掖县财主张有旺家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叫张素花,小的叫素梅

素花自幼许配给了村里放牛家的小子,毛文简,倒不是张家“富扯贫”,只是那毛文简自幼聪慧,喜爱读书,有旺存心招赘,好给自己养老。

文简十六岁就中了秀才,有旺也不好意思再提入赘的事了,只商量孩子长大成人后就举办婚礼。

张家大女儿张素花对毛家极为看不起,言词、神色间常常流露出怨恨、羞愧的情绪,偶尔有人提起这件婚事,她就捂住耳朵。还常对别人说:“我就是死了也不会嫁给放牛的儿子。”

姊妹易嫁最后选段(姊妹易嫁故事改编)(1)

父母也知道女儿对这门亲事不满意,一心想嫁到大富大贵的家里,最不济招赘到家里也不会吃苦呀。每次素花闹腾的时候,父母就劝她向前看,说毛文简日后要是高中,她就是官夫人了。这才把这件事压住。

有次素花见了文简,对他冷嘲热讽,气的文简说,“以后要是不中,就永远不进你家门。”

谁知毛文简连考三年不中,岁数也不小了,早该结婚了,这年毛文简赶考回来,两家父母都不想再拖下去了,就把婚事操办了起来。

素花听说了,以为文简这次高中了,不然他哪有脸来迎娶她呢?想想以后自己就有了享不完的荣华富贵了,顿时心花怒放。

为了放心起见,还是去打探文简有没有考中,一看他还是白衣书生打扮,又听他对父亲说“功名不就,落第而归”,顿时就浑身不好了。

花轿停在门外,新郎官都入了席,她还捂着脸面对着墙壁哭。母亲催她梳妆,她不肯,把新嫁衣都剪烂了。

吉时到了,新郎起身请行,鼓乐齐奏,她还是蓬头散发地哭个不停。父亲让女婿稍等,自己亲自去劝女儿,女儿哭着像没听见一样。父亲大怒,逼她上轿,她拿出剪刀要寻短见,气得父亲无可奈何。

仆人又来传话:“新郎要走了!”父亲急忙出来劝女婿,说:“还没打扮好,请再等等。”就又跑进屋去看女儿,出来进去不住脚。无论怎样,女儿就是不回心转意,急得要寻死。

妹妹素梅在一旁很不满意姐姐的态度,苦苦相劝,说,“谁家也不是吃官穿官,今年考不中还有明年。姐夫是个有志气的,必定不会久居人下。”

姊妹易嫁最后选段(姊妹易嫁故事改编)(2)

姐姐素花生气地说:“死妮子,你也学着多嘴多舌,什么时候可轮到你来教训我,你看他好,你为什么不嫁给他?”

妹妹素梅气得掉眼泪,说:“咱爹娘当初并没有把我许给毛郎,若把我许配他了,不须姐姐劝!”

父亲听到小女儿说活爽快,就与她母亲暗地商量,用小女儿代替大女儿。

母亲就问:“那个不孝顺的丫头不听话,如今想叫你代替姐姐出嫁,儿愿意吗?”

素梅痛快地说:“父母既然叫儿去,就是逃荒要饭也不推辞。况且,怎么知道毛郎就会穷一辈子,最后饿死呢?”

父母听了她的话十分高兴,就用姐姐的嫁妆给妹妹妆扮起来,匆匆忙忙地打发她上轿。

姊妹易嫁最后选段(姊妹易嫁故事改编)(3)

这时,外面来了一队人马,吹吹打打好不热闹,竟然是毛文简的仪仗。

原来此次毛文简中了状元,知道素花是个嫌贫爱富的,为了试探她,才假装落榜。

素梅上了轿子,凤冠霞帔自然要为她穿戴起来。屋里的姐姐看到了,又是撒泼又是打滚的,骂妹妹抢了她的婚事,但没人理她。

素梅过了门,两口子和睦融洽,相敬如宾。

故事出处《聊斋志异》,山东吕剧有《姊妹易嫁》剧目,1964年拍成同名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