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河南人

原创 周银霞

河南人喜欢说俺吗(让世界人都知道)(1)

改革开放了,浩浩荡荡的打工族纷纷离开故土,为了自已那点美好的前程,乐此不疲的投入到建设别人家乡的队伍中。 从此河南人得了无数的口水。 生活在广东,我也很是尴尬的成了一名外地人,每每同别人说起自已是河南人,总会多多少少有那么点不自然,总是自已先诙谐一下:俺河南人可是谁也没惹。只因早些年有本书很火,书名是《河南人惹谁了》,其中把本地人排斥河南人做了极尽的描述。在我的诙谐过后,紧接着也会听到对方随声附和的声音:其实河南人不像传说中的那么差;其实中原还是有点文化的;其实有些河南人还是蛮可以的。。。。。。呵呵,尽管挽回了一点面子,但听起来依然怪怪的。 我是洛阳人,生活中工作中我都不骗人,也没造过假,更没偷过井盖儿,也自认为不是土里土气的小家子样,(注:土里土气是传说中亦或是影视剧里给河南人强加的形像),做着一份正经事,追求着一份光明理想,暂时没遇到过别人有意或无意向我吐过口水,算是一种幸运吧。

河南人喜欢说俺吗(让世界人都知道)(2)

每次回老家,列车一进入河南境内,便会顿生无限的亲切。立马振作一下精神,无论春夏秋冬,看不够自已的故土,我喜欢华北平原开阔的视野,望去一马平川,熟悉的泥土庄稼,一切那么合眼合心。田野里忙碌着的农民,有着父辈们的影子,让我心里贴近又贴近。河南是农业大省,我便踏踏实实的拥有了农民,农业,农村的经历。十八岁时考上大学,脱离了农民的身份;而后就业成了一名人民教师便远离了农业;再而后南下定居广东也算是正式脱离了农村。但脱不去的,是带有农字的根,朴实无华,是出身赋予我的最大的优势。从来都这样认为,有个农民的出身和对农村的熟悉,是上帝给予我的最宝贵的财富。 中国是农业大国,河南是农业大省,中国是文明古国,河南也有着久远的中原文明,有人说河南是中国的名片,河南人最准确的代表了中国人,我表示认同。

河南人喜欢说俺吗(让世界人都知道)(3)

每次回到了家里,亲人们嘘寒问暖,邻里们探问近况,朋友们电话洗尘,一时融化了路上的种种颠簸。难得回趟娘家,让我几天几夜不睡觉都可以,街边的石磨,村头的小河,上小学的校园,我都要去看看。儿时喜欢的小吃,总要花几块钱多买几份,教着儿子学着吃。 用河南话诙谐,用面食养胃--------是我的两个生活习惯。闲暇时,老公和儿子跟我学说河南话,听他们讲得不伦不类,我就用河南话取笑他们。没想到的是,我的母语本身竟也是充满着幽默。饿了,煮面条给他们,儿子慢慢也喜欢面食了。

河南人喜欢说俺吗(让世界人都知道)(4)

2006年底驾车回老家,那时也没有导航,因不熟悉线路下错了高速,最后绕道许昌登封,也不知是省道还是国道,在一个不知名的路段,遇到有人群堵路,走近了才看到,地上平躺着一个人盖着白布,三五个人跪在地上,另外十来个人拦车收费,说是村民被撞车主逃逸,没办法只能这样。因为收的也不多,见别人都给了,我们也便交了10块钱。再往前面走了约一二十公里,又看到人群堵路,一模一样的场境,只能苦笑了,确认是骗子,但别人都给了,赶上过年,都不想惹麻烦,这次交的是5元。再往前走到了少林寺附近,忽然被一辆面包车追上,并着我的车,他们车窗摇下,朝着我们喊,似乎是说我们东西掉了,我们同车所有人都一下子反应过来,之前曾听说过有老乡在少林寺被碰瓷的经历。于是加速跑开,大概他们看我是广东车牌才下手的吧,可惜他的面包车追不上我的轿车,跟了一会儿就放弃了,没有实施成功,却让我真真正正领教了老乡们的厉害。

老公愤愤的嘴里絮絮着说河南人如何如何,我只好扭着头装作没听见,欺生是个千古话题。 这些其实不防碍我思念家乡,完全是两码事。我的亲人在河南,我的口胃散发着热恋面食的信息,尽管在外面普通话成了交流语言,但永永远远,说得最流利的还是河南话。我已经完全不在意外面人如何评价河南人了,随着文明的发展,地域歧视正在慢慢消失,提起河南,只一个字: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