, 大家点起火把一看, 只看见一只大鸡在吃稻谷, 人们大声吆喝起来, 狗也咬起来,大鸡惊慌了, 展翅飞起来, 可是由于人和狗的惊吓, 大鸡只飞到江边就不动了, 随之就化作一座石山, 石山如同鸡的样子。但是后来还是不断有鸡来吃稻谷,人们就在石鸡的背后,立了一根长长的粗大木头杆子,意思是用这根杆子打撵石鸡。果然再没有见过鸡吃稻谷的事情了,人们安心的种稻谷,过日子,这个地方也因此得名为石鸡坝。现在这根杆子仍然还在江边石鸡身后耸立着。

文县“石鸡”的传说于2007年11月被陇南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甘肃文县石鸡(甘肃文县石鸡的传说)(5)

甘肃文县石鸡(甘肃文县石鸡的传说)(6)

来源:文化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