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天琳代表诗作十首(特刊深情怀念著名诗人傅天琳女士)(1)

编者按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原副会长、重庆新诗学会会长、重庆市作家协会荣誉副主席、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文化顾问、著名诗人傅天琳女士,因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10月23日11时03分在重庆逝世,享年76岁。

傅天琳,1945年1月24日出生于四川省资中县,1961年毕业于重庆电力技术学校后被分配到缙云山农场工作。其间,在诗和生活的感召下,开始尝试写诗。1981年推出处女诗集《绿色的音符》,以“果园诗人”形象步入诗坛,一鸣惊人,开启了她辉煌、灿烂的文学创作生涯。

“诗歌就是命运,写诗就是写阅历,写时代,写人生。”这是傅天琳的诗歌观念。文学界也经常用“真诚”“干净”评价其作品。

傅天琳从事文学创作整整60年,共出版诗集、散文集、儿童小说集等20余部。其作品曾获全国中青年优秀诗歌奖、全国首届优秀诗集奖、全国第二届女性文学奖、《人民文学》《诗刊》《中国作家》《星星》优秀诗歌奖、冰心儿童图书奖等。

2010年,傅天琳凭借诗集《柠檬叶子》获得第五届鲁迅文学奖。

傅天琳女士的去世,是中国诗歌界、重庆文学界的重大损失。文朋诗友们悲痛不已,纷纷含泪吟诗著文,缅怀这位母亲般的诗歌大家、良师益友。现特选刊部分作品,以表达我们共同的哀思。

傅天琳代表诗作十首(特刊深情怀念著名诗人傅天琳女士)(2)

傅天琳:荣获中国作协唯一三项诗歌奖的“大满贯”诗人

姜红伟

在中国当代诗歌史上,由中国作家协会举办的全国最高级别、最有影响、最权威的诗歌评奖活动共计有三项:第一项是“1979——1980年全国中青年诗人优秀诗歌奖”,第二项是“全国优秀新诗(诗集)奖”,第三项是“鲁迅文学奖诗集奖”。

对于一位诗人来说,能够荣获这三项国家最权威的诗歌荣誉,应该是梦寐以求的一件大事、一个理想。然而,在全中国所有写诗的人群中,只有一位获得了这三项诗歌殊荣,赢得了中国诗坛至高无上荣誉的“大满贯”。

这位唯一一位荣获中国作家协会三项诗歌奖的“大满贯”诗人,来自重庆,名字叫傅天琳。

众所周知,傅天琳在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年12月出版的诗集《柠檬叶子》曾经荣获中国作家协会颁发的第五届(2007——2009)“鲁迅文学奖·诗集奖”,不但为重庆文坛赢得了第一个“鲁迅文学奖”,而且更为重庆诗人赢得了至高无上的荣誉。

然而,令大家鲜为人知的是,在此之前的20世纪80年代,傅天琳曾经先后摘取了中国诗坛上的两项最高荣誉。

诗作《汗水》荣获“全国中青年诗人优秀诗歌奖”

傅天琳荣获的第一个诗歌奖项名叫“1979——1980年全国中青年诗人优秀诗歌奖”。

1979年和1980年是中国新诗复兴的开局双年。为了更进一步促进新诗的繁荣和发展,1980年8月,中国作家协会领导班子审时度势,顺应潮流,决定委托《诗刊》社举办1979——1980年全国中青年诗人优秀诗歌评奖活动。

由于1979——1980年全国中青年诗人优秀诗歌评奖活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举办全国性的诗歌作品评奖活动,无论是中国作家协会,还是《诗刊》社,无论是各省市自治区,还是解放军各兵种,无论是全国各地中青年诗人,还是广大诗歌爱好者,都格外关注、非常重视这次诗歌评奖活动。中国作家协会专门成立了由著名诗人、诗歌评论家、诗歌编辑家组成的评奖委员会,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艾青担任主任委员,著名诗人、《诗刊》顾问臧克家和《诗刊》主编严辰担任副主任委员。田间、阮章竞、李瑛、克里木·霍加、邹荻帆、邵燕祥、赵朴初、张志民、柯岩、公木、白航、冯牧、李元洛、张光年、闻山、贺敬之、谢冕担任委员。《诗刊》社成立了评奖办公室,由《诗刊》领导担任办公室负责人。全体编辑及工作人员负责有关评奖各个环节的工作。

