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兴则国家强。中国各地县域以实干笃定前行,不断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来之不易的成绩单、备受期许的新征程。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为立体展现中国县域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动实践,感受新时代壮美中国、活力县域的蓬勃气象,央广网特别策划推出《大宏图·“县”在启航》系列主题报道,33个地方频道100多名记者走县域、看发展、探变化,沉浸式解读中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韧性密码”,与您共同分享中国式现代化的县域图景。

央广网清远2月1日消息 2023年一元复始,粤北山区气温降至15℃以下,连州菜心迎来了丰收时节。

“现在全部是自动化,一个人可以管理四五百亩农田。”“95后”村民陈辉河,望着绿油油的菜心基地,满脸自豪。就在几年前,他还只能靠跑船勉强维持生计,如今管理着30多人,年收入超过20万元。

从外出务工到返乡创业,陈辉河的故事只是连州探索共同富裕之路的一个缩影。2018年10月,到清远市考察时指出,要下功夫解决广东城乡发展二元结构问题,力度要更大一些,措施要更精准一些,久久为功,把短板变成“潜力板”。

小青菜心能吃吗(小菜心长成青翠)(1)

连州三面山岭延绵,一水瀛环(央广网发 潘贤强 摄)

连州地处粤湘桂三省交界,是一座有着2500年历史的古城,这里世代居住着28个少数民族,是广东城乡二元结构问题比较突出的地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对连州这样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来说,如何将短板变成“潜力板”呢?

“12221”送小菜心走向全国

从广州出发,向北沿许广高速行驶200多公里,记者抵达了深处粤北山区的清远连州,这里种植菜心的历史已有1600多年。

眼下正是收菜的时候,田地里一片繁忙景象。在西岸镇冲口村的连正菜心种植基地,村民们一边忙着收菜,一边忙着补种新一茬菜心。

“这两年菜心产业发展势头很猛,2022年底更是供不应求。”望着碧叶连天的菜田,连州市专业菜心企业负责人陈洪辉介绍说。

少时的陈洪辉,由于父亲创业失败,家里债台高筑,初中毕业的他没有继续学业,而是去珠三角打工。这个在田地里长大的孩子,敏锐地发现城里人很喜欢吃菜心。于是,他决定回乡创业,把家乡特色菜心推广出去。

小青菜心能吃吗(小菜心长成青翠)(2)

陈洪辉(左)向记者分享自己的创业经历(央广网记者 官文清 摄)

2008年,年仅24岁的陈洪辉在村里盘下近30亩农田,用泡沫箱装着近百斤菜心去广州卖,不知吃了多少闭门羹后,终于与广州4家酒楼签订了合作协议。

仅仅过了3年,陈洪辉又以“合作社 基地 农户”的模式,带领当地村民进行规模化种植。“当时,连州菜心主要在本地销售,种植规模不大,量小价低。我就想通过规模化种植,让连州菜心走向珠三角。”

如今,陈洪辉的种植基地规模扩大到3880亩,带动周边农户就业超2000户,其中就包括“95后”的本地小伙子陈辉河。

2018年以前,陈辉河还在珠三角地区跑船,一年收入只有4万多元,如今不仅收入翻番,还建立了自己的团队。

“单是我们合作社的分红,一年就有十几万元。2022年菜心行情好,年收入比2021年上涨20%!”站在菜田边,陈辉河一边熟练地操作农用无人机,一边讲述着他的故事。

小青菜心能吃吗(小菜心长成青翠)(3)

陈辉河在田间操作农用无人机(央广网记者 官文清 摄)

2022年,连州菜心种植面积达8万多亩,年产值超12亿元。在连州市农业农村局局长何永锋看来,菜心高质量发展的“秘诀”就是5个数字:“通过‘12221’行动,一边抓好种植标准,一边拓展市场营销,最终提升种植户的信心!”

他口中的“12221”,指的是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从2019年开始推行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即:建立“1”个农产品市场大数据,组建销区采购商和培养产区经纪人“2”支队伍,拓展销区和产区“2”大市场,策划采购商走进产区和农产品走进大市场“2”场活动,实现品牌打造、农民致富等“1”揽子目标。

得益于这套体系建设,连州菜心2022年底的田间交易价均价达到每斤2.8元左右,直接送达终端的销量占比超过50%。“减少了中间环节,农民的利润更丰厚了!”何永锋说。

小青菜心能吃吗(小菜心长成青翠)(4)

广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连州菜心基地(央广网记者 官文清 摄)

一隅之变,折射出连州探索共同富裕的初步成效。数据显示,2021年,连州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缩小至1.96,远低于全国比值。同时,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当地GDP增速,收入分配向农村居民倾斜。

