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用自己的奇思妙想构建了一个宏大的武侠世界,之所以用“宏大”来形容他笔下的世界,是因为他总能在确保主线剧情足够精彩的前提下还埋下一些暗线伏笔,也可以说是支线剧情。

比如《射雕英雄传》的正篇故事发生时,五绝高手其实只有四人尚存于世,那“中神通”王重阳早已不在人世,读者只能通过书中其他角色的回忆来瞻仰这位前辈高人的风采。

九阴真经和王重阳是什么关系(九阴真经本就在王重阳手中)(1)

(王重阳剧照)

而王重阳这个角色身上也的确是留下了诸多耐人寻味的细节,比如他邀请东南西北四绝展开华山论剑的举动就让人不解,因为从书中的设定来看,《九阴真经》早已在他手中,他何须多此一举?这背后有何隐情?

一、九阴真经的保管者,王重阳

《九阴真经》是由“北宋大内文官”黄裳所创,当年他被宋徽宗派去征讨明教,结果失利,不仅宋军大败,而且黄裳的家人也尽数被明教中人杀死,他只能隐居起来,继而苦心习武四十余年,将毕生所学以及仇家的武功融会贯通,创出了那本传世经典《九阴真经》。

也正因为《九阴真经》中的武功精妙无比,甚至可以用“武林百科全书”来形容它,所以天下群雄都想一窥真经中的奥秘,五绝高手也不例外。

不过在此之前,真经已在武林中辗转多人之手,此事是由周伯通向郭靖提及过:“撰述《九阴真经》的原由,那黄裳写在经书的序文之中,我师哥因此得知。黄裳将经书藏于一处极秘密的所在,数十年来从未有人见到。那一年不知怎样,此书忽在世间出现,天下学武之人自然个个都想得到,大家你抢我夺,一塌糊涂。我师哥说,为了争夺这部经文而丧命的英雄好汉,前前后后已有一百多人。凡是到了手的,都想依着经中所载修习武功,但练不到一年半载,总是给人发觉,追踪而来劫夺。抢来抢去,也不知死了多少人。得了书的千方百计躲避,但追夺的人有这么许许多多,总是放不过他。”

九阴真经和王重阳是什么关系(九阴真经本就在王重阳手中)(2)

(九阴真经剧照)

如此看来,这经书的确是害人不浅,不过第一次华山论剑是由王重阳发起的,而且周伯通也说过,他们五人比武,不仅仅只是为了争“天下第一”的头衔,也是为了争那经书的持有权,在此之前,那经书自然已经在五人中的某一人手中了,而这场比武是王重阳发起的,那经书自然是在他手中了。

但这就怪了,他已得到经书,又何须多此一举来办一场华山论剑?

二、第一次华山论剑,实力相当的五绝

关于第一次华山论剑,周伯通是这么说的:“那时是在寒冬岁尽,华山绝顶,大雪封山。他们五人口中谈论,手上比武,在大雪之中直比了七天七夜,东邪、西毒、南帝、北丐四个人终于拜服我师哥王重阳的武功是天下第一。

打了七天七夜才分出胜负,似乎这是一场大乱斗,其实不然,细品就知这次对决肯定不是大乱斗,而是车轮战,就因为有欧阳锋这个老毒物存在,一旦除了他之外的另外四绝在打斗,他却在一旁暗施毒手,结局可想而知,显然另外四绝不可能让这样的事情发生。

结合前文的分析,经书本就在王重阳手中,那这场比武自然是东南西北四绝轮番挑战王重阳了。

其实从后来五绝对王重阳的评价也能证明这一点。

九阴真经和王重阳是什么关系(九阴真经本就在王重阳手中)(3)

(黄药师剧照)

比如黄药师说过:“自重阳真人逝世,从此更无武功天下第一之人了。

他在讨论“天下第一”的头衔时,压根就没考虑过与他齐名的另外几位五绝,道理很简单,王重阳与他们的差距的确是大,所以他们才会心服口服。

所以从王重阳的视角来看,他在邀请群雄比武之前,多半就已经对自己有了必胜的把握,既然如此,那他举办论剑的行为不就更说不通了吗?

其实很好解释,就因为王重阳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他死后,武林恐会变天。

三、大理之行,南帝读懂王重阳的用心

王重阳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之时便想到了将先天功传给“南帝”段智兴,于是他带着师弟周伯通前去大理,他与段智兴交换了武功,王重阳也说出了自己的忌惮,他是怕自己死后无人能压得住欧阳锋。

九阴真经和王重阳是什么关系(九阴真经本就在王重阳手中)(4)

(欧阳锋剧照)

而他在此之前邀请东南西北四绝前来比武也就变得合情合理了,他的目的很简单,一切都是为了针对欧阳锋。

他所邀请的东南西北四绝中,只有“西毒”欧阳锋这一人属于邪派,有人可能对此表示不服,说“东邪”黄药师也是邪派。

其实不然,金庸在新修版中提到过,黄药师曾经的名号乃是“邪怪大侠”,原著道:“师父的名头在江湖上非常响亮,因为他非圣毁祖,谤骂朝廷,肆无忌惮,说的是老百姓心里想说却不敢说的话,于是他在江湖上得了个‘邪怪大侠’的名号。

“北丐”洪七公则是正儿八经的大侠,无须多言,至于“南帝”段智兴,后来王重阳心仪的传功人选就是他,他的人品自然也是通过了王重阳的考验的。

九阴真经和王重阳是什么关系(九阴真经本就在王重阳手中)(5)

(段智兴剧照)

换言之,当年的第一次华山论剑不过是王重阳邀请东、南、北三绝陪自己演的一出戏,当然,他未必在事先就已与那三绝通气,他要做的只是将这三人叫来就足够了。

他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于是邀请群雄比武,先用武功压制欧阳锋,让欧阳锋知难而退,同时也借东、南、北三绝告诉欧阳锋这世上还有诸多武功不在他之下的高手,他若有心抢经书,也该掂量掂量自己是否有把我赢那三人。

其实如果金庸将这段故事以《射雕前传》的形式写出来,想必也是十分精彩的吧,奈何金庸没写,笔者也只能根据书中的细节来脑补剧情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