1980年9月,《诗刊》第9期专门刊登了《中国作家协会委托诗刊社举办1979——1980年全国新诗创作评奖活动启事》,标志着评奖活动正式启动。

粉碎“四人帮”,带来了文艺的春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又鼓起了浩荡春风,使我国诗坛欣欣向荣,一片葱茏,优秀诗作大量出现。为了发扬成绩,总结经验,促进新诗创作的进一步繁荣,中国作家协会委托诗刊社举办1979——1980年全国新诗创作评奖活动。

一、自一九七九年一月一日至一九八0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凡在国内报刊上发表的新诗(不包括旧体诗词、歌词、曲艺唱词、搜集整理的民歌)均为评选对象。儿童诗因不久前已举办了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故不再列入评选范围。

二、评奖新诗要求具有较高思想和艺术水平,在群众中反映较好、影响较大。题材、形式、风格不拘。要求每首(组)篇幅限500行以下。

三、评奖采取读者投票、有关单位(报刊、出版社、文化单位)推荐、专家(组成评奖委员会)评议相结合的方法。《诗刊》十一月号将附发选票。一九八一年一月底截止收票,四月公布评奖结果。

四、获奖作品数额定为20——35首(组)。

热诚希望广大读者、诗人以及各有关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

随后,《诗刊》第11期刊登了《一九七九——一九八0年全国新诗创作评奖办法》,评奖办法公布了评奖细则,阐明了评奖目的、评奖时间、评奖范围、评奖方法。同时,附录了《一九七九——一九八0年全国优秀新诗推荐表》。该表共计分为七个项目:诗题、作者、发表时间及报刊名称、推荐人姓名、年龄、工作单位或通讯地址、职业。

自《诗刊》第11期刊登举办1979——1980年全国新诗创作评奖活动的评奖办法和推荐票之后,很快便在全国广大诗歌爱好者和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截止1981年1月底,在短短的两个月时间内,寄给《诗刊》社的群众推荐票共计十万多张。

为了确保这次评奖达到良好效果,在评选过程中,《诗刊》社吸收了兄弟单位评选工作的经验,采取群众推荐与专家评议相结合的办法进行。以艾青为主任的评选委员会,先后磋商了多次,除少数因病因事难以参加的委员外,都满怀热忱和高度负责精神,对《诗刊》社参照群众推荐票而拟的备选诗篇,作了仔细阅读和认真研究。其间,《诗刊》社工作人员又分头拜访在京的评委,通过书信或电报、电话与外地的评委联系,听取、交流和协调了他们对备选诗篇的各种意见。评委之间也互有会晤和电话交谈,进行磋商。评委们各抒己见,或者取得一致意见,或者保留不同看法。会后,《诗刊》社评选工作人员归纳评委意见,调整选目,又送请评委斟酌修定,才最后确定了当选的诗篇。在评选过程中,一方面尽量吸收群众的推荐意见,一方面努力接受专家的评议,并适当注意主题、题材与风格的多样化,并从诗歌运动的全局着眼,有所倡导,使群众和专家的想法一致起来。

在历经五个月的群众推荐和专家评审工作后,1981年4月,大家翘首以盼的1979——1980年全国新诗创作评奖活动结果在北京揭晓。

1979——1980年全国中、青年诗人优秀诗歌评奖获奖作品共计三十五首(组),选自全国十二家文学报刊杂志。获奖作者的单位来自十五个省市自治区和解放军,获奖作者共计35人。其中,来自重庆的傅天琳凭借刊登在《星星》诗刊1979年第12期上的诗作《汗水》荣获“1979——1980年全国中、青年诗人优秀诗歌奖”。

其他获奖的作者、篇目及首发报刊还有(按照发表时间为序):

张万舒的《八万里风云录》(原载于《安徽文艺》1979年第1期);

李发模的《呼声》(原载于《诗刊》1979年第2期);

公刘的《沉思》(原载于《诗刊》1979年第2期);

白桦的《春潮在望》(原载于《人民日报》1979年3月17日);

刘征的《春风燕语》(原载于《诗刊》1979年第5期);

