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备考-作文写景物的方法技巧指导

中考语文作文景物描写万能开头 初中语文备考-作文写景物的方法技巧指导(1)

描写,是指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文字,对人、事、景、物从形象、色彩等方面进行具体描绘、感性叙述和刻画的一种表达方式。从描写的对象看,描写分成三种,分别是人物描写、环境描写、景物描写。景物描写的主要内容有形状、颜色、质地以及音响、气味等方面,并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在写景作文中,如果想要使景物描写详略得当、寓情于景,从而使文章更有吸引力,那么,就需要恰当地运用一定的写作技巧。下面我们就为大家介绍写景作文的几个注意要点。

一、写好开头

写景文章的开头通常有几种方法:(1)开门见山。开头直接写某个季节到来时你想写的景物。(2)反问句。这种作文,要体现出与读者对话的色彩。譬如写冬天,你可以这样开头:在一年四季里,你最喜欢哪个季节呢?春的明媚,夏的热情,秋的收获,冬的冰雪,各具特色,精彩纷呈。我最喜欢冬的白雪纷飞、银装素裹。(3)引用名言。在描写冬的景色时,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诗句来形容。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开头不宜过长,提倡的是50-80字。也就是说,最好控制在作文稿纸的三行半,别超过五行。一旦超过,就显得“头重”了。

二、选好立足点

观察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对于写景作文来说,离开了细致准确的观察,是绝对写不好的。观察必须确立好立足点。立足点可以是固定的(空间方位),也可以是变换的(移步换景)。写时就从这个角度出发去写看到的东西。但无论怎样必须层次清楚。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心里要有数。比如可以先写近景再写远景,最后可以寓情于景,达到升华主题的目的。

三、抓住特征

写景物,要善于抓住在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时间里的景物颜色、形态、声响、变化等方面的特征,不能生搬硬套,如冬天可以用白雪皑皑、银装素裹、瑞雪纷飞等形容词来形容,这样可以让你的作文更加生动起来。不同的景物有不同的特征,即使同一类景物,尽管具有共同的特征,但是也各有许多差异。只有对描写的景物了然于胸,才能笔墨传神。如果抓不住景物的特点,泛泛地描写或者堆砌词藻、过分雕琢,都不能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景物诸多特征中,格外注意动与静的关系,也就是“动静结合”。所谓动静结合,就是指描写景色时,不仅要写出景色的静态,而且要写出它的动态,使景色活起来,给读者留下更深的印象。孤立的写动态或静态,往往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若能将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结合起来,以动衬静,以静写动,则会塑造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例:夜里,下雪了,雪花簌簌地往下落。第二天,我推开门一看,对面的山白了,田野也白了。眼前的院子里也是一片白色,小狗在雪上踩着,踩出了一片小巧的梅花。

写景要注意符合客观事实。自然界中的景物,往往既和时令相关,又和地域相关。一年四季,一日之内,时间不同,景色就不一样;天南地北,山川田野,地方不同,景色也不会一样。即使在同一时间、同一地方,有时由于自然现象的互相影响,景物也会发生变化。由此可见,写景,要符合当时当地的真实情况。  

四、写景要有情致,抒发情感。

任何景物都是客观存在的,但这种客观存在的景物却能给人不同的感受。人们观赏景物总是要带有某种感情的。我们写景要写自己热爱的景色,表达一定的主题思想,也应该将这种感情一起表达出来,要表达出对自然的热爱,这就是借景抒情,做到寓情于景,情景相映。如:在写家乡的冬天时,可以表达我对家乡的喜爱或是思念,而这样的喜爱与思念就融入在我们所描绘的景中。这一部分要注意调动优美的语言,比之华丽的描写,精彩的抒情往往更能够打动读者。鲁迅先生的《故乡》一文,反映旧中国农村衰败萧条,日趋破产的悲惨景象时,笔下的景色是“苍黄的天空下,远近横着 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而脑海中闪现出少年闰土的美好形象时,则为“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景物描写之中渗透着作者爱憎分明的思想 感情。以景促情,情景交融,有力地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融情于景,文字情感美在独特的景色中引出人物的感慨,说理显得巧妙。描写景物的文字总离不开细腻的笔墨,离不开人物的活动与感受,细致入微的描写才有情景交融的效果。

中考语文作文景物描写万能开头 初中语文备考-作文写景物的方法技巧指导(2)

五、从多种感官写。(触觉、视觉、听觉)

