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唐代诗人,尤其是盛唐时期的诗人,不仅有着强烈的功业意识,有些甚至还有出塞从戎的壮举。因此,以边塞地区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边塞诗,就逐渐成为唐诗中的一株奇葩,历来深受人们的喜爱。“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诸如此类的名篇佳句,可以说是数不胜数。

李白写的最成功的一首诗 李白的这首千古名作(1)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关山月》,便是唐诗中很经典的一首边塞诗。它出自唐代诗人李白之手,是李白为戍边将士的征战之苦,以及家中妻室的相思之愁而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主流情感偏向愁苦、哀怨,但是李白所描绘的边塞图景,却辽阔壮丽,气势磅礴。下面我们便来具体看看李白的这首《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李白写的最成功的一首诗 李白的这首千古名作(2)

首先,诗的前四句“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便是李白对边塞图景的描绘。即一轮明月从祁连山升起后,就开始穿行在苍茫的云海之间。浩荡的长风一吹就是几万里,吹过了将士们驻守的玉门关。从这四句的意思来看,显然是一句要比一句雄浑,所描绘的图景也是越来越辽阔,可以说是开篇就令人赞叹不已。

李白写的最成功的一首诗 李白的这首千古名作(3)

“天山”,即祁连山,在今天的甘肃、新疆之间,因汉时匈奴称“天”为“祁连”而得名。“玉门关”,则是古代中原通向西域的交通要道,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从李白描绘的月出天山来看,我们可知将士们是戍守在天山之西的。因为将士们只有在天山之西回首东望,才能看到明月从天山升起的景象。云月苍茫,雄浑天山,长风横度,是一片壮观。

李白写的最成功的一首诗 李白的这首千古名作(4)

然后,接下来的四句“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则是对古往今来边塞征战景象的描写。即汉高祖刘邦曾被匈奴在白登山围困了七天,唐军与吐蕃如今在青海湾一带是连年征战。这种历代以来的战争,几乎见不到有人回归故乡。这四句诗其实与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为了强调战争长久和残酷。

李白写的最成功的一首诗 李白的这首千古名作(5)

最后四句“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便是对将士们和家中妻室互相的相思之愁的描写。即戍边的将士们,望着边地的景象,脸上多是愁苦的样子。因为在这样一个苍茫的月夜,自家高楼上的妻子也应该是在叹息自己何时归来。其实不少边塞诗,都写有思乡离别之情。但想李白这样在“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的残酷现实中写思乡离别之情却很少见。

李白写的最成功的一首诗 李白的这首千古名作(6)

但毫无疑问,李白这样写,更能突出战争带给无数征人及其家属的痛苦,也更具有艺术的感染力,可以说是寥寥数十字,字字动人心弦。纵观李白这首《关山月》,其实就是围绕了关、山、月三种因素,对边塞的辽阔图景进行了展开描写,从而引出了征人怀乡和征妇思归的情绪。总的来说,色调统一,浑然一体,是李白的一首千古名作。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