骆耕野的《不满》(原载于《诗刊》1979年第5期);

张学梦的《现代化和我们自己》(原载于《诗刊》1979年第5期);

陈显荣的《辣椒歌》(原载于《诗刊》1979年第6期);

曲有源的《关于入党动机》(原载于《诗刊》1979年第7期);

王辽生的《探求》(原载于《雨花》1979年第7期);

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原载于《诗刊》1979年第7期);

雷抒雁的《小草在歌唱》(原载于《诗刊》1979年第8期);

梁如云的《湘江夜》(原载于《诗刊》1979年第8期);

纪鹏的《战火中纪事》(原载于《解放军文艺》1979年第8期);

韩瀚的《重量》(原载于《清明》1979年第2期);

边国政的《对一座大山的询问》(原载于《诗刊》1979年第12期);

林子的《给他》(原载于《诗刊》1980年第1期);

熊召政的《请举起森林般的手,制止!》(原载于《长江文艺》1980年第1期);

毛琦的《司马祠漫想》(原载于《韩城文艺》1980年第2期,《诗刊》1980年第11期转载);

叶文福的《“祖国啊,我要燃烧”·夙愿》(原载于《文汇增刊》1980年第3期);

刘章的《北山恋》(原载于《诗刊》1980年第4期);

高伐林的《答——》(原载于《诗刊》1980年第4期);

徐刚的《播种者》(原载于《人民文学》1980年第5期);

林希的《无名河》(原载于《诗刊》1980年第6期);

肖振荣的《回乡纪事》(原载于《诗刊》1980年第8期);

朱红的《寻觅》(原载于《诗刊》1980年第8期);

流沙河的《故园六咏》(原载于《诗刊》1980年第9期);

未央的《假如我重活一次》(原载于《诗刊》1980年第9期);

杨牧的《我是青年》(原载于《新疆文学》1980年第10期);

叶延滨的《干妈》(原载于《诗刊》1980年第10期);

梁小斌的《雪白的墙》(原载于《诗刊》1980年第10期);

赵恺的《我爱》(原载于《诗刊》1980年第11期);

刘祖慈的《为高举的和不举的手臂歌唱》(原载于《诗刊》1980年第11期);

雁翼的《在工业区拾到的抒情诗》(原载于《诗刊》1980年第12期)。

这是傅天琳第一次荣获中国作家协会颁发的诗歌奖项,更是重庆诗歌作者荣获的第一项国家级诗歌荣誉。

对于自己的获奖,傅天琳十分清醒,十分低调,在《诗刊》1981年第8期“感想与希望——部分获奖作者笔谈”专栏刊登的题为《新的果树》一文中,她谦虚地表达了自己的获奖感言:

没办法,“好事”都被我遇上了,怎么也想不到我能来北京领奖。

一桩一桩的“好事”为什么都发生在“四人帮”倒台之后?我不能不深思。我想到了我曾经在那里勤劳了十九年的果园,想到了各种各样的果树:大树,小树,桔子树,柠檬树,紫色土壤里的树,岩石缝里的树,如今都挥动快乐的叶子,回答着阳光的召唤。我振奋,我激动。珍惜今天,展望明天。我的树啊,你快成长吧!

我是肤浅的,无论是在思想上和艺术上。我的拙劣的字一个个向我瞪着眼。我脸红了,努力躲避着。这时候,惭愧、不安,难以自我解嘲。我多么需要力量,需要对未来,对胜利充满信心的力量。象对待生活一样,一如既往,我相信,我会在学习与实践中获得这种力量。

我要重新栽种我的诗的果树,但愿收获季节到来的时候,能摘下几颗不酸不涩的甜果,献给我亲爱的读者同志们,以便赎回我的惭愧。

诗集《绿色的音符》再获“全国优秀新诗(诗集)奖”

俗话说:好事成双,双喜临门。对于傅天琳来说,在荣获“1979——1980年全国中、青年诗人优秀诗歌奖”时隔两年之后,幸运再次降临到她的诗集《绿色的音符》上。

进入1980年代以来,面对优秀新诗集层出不穷、畅销不衰的可喜现象,为了进一步促进诗集的出版,繁荣新诗创作,激励诗人们创作更多更好的优秀诗篇,1983年1月,中国作家协会领导班子决定在全国范围内举办第一届全国优秀新诗(诗集)奖评选活动,以此推动诗集的出版,推动诗人的创作,推动诗歌的繁荣,推动诗坛的兴盛。