在广东省社科院教授丁力看来,过去农民种出了农产品无法很好地变现,就是因为进入不了国内大市场。“现在通过政府的扶持,将他们纳入大的流通体系,实际上是让农民实现了机会公平。”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按照未来的布局,连州誓将把一颗颗小菜心孵化成百亿级大产业,背后承载的不仅是无数“陈洪辉们”的心中愿景,更是一条依靠乡村产业振兴走出来的“共富路”。

千年文脉拓宽“文化润富”之道

距离西岸镇菜心基地不到20公里的燕喜山是当地的一处名胜之地,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纪念馆就掩映在绿林之中。

作为“千年古城”,连州与一代大文豪刘禹锡有着不解之缘。他曾在连州任刺史,期间兴文重教,成就了这里“科第甲通省”的美誉。

广东省珠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连州刘禹锡学术研究会会长曹春生研究刘禹锡30多年,期间创作了长篇小说《连州刺史刘禹锡》,推动建设刘禹锡纪念馆,参与电影《刘禹锡》的摄制。

在他看来,讲好刘禹锡在连州的故事,对于丰富连州的历史文化内涵很有意义。退休后,他每两个月就会举办一次讲座,培育文化新人,让历史文化持续滋润这片土地。

穿过燕喜牌坊,来到连州中学,刘禹锡青铜塑像矗立其中。千年文脉滋润之下,这座“百年老校”在新时代不断焕发新魅力。

小青菜心能吃吗(小菜心长成青翠)(5)

连州中学植被丰茂,人文气息浓郁(央广网发 连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作为连州教育一块重要的“试验田”,连州中学设置了配备广州六中师资团队的“广州六中班”,并定期组织两校学生进行交流活动。

“让教育成为共同富裕最大的助推器。”连州市委书记潘正焕表示,“自从设立了‘广州六中班’,学校吸引了不少在外借读的学生回来就读。”

过去十年间,连州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取得显著成效。2021年连州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升学率98.67%,高考上线率100%。

在连州,尊文重教的传统,还印刻在当地对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

“我是瑶族人,这是我们瑶族历史的活化石,反映了瑶族的文化艺术和习俗。”从1987年起,在三水瑶族乡文化站工作的高旺娇,开始挖掘记录瑶族的布袋木狮舞。

“近年来从国家到省市都给了不少资金支持,大家积极性也高了,三水乡也有了一支20多人的固定舞狮队!”高旺娇不无感慨。

小青菜心能吃吗(小菜心长成青翠)(6)

连州市三水乡挂榜村木狮队在表演瑶族布袋木狮舞(央广网发 连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2021年,瑶族布袋木狮舞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扩展项目,非遗的“种子”也在这里不断滋养、壮大,当地多所小学已开展了瑶族布袋木狮舞的培训。

文化是一个民族内在的精神基因和外在的精神标识。在潘正焕看来,共富之路,不仅要让人们的钱袋子“鼓”起来,也要让人们的精神“富”起来。“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

连州文化的根脉绵延千年,通过深入挖掘文化内涵、盘活资源,这里的人们正持续为共同富裕注入精神力量。

产业融合共谱“共富双赢”画卷

良好生态环境是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离不开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连州如何夯实产业基础,实现经济与生态的良性互动,是“共富路”上亟需面对的问题。

小青菜心能吃吗(小菜心长成青翠)(7)

瑶族工人李俊(央广网发 李间一 摄)

在清远民族工业园,记者见到了瑶族“85后”青年李俊。2021年,李俊入职民族工业园的一家企业后,不仅月薪涨了两千多元,每天下班回家时间也减到20分钟左右。

这一增一减,让李俊多了一份幸福感。“我很早就离开家到外面打工,十几年来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少之又少。现在不一样了,每天都能陪伴家人。”

像李俊这样每天从家里往返公司的瑶族工人占到公司全员的1/3,这也是清远民族工业园的普遍现象。

建于2008年的清远民族工业园是广东省第一个以民族命名的产业园区,也是清远市委、市政府为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难题,整合连州市、连南瑶族自治县、连山壮族自治县和阳山县优势资源建立的一个利益共享的产业发展试验区。

要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实现利益共享,引入高端产业是关键。以李俊所在的连州市某电子纱制造企业为例,其产品主要是印刷线路板(PCB)产业链的最上游产品——电子纱,占据了电子纱全球5%的产能。

小青菜心能吃吗(小菜心长成青翠)(8)

摆放在车间内的电子纱(央广网记者 官文清 摄)

“从电子纱到电子布、铜箔,这里已经形成了一条比较完整的线路板上下游产业链。”清远民族工业园管理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刘传明介绍,截至2022年12月底,园区入园项目累计153个,总投资金额达204.74亿元。

在发展高端产业的同时,连州的文旅产业也在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上体现得十分明显。

