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按照明确的目的、循序渐进地掌握教材为主的一种教育活动,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教育学基础第六章课程改革教案 教育学第6章课堂教学?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教育学基础第六章课程改革教案 教育学第6章课堂教学

教育学基础第六章课程改革教案 教育学第6章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按照明确的目的、循序渐进地掌握教材为主的一种教育活动。

第1节:教学活动的展开——教学过程

一、教学过程的要素

1.引起学生注意——首要因素

2.提出教学目标

3.唤起已有经验

4.提供教材内容

5.指导学生学习

6.注意学习表现

7.适时给予反馈

8.评定学习结果

9.加强记忆与学习迁移指导

二、教学过程的基本功能

1.传授知识——最基本功能

2.形成技能——智力与动作技能

3.培养智能

4.发展个性

三、教学过程的规律

1.教学认识过程简约性

2.教与学相互依存

3.教学与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4.教学要素的整体性

第2节:教学工作的基本规范——教学原则

1.定义:

是指有效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它既指导教师的教,也指导学生的学,应贯彻于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和始终。

2.内容

(1)理论联系实际——理解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学以致用。

(2)科学性与思想性结合——知识教学与社会主义品德,正确的三观教育

(3)直观性——观察描述,感性认知

(4)因材施教——差别教学,最佳发展

(5)循序渐进——发展顺序,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逻辑思维

(6)巩固性——理解知识,保持记忆

(7)启发性——引导思考,积极探索

(8)可接受性——促进身心发展

第3节:教学中问题的处置——教学方法、技术和策略

一、教学方法

(一)定义

指教师为达到教学目的而组织和使用教学技术、教材、教具和教学辅助材料的方法。

(二)具体方法

1.讲授法(讲述、讲解、讲读、讲演)

2.谈话法(启发式与问答式)

3.讨论法

4.读书指导法

5.演示法

6.参观法

7.练习法

8.实验实习法

9.发现法

10.情境教学法

(三)教学方法选择的衡量标准

1.是否符合学生特点、教师特点、教学大纲的规定,是否采用了现代化设备。

2.是否维持学生的注意力与兴趣

3.分析教师用什么方法解决妨碍、干扰教与学的智力问题和情趣问题。

4.是否能给学生带来满足感

5.维持课堂纪律是实施教学方法的重要前提

(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

1.引起动机

2.呈现教材

3.举例说明

4.归纳概括

5.布置作业

二、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

1.功能

2.方法

(1)课堂播放教学法(演播法、插播法)

(2)远距离播放教学法(现场法、录制法)

(3)远程教学法

(4)机器考察成绩法

三、教学策略

1.定义

是指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之上,为实现某种教学目标而制定的教学实施总体方案。

2.分类

(1)先行组织者策略——奥苏贝尔

(2)概念形成策略——布鲁纳

(3)认知发展策略——皮亚杰

(4)随机管理策略

(5)自我管理策略

(6)行为练习策略——直接教学

四、发展性教学策略特点

1.教学目标应具有层次性和可操作性

2.多样综合的教学模式

3.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

4.承认差异,因材施教

5.研究学科特点

第4节:教师行为的形成——课堂管理

课堂管理:是指教师在课堂上用以维持学生合宜行为的措施,是教学活动中最基本、最综合的一项技术。

一、基本原则

1.了解学生的需要

2.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

3.实施有效的教学措施,促进最佳学习

4.建立教师常规

二、影响因素

1.学校领导的管理方式

2.学生的定型期望

定型期望是指人们对某一种职业或职务类型的人在行为表现、动机和意向方面的期望。

3.班集体的特点

4.教师的行为方式(强制性、亲和性、操作性因素)

三、课堂气氛

主要是指班集体的情绪状态。是一种社会情感气氛。

(一)良好课堂气氛的标准

(二)良好教室气氛的行为条件

(三)心理学家维赛尔的七种范畴的教师言语行为,作为课堂气氛的指标

1.支持学生的言语

2.教授或澄清言语

3.解决或提出问题的言语

4.中性言语

5.指导或劝告的言语

6.指责或反对的言语

7.教师自我支持言语

A:课堂有三类力量

a.中性力量:不增进也不干扰学生学习的行为。

表现形式:

①不在听课,但静坐在座位上

②张开双眼出神的望别处

③既不吸引别人,也不使其他人分心的乱涂乱画

④两个学生小心翼翼地交换意见

⑤在书桌上睡觉,但无鼾声

b.积极力量:增进学生学习的行为。

c.消极力量:干扰学生学习的行为。

第5节:教与学的联结——教学组织形式

(一)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上课

1.特点与功能

(1)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和达到一定质量。

(2)以课为单位进行教学比较科学。

(3)便于系统的传授各科知识。

(4)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课的类型与结构

(1)课的分类

①传授新知识课,巩固知识课,培养技能技巧课,检查知识课。

②讲授课,演示课,练习课,复习课

(2)课的结构

指一节课包含哪些组成部分及各部分顺序、实限和相互关系。(新授课、技能课、复习课的结构)

(3)教学的辅助组织形式:作业、辅导、讲座、参观等

(4)教学运行的基本环节:教学以上课为中心环节。(备课、上课、课后辅导和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