秋天的风,吹走了春季的“湿”,吹走了夏季的`“闷”,带来了一阵清凉。人们都说,秋风是干燥的。我却不以为然,我喜欢秋风拌面的感觉,它可以让人头脑清醒;可以让身上的尘埃飞向远方;可以带我们的灵魂走进秋色。秋风一闪,万树都会报以热烈的掌声和优美的舞姿,那个场面隆重盛大,不亚于盛大晚会的热闹场面,满天飞舞着蝶一般的落叶。叶子之间碰撞出的响声似乎在向大地母亲报喜,离家的孩子要回到大地母亲的怀抱,激动的心情是无以用言语表达的,也不需要表达,因为秋风已经悄悄地告知大地。

六、正面与侧面相结合。

正面描写:就是指直接描写人物的外貌、心理和行动和语言。

  又称“直接描写”。文章的描写手法之一,与“侧面描写”相对。它主要是指对人物的肖像、心理、语言、行动以及对正面描写一般包括动静描写,虚实描写,色彩渲染描写,观察角度变化描写,点面结合描写五种描写方法;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方面进行的直接描写。(也叫实写)

  侧面描写: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

  黄果树瀑布虽不如庐山瀑布那样长,但远比它宽得多,所以显得气势非凡,雄伟壮观。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高达数百米长,形成了远近闻名的“银雨撒金街”的奇景。瀑布从岩壁上直泻而下,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坐在下面,仿佛置身在一个圆形的乐池里。 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我们久久地坐着,任凉丝丝的飞珠扑上火热的脸庞,打湿薄薄的衣衫。聆听着訇然作响的瀑布声,只觉得胸膛在扩展,就像张开的山谷,让瀑布飞流直下,挟来大自然无限的生机。

  七、虚实相结合写。

  景物描写中,我们在此时此地所见之景是实的,由眼前所见实景生发联想、想象而得的彼时彼地之景是虚景。

  虚写是叫常见的一种手法,与之相对应的是实写。虚实结合是其运用最多的地方。虚即是空。通过浮想联翩将画面描写得美妙绝伦。

  秋姑娘来到了森林里,一片片黄叶像一只只蝴蝶在空中飞舞。只有松树和柏树的叶子是绿的,他们挺直了身体,威武地站在山坡上。

  秋姑娘又来到了果园里。果园里的果子成熟了,葡萄架上挂满了一串串紫里透红的大葡萄,它们相互掩映着自己的身体,太阳出来了,照射在葡萄上就像一颗颗透明的紫色宝石。桔树上,一个个金黄色的桔子,让人看了忍不住想咬一口。假如你剥开桔皮,你就可以看见一瓣瓣桔子就像一弯弯亏月时的月亮,晶莹剔透。

中考语文作文景物描写万能开头 初中语文备考-作文写景物的方法技巧指导(3)

  八、多角度地进行描写。

  比如上看、下看、近看、远看,要变换各种观察角度。就像一个摄影师,一会儿把镜头遥远,一会儿拉近呈放大特写,一会儿俯拍,一会儿仰拍,这样文章才有动感。

  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过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就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

  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九、充分运用修辞手法。

运用一些艺术手法及色彩渲染,尤其是修辞手法,使得内容生动形象起来。古今中外著名作家成功的写景片断都是非常具体、形象的。这是为什么呢?其中之一是,许多作家不约而同地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准确、恰当地使用修辞手法有助于把景物写得具体、形象、真实感人。

善于修辞,景物形象美。因为自己高兴,于是景物也似乎染上了兴奋的心情。诗意的景物、诗意的人物、诗意的画面,构成一篇诗意的佳作!从景物身上感悟生活的哲理,表达上自然胜人一筹。

引用诗词,语言诗意美。借美好景物衬托喜悦心情,此谓乐景衬乐情。在诗句中分别,引出四季的风景,风景便也有了诗情画意。落叶凋零的秋景与寂寞悲凉的古诗词,有水乳交融的表达效果。将诗词化为美景,文字自然会染上几分文化的底蕴。

描写景物的文章,几乎离不开修辞。用比喻,景物会形象生动;用拟人,景物会情感充沛;用排比,景物会优美大气;引用诗词,景物会底蕴生辉。综合运用各种修辞,景物才会栩栩如生,语言才会美如画卷。景物会如“春暖花开”一般,美得让人惊叹。

中考语文作文景物描写万能开头 初中语文备考-作文写景物的方法技巧指导(4)