1983年2月,《诗刊》第2期刊登《中国作家协会举办第一届(1979——1982)全国优秀新诗评奖启事》,向全国最先发布了有关评奖活动的信息:

为促进我国新诗创作的进一步发展与提高,中国作家协会举办第一届(1979——1982)全国优秀新诗评奖。

评奖范围:目前健在的作者在1979年——1982年底四年内在国内大陆出版的以粉碎“四人帮”后的作品为主的诗集。

评奖办法:采取有关部门推荐和评选委员会评议相结合的办法。最后由评选委员会用无记名投票选出得奖优秀诗集。评选委员会的委员由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邀请诗人、诗评家、诗歌编辑组成。

为了办好评奖活动,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专门聘请著名诗人、诗歌评论家艾青、臧克家、徐迟、公木、冯至、朱子奇、严辰、李瑛、邵燕祥、白航、晓雪担任第一届全国优秀新诗奖(诗集)评奖委员会评选委员。

评奖具体工作由《诗刊》社承担,采取出版社、诗人、评论家共同推荐与专家评议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同时,邀请诗歌编辑、诗歌评论家组成读诗会、讨论会,提出备选篇目,最后由评奖委员会经过认真阅读讨论,以无记名方式从全国各地出版社和各地作家协会推荐的115部优秀诗集中选出10部获奖诗集。

1983年2月28日,经过评选委员会一个多月紧张的、严格的、认真的评审、投票,最终评选出荣获第一届(1979——1982)全国优秀新诗(诗集)奖的十部优秀诗集,包括一等奖7部,二等奖3部。其中,由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10月出版,由戴安常、张扬担任责任编辑的傅天琳诗集《绿色的音符》荣获二等奖。其他荣获一等奖的作者及书名分别是:

艾青的《归来的歌》(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年5月出版,责任编辑:徐靖,印数12000册);

张志民的《祖国,我对你说》(河北人民出版社1981年7月出版,责任编辑:戴砚田,印数5900册);

李瑛的《我骄傲,我是一棵树》(江苏人民出版社1980年11月出版,责任编辑:陈咏华);

公刘的《仙人掌》(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年11月出版,责任编辑:张扬、戴安常,印数5000册);

邵燕祥的《在远方》(花城出版社1981年11月出版,责任编辑:鞠英,印数6700册);

流沙河的《流沙河诗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12月出版,责任编辑:姜金城,印数18000册);

黄永玉的《曾经有过那种时候》(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1月出版,责任编辑:陈咏华,未注明印数);

同时,荣获二等奖的作者及书名分别是:

胡昭的《山的恋歌》(吉林人民出版社1982年5月出版,责任编辑:戚积广,印数7301册);

舒婷的《双桅船》(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2月出版,责任编辑:姜金城,印数9500册)。

这是傅天琳第二次荣获中国作家协会颁发的诗歌奖项,更是重庆诗歌作者荣获的第二项国家级诗歌荣誉。

对于傅天琳的获奖诗集《绿色的音符,《诗刊》1984年第4期刊登了《获奖诗集简介》给予了较高评价:这个近几年才如春笋一样冒出诗坛的女作者,初中毕业后一直在果园劳动了十九年。这本诗集是作者用“绿色的音符”谱写的一曲生活之歌。它抒写了果园姐妹的真实情感,有生活的泥土气息,给人一种清丽淳朴的美。正因为诗是来自生活,蕴含着作者的汗水和向往,又打上作者个性的烙印,因而这是一部灵秀质朴的新诗集,为我们的百花园,增添了几株小桃的芬芳。

在中国诗坛,作为将中国作家协会颁发的“全国中青年诗人优秀诗歌奖”、“全国优秀新诗(诗集)奖”、“鲁迅文学奖诗集奖”三项最高诗歌荣誉集于一身的人,傅天琳可谓是真正做到了“功德圆满”。而她创造的这项中国诗人最高荣誉的记录既是空前的,又是绝后的!

在此,让我们向写出了无数经典诗篇并被大家深深爱戴的诗人傅天琳致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