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四川人,没离开四川之前,我并不知道在中国其他省份,人们很少吃兔子,以至于我离川这么久,就没有找到一个值得花半小时去用心啃的兔头。兔肉在四川,是一种非常非常普遍的食材,白切、红烧、干煸、麻辣,几乎每一个川菜厨子都知道如何把一只兔子做得让人垂涎欲滴,而几乎每一个四川吃货,也都吃过兔肉,最最至少,也啃过兔头。

数据显示,四川人每年要吃掉超过3亿只兔子,其中2亿只牺牲在成都,虽然四川人民已经在养殖兔子这件事上尽了力,但每年还是要从外省调运数千万只兔子,才能让让吃货们吃个心满意足。

形容兔兔好吃(你怎么可以吃兔兔)(1)

那么问题就来了,中国人,尤其四川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吃兔子的呢?《唐语林校证》记载:“蜀上旧无兔鸽,隋开皇中,苟秀镇益州,命左右买兔、鸽而往。今蜀中鸽尚稀而兔已聚。”就是说,川人养兔,始于隋唐时期,四川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草料丰富,十分适合畜牧业的发展,鸽子比较娇贵很难饲养,而有草吃就能活,繁殖能力还超强的兔子,就这样在四川一代代繁衍生息,存活了下来。

吃过兔肉的话,你应该知道,兔肉高蛋白质、低脂肪、胆固醇少、消化率高,是一种非常优质的肉类食材,但它没有肉香,瘦且发柴,还有一种特殊的土腥味。正好四川人重口味,油和辣子用的多,川菜的做法完美融合了兔肉这种食材,历经千余年不断发扬光大,一直到了今天。

形容兔兔好吃(你怎么可以吃兔兔)(2)

四川人吃兔子是历史第一吗?也不是,否则《唐语林校证》不会写“蜀上旧无兔鸽”,兔子在中国存在时间很长,甲骨文时代就有对它的记载,至于吃兔子,这件事又得说到2400多年前的周朝的贵族们了。

《诗经·小雅·瓠叶》中有这么一段话,说:“幡幡瓠叶,采之亨之,君子有酒,酌言尝之。有兔斯首,炮之燔之,君子有酒,酌言献之。有兔斯首,燔之炙之,君子有酒,酌言酢之。有兔斯首,燔之炮之,君子有酒,酌言酬之。”

这段话讲了什么呢?虽然名字是瓠叶(瓠子,一种蔬菜,葫芦的变种的嫩叶),讲的却是西周贵族们吃兔子喝酒的场景。这里面的“有兔斯首”便是主菜,做法有三种,分别是炮、燔和炙。

形容兔兔好吃(你怎么可以吃兔兔)(3)

炮,做法和叫花鸡差不多,用叶子包裹,再用泥封住烤熟。燔,则是把肉收拾干净之后放在烧热的石板上煎烤,有点现在铁板烧的意思。炙,是更传统的烤法,用木扦把肉串起来烤熟了吃,就是烤串。

所以这位周朝贵族宴客,用的是一兔三吃,三种吃法轮流上,配上美酒和蔬菜(瓠叶),十分健康。至于他们有没有啃兔头,这就未可知了,我是倾向于他们不啃的,毕竟当时,吃兔子这件事儿,还没有传到四川来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