十、安排好描写的顺序

  写景要有顺序。景物描写的顺序一般分为空间顺序、景物类别和时间顺序等。

  空间顺序--一般是取一个固定的观察点,按照视线移动的顺序依次写出各个位置上的景物。由近及远,由远及近,由上而下,由下而上,由里到外,由外到里,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从前至后,或从后至前,或由中间到四周等等方位顺序有次序地描写,也可以按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写,或先写全景再描述局部,或先描述局部再描写全景,要主次分明,详略得当。还有一种空间顺序,不取固定的观察点,而随着观察者位置的转移来描写景物,这叫做游览顺序。

时间顺序--同一个地方在不同的时间里,其景物是有变化的,按一定的时段依次写来,可以表现出景物的丰富多姿,使人产生美的感受。时段有长短之分,可以依据白天、黑夜或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傍晚、深夜的先后顺序来写,也有的按春、夏、秋、冬的季节变换顺序来写。选用哪一种时间顺序,应视描写对象的特点而定。

景物的类别顺序,如山、水、花、鸟;瀑、石、峰、洞;亭、台、楼阁等。要写出景物的光、色、味;既要写它的静态,也要写它的动态,还可以写出它的环境气氛。

人们观赏景物都有一定的规律:或定点环顾,或边走边看。描写时也应该“顺其自然”。例如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一文,描写济南城周围的环境时写道:“小山 把济南整个儿围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景物描写与作者的定点鸟瞰相吻合,自然清晰,形象准 确。又如凡妮的《野景偶拾》一文,按照沿途所见,依次描写绕村的溪流,山梁的小路、盆地的高粱、山坡的谷穗、旷野的`幽静、落日的霞光、宛如绸带的河流和公 路、华美如贝雕的田野和山林。移步换形,有如移舟前进,时过景迁,景观随之改换,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把这些技巧应用到作文中,去描写冬天的景物,会产生怎样神奇的效果!

冬天的阳光

“已经好多天没见这么好的阳光了,终于可以洗洗晒晒了!”妈妈这样欢呼着。我连忙推开窗户,一道金色的阳光探进来,明亮而温柔。站在窗前,阳台上那一盆盆绿植在阳光里争芳斗艳,两只小鸟停在高压线上叽叽喳喳,小草抬起了它低下的头,隔壁刘奶奶家的小猫在露台上扭动着可爱的小身子,家家户户的阳台上都晒着五彩缤纷的被子和衣服,两旁梧桐叶上的露珠也在调皮地闪着光,阿姨抱着小妹妹坐在躺椅上晒太阳,小区的空地上爷爷奶奶在锻炼身体。几乎所有的窗子都为这久违的冬日里的阳光拉开一条缝隙。晴朗的天空没有一丝云,阳光自由自在地漫游,它从这座楼跳到那座楼,再从那座楼跳到这座楼,从楼顶跳到窗口,再从院落跳到房后……伸出手掌,暖暖的阳光慢慢穿过指缝,倾泻在脸上,这就是冬日暖阳吧!我喜欢冬天的太阳,因为它能给人们带来温暖。

点评:第一段开门见山,从妈妈的一句话引出写作对象——冬天的阳光。主体部分立足点清晰(空间方位不变),运用了动静结合、化静为动的手法。最后结尾处抒发情感,表达了作者对冬天阳光的喜爱,照应标题和中心。从整体来看,这是一篇描写冬日景色的佳作。

写记叙文,有时虽然只是平添几笔景物,文字却顿然有了几许不同。若是在描写景物之时,或巧妙地带出人物的活动,或巧妙地引入相关的诗词,或巧妙地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语言更会美不胜收。体悟让人惊讶的景物之美。

考场作文若只是满足于叙事或说理,容易让人产生厌倦之感;加几笔景物描写,笔墨顿然便有了生色。学会景物描写的技巧,不失为作文出彩的一条捷径。

【模拟新题】

请以“我的______情结”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700字;④文中不要出现本人的姓名、校名。

【写作指导】

审题时有两个限制必须注意。

一是要讲述“我的”生活。写作对象是自己,写作内容必须与自我生活有关,也就是要“我手写我心”。

二要挖掘动人“情结”。字典对“情结”的解释有两个,一是“心中的感情纠葛”,二是“深藏心底的感情”。对中学生而言,写那些“深藏心底的感情”显然更符合实际。如何补题呢?表面上看,内容十分广泛,但要提醒大家,要尽量选容易出新、容易出彩的内容。相比之下,“我的书法情结”“我的自然情结”“我的文学情结”之类的标题,有文化气息,容易写出文化情怀。下文正是由于将目光放到了自然景物上,文章便有了美如画卷的可能。