行走在毗邻“广东地下第一河”——连州地下河的东陂镇,腊味飘香而来。家家户户的房顶上,晒满了腊肉、腊肠、腊鸭等腊味,甚为壮观。

小青菜心能吃吗(小菜心长成青翠)(9)

东陂腊味(央广网发 连州融媒体中心供图)

“连州地下河方向吹来的河风,再加上特殊的地理条件,在这里形成一个‘漩涡’,让东陂成了一个天然的腊肉风干场。”站在自家挂满腊肠的顶楼平台上,清远市乡村振兴新闻官朱敏艳在直播中热情地推介着家乡特产。

“不仅推广农产品,我还要把连州推介出去!”在朱敏艳看来,连州拥有18个广东省古村落,是广东拥有最多省级古村落的县城,直播正是外界了解连州的一个窗口。

2023年是朱敏艳返乡创业的第四个年头。“以前每年来连州地下河的游客超百万人次,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优化,在旅游业的带动下,相信我们的农特产品销售量接下来会翻一番!”

小青菜心能吃吗(小菜心长成青翠)(10)

朱敏艳在直播间推介家乡特产(央广网记者 官文清 摄)

“旅游 农业”“旅游 美食”“旅游 文化”……立足独特的生态禀赋,连州近年来以“旅游 ”为核心,催生了一连串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更为难得的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当地还尤其注意收入的二次分配。

“当地旅游景区门票收入的20%会返回给村集体。这样一来,农民不单有工资性收入、资产性收入,还获得了二次分配,共享到更多城乡融合发展的成果。”潘正焕说。

作为一个典型的山区县城,连州交通不便、基础设施也相对薄弱,但连州的“共富路”,没有过多依靠外来“输血式”的帮扶,而是依托自身的特色资源,加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顶层设计,持续激活内生动力。

兔年新春伊始,连州建市29年来首次在大年初七召开全市领导干部大会。“吹响连州高质量发展的新号角,为推动连州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人勤春来早,连州这座古城正加快步伐,不断探索县域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发展之路。

【百家读城】

古城展新韵 奋斗谱华章

□曹春生

剡中若问连州事,惟有千山画不如。

我出生在湖南郴州,12岁时母亲牵着我的手,翻过骑田岭,沿着秦汉古道来到了连州。从此之后,我便与连州结缘半个世纪。连州的山水养育了我,我也深深地热爱着连州这片土地。

连州位于广东省西北部,西汉初立县,隋朝开皇十年置州,拥有2500多年历史,是岭南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也是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交汇最早的地方之一。

八百里湟川,润泽一域田园;两千年文脉,滋养一方百姓。

在连州,历史文化、红色基因、生态文明交相辉映,“古色”厚重,“红色”赤热,“绿色”盎然,三种颜色尽显连州底蕴足、生态美、产业兴的壮美画卷。

连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一条蜿蜒的秦汉古道,承载着秦始皇开疆拓土的梦想。韩愈、刘禹锡出长安、入岭南,古道承载着他们贬谪岭南的艰辛,也见证着他们以文化开化岭南的不朽功勋。在这座古城,每走一步,你都犹如穿越千年时空,与历史邂逅,与传奇对话。

连州是一座红色之都。红七军将士曾在这里浴血战斗,留下了一段鱼水情深的佳话。长征时期,红军部队在连州人民的帮助下突破了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抗日烽火中,中山大学等一批中高等院校迁至连州办学,在动荡的岁月里谱写了一幅幅壮丽的抗日救亡画卷。教育家郭大力在这里翻译了首个《资本论》中文全译本,成为中国传播《资本论》最早的课堂。

连州又是一座充满活力的现代之城。有人说,厚重悠久的历史,亦有可能成为一座城市锐意进取的束缚。但连州厚重的人文历史底本,反而是它更轻盈地创造新历史的基石。连州国际摄影年展的举办,打开了世界看连州的重要窗口;狠抓4个“百亿级”产业建设,小小的一棵连州菜心被打造成连州人民的增收菜、富民菜;连州水晶梨、东陂腊味等一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畅销全国;医共体实践改革在全国创出经验,群众看病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越来越强。

潮涌湟川河,古城蝶变续华章。

风起巾峰山,新城崛起绘宏图。

“千年古城”连州,有两张城市名片,一张是人文的,唐代文豪刘禹锡和韩愈;一张是旅游的,国家5A级景区连州地下河。未来或许将迎来第三张名片:城乡融合的绿色山城。

(作者系广东省珠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总策划:张军 于锋

总监制:伍刚 夏凌云

统筹:陶玉德

记者:王雪薇 夏燕

编审:李红笛 杨海全

视频:官文清 黄璐璐 王倩

片头手绘:陈志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