【佳作展示】

我的蓝天情结

小的时候,每当和父母一起到田野,我便会非常开心。因为我又可以坐在那棵青松下,远远地望着夕阳余晖下的彩云。那些披着霞光的云朵,相互点缀,交相辉映,如双颊施了胭脂的西施,美得让人不忍归去。(一个诗意的画面,几句精美的描写,下笔便写出了蓝天白云那让人欲罢不能的美感。)

伴着这些美丽的记忆,我跨入了中学。这时的我,恋上了写作。不管功课多忙,我总喜欢打开窗户,双手托着脸颊,痴痴地望着窗外辽阔的天空。有时,那一团团的白云,微风一吹,成了一片片、一层层,仿佛“春风吹皱一池春水”。山头上的云儿,有时像两袖清风的屈原,有时像奔驰的虎狼,时而如流过草原的小溪,时而又如飞流直下的瀑布,瞬息万变。那瓦蓝天空上疾驰过的小黑团,也能让我如脱缰的野马,驰骋万里。(用排比句自然串起多个比喻句,语言华美动人,云彩的魅力展示得无与伦比。)

就在那时,我学会了读天空,喜欢并痴迷上了蓝天,天空似乎也渐渐开始懂我。当因成绩不好而烦恼时,便不自觉地走到窗边,推开窗户,眺望天空,像热恋中的人注视着自己的爱人,我会从它的眼神中读出一种默默的力量;当家境陷入困境时,我便托住脸,望着它,像注视一位良师,从它的眼神中我读出了“命运必须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当我成功时,我也不会忘记它,像注视一位友人,从它的眼神中读出了“如果是玫瑰,总会开花”的鼓励。就这样,失意时它教我自信,悲伤时它给我安慰,成功时它让我谦虚。(人物动作描写及名言佳句的引用,将蓝天给自己的影响写得情真意切,将主题表达得淋漓尽致。)

最近我转学了,开学的前夜,我想象着向往已久的新学校,激动得彻夜难眠。要知道,这么好的学校,对我来说曾是多么遥不可及。当我抬起头,用含着泪的双眼看着窗外时,天已蒙蒙亮。打开窗子,东方显出鱼肚白,并渐渐开始发黄,黄色的云儿在东方的山头扩大延伸,几乎亮了半边天。我不由得惊叹:太阳的威力真大!大约过了半小时,山头变成粉红,周围的云朵也全被撒上了金粉,火红火红的圆球像一位神灵浮了上来。我不禁一颤,天空竟是如此壮美!难道是为我庆贺?抑或是上苍送给我的贺礼。(如果说上文已经写得情感充沛,这一美如画卷的描写更是将情感引向了高潮。)

我对天空更有了几分崇敬。希望自己像天空一样,也有那光芒四射的一天!(与原文相比,这个结尾大放光彩,让文章的思想格局变得更为大气。)

【简评】

这篇写景佳作达到了语言典雅、情感充沛的效果。一是语言出彩。描写云朵时,或用比喻,或用排比,或引用名句,文句美得让人拍案叫绝。无论是人物的动作,还是云朵的形象,均细腻逼真、美如画卷。二是情感充沛。文章虽然聚焦于蓝天,却不局限于写景,而是将自己成长生活的经历与自然景物巧妙融合,达到了情景水乳交融的效果。

【指导】

作者选择了一个很好的角度——我的蓝天情结。看到这个标题,读者会不由自主地想到那诗情画意的自然风景。建议从两方面入手。

一是美化词句。如欣赏蓝天云彩时,可以对自己的痴迷动作进行刻画,描写“打开窗户,托着脸颊,痴痴地望着窗外辽阔的天空”之类的画面,通过一连串的细腻动作,表达自己对蓝天云彩的情感。描写云彩时,可以用“像奔驰的虎狼,如流过草原的小溪,似飞流直下的瀑布”之类的比喻与排比句,展示云彩的形象,展示语言的美感。

二是突出描写。可以减少叙述性的话语,增加细节性的描写。开篇可以用“云朵宛如双颊施了胭脂的西施”之类的句子,下笔引人关注。结尾时,可以对清晨云彩的变化作细腻描写,用“山头变成粉红,周围的云朵也全被撒上了金粉”之类的句子,逼真地绘出令人心动的情境。这种描写越是细腻、越是精美,情感会越充沛,文章会越出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