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们讲了一位超倒霉的替死鬼,今天不妨再讲个幸运儿。

在您的认识里,二十来岁的小孩能有何作为?加官进爵,年薪几十万?当然,这在咱们现代的民主社会中是几乎不可能的,但在清朝康雍乾年间,有个名叫瓜尔佳·傅尔丹的小孩,11岁时就承袭三等公爵,年俸白银700两,若以大米换算,这笔银子在今天的购买力大约相当于30万人民币。

七十六朝家臣(官四代命太硬连史官都感叹)(1)

傅尔丹有多幸运?连清朝史官都在记录时忍不住感慨:这小子也太特么走运了吧?

《清史稿》曰:“高宗时复起,至与岳钟琪同视,何其幸欤!”

其实,这傅尔丹也不是十分幸运,他在官场中至少遭遇了3次灭顶之灾。要换成其他人,恐怕长九个脑袋都不够砍的。最离谱的是,就当皇帝当真痛下杀心,连有心保全傅尔丹的人都绝望之时,皇帝竟然驾崩了。

此人的人生有多“波澜壮阔”,咱不妨从头说起。

七十六朝家臣(官四代命太硬连史官都感叹)(2)

傅尔丹年纪轻轻就能获得如此显赫的成就,除了他自己的努力之外,更离不开他爸的努力,他爷爷的努力,他爸的爷爷的努力。据《清史稿》记载,傅尔丹的曾爷爷名叫费英东,位居“后金开国五大臣”之列,25岁时就开始追随努尔哈赤,骁勇善战,为清王朝的开疆拓土立下汗马功劳,深受清太祖器重。

尤其是在萨尔浒之战之后,费英东亲率部队继续深入敌腹,试图直取叶赫城,努尔哈赤担心爱将受到伤害,一连发出两道命令要求撤兵。怎料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费英东竟公然抗命,在努尔哈赤的第三道命令抵达前攻克叶赫。有着如此出色的业务能力,哪个领导不喜欢?费英东生前为家族争取到了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不但与皇族结姻,泡到了皇孙女,死后更是被追封为公爵,灵位配享太庙,跟皇帝亲得简直像穿一条裤子的兄弟。

傅尔丹的大爷叔叔舅舅们也不是吃干饭的,他有个表伯叫做鳌拜,此人有多牛X笔者在此就不做赘述了。

七十六朝家臣(官四代命太硬连史官都感叹)(3)

比起这些赫赫有名的先祖,傅尔丹的起点并不高,却也非常高。

我们从晚清时期留下来的历史相片中不难发现,堂堂满清皇族竟然几乎个个面容猥琐枯槁,与电视剧中相差甚大,令人大跌眼镜。然而据史料记载,傅尔丹“颀然岳立,面微赪,美须髯。”对古代男性而言,如此评价已几乎触碰到天花板,倘若您对此没有概念,那么不妨换种更通俗的形容:给他脑门儿上扣顶绿帽子,他就是关公在世。

19岁时,年轻健壮貌美的傅尔丹被康熙钦点为贴身保镖,有史料称康熙长得像麻风侏儒,但这显然不妨碍这位雄主的爱美之心。

此后,傅尔丹做了件事,更是让领导对其器重有加。

1704年,时年24岁的傅尔丹跟随康熙于太原视察,按照计划,当地部队展开操练。其间,一匹烈马受惊冲撞圣驾,情急关头,傅尔丹从人群中闪出,三下五除二就把桀骜的烈马给驯服了。此事过后,傅尔丹生涯的晋升仿佛坐上了火箭,御赐黄马褂,又连升数级,29岁时已成为领侍卫内大臣,正一品,被纳入康熙帝“心腹”之列。

七十六朝家臣(官四代命太硬连史官都感叹)(4)

这是一个极其乐观的信号,这意味着假若傅尔丹接下来不犯大错,日后清王朝的核心决策层中必有其一席之地。更可怕的是,此时的他连而立之年都不到,放今天相当于刚毕业工作了几年的研究生就当上了省部级大员,甚至马上还要被提拔。即便傅尔丹出生于象牙塔尖,英烈之后,光环加身,这提拔速度未免也太快了吧?

历史的有趣之处就在于它有着肉眼不可见的合理性——傅尔丹有着完美的人生开局,他的问题却偏偏出在了自己身上。

话说富不过三代,若从费英东算起,“官四代”傅尔丹已然没有了祖宗们的职场嗅觉,他甚至连一点基本的权力欲望都没有了。这不,眼看即将取得大成的他竟然学会了上班摸鱼。

1715年某天,康熙帝闲来无事,突然跑去查岗。此前,康熙就听说傅尔丹老是缺岗,不是今天请病假就是明天无故翘班。派人私下一查,您猜怎么着?他竟偷偷摸摸跑去逛窑子了。这天康熙亲自跑去求证,傅尔丹当场表演翘班。皇帝恨铁不成钢,一怒之下将其直接发配到偏远的乌兰固木屯田去了。

七十六朝家臣(官四代命太硬连史官都感叹)(5)

如今来看,此地濒临蒙古-俄国边境,当年是清王朝版图同俄国交界之处。笔者本来有个想法:莫非康熙这招是明贬实褒,让傅尔丹去混履历军功,以方便接下来的进一步提拔?但一查史料才发现,堂堂一品重臣去边疆,朝廷竟只给了一千兵马,这显然带有责罚性质。康熙是个赏罚分明的君主,如此来看,傅尔丹的大好生涯恐怕是交代了,怎料后者的主角光环立马就发作了。

两年后,清军远征噶尔丹,康熙突然就想起了武力值爆表的傅尔丹,当即恢复其官爵,还加封为振武将军,负责北面作战。毫无疑问,这场战役的基本盘是稳的,傅尔丹在其中也表现出了一定的军事才华,论功行赏,此前上班摸鱼的“小瑕疵”一笔勾销,在官场中找回了一席之地。雍正登基后,傅尔丹再度被外派,奉命驻兵巴里坤防备准噶尔。不同的是,这一次他当真背负了皇帝的沉重期许:1729年,雍正下令征讨准噶尔,出征前亲赴太庙祭祖以壮军威,赏赐给傅尔丹大量金银财宝,封少保。

七十六朝家臣(官四代命太硬连史官都感叹)(6)

新帝急于用一场大胜立威,此役只能胜不能败。怎料傅尔丹不但吃了败仗,还犯下一个可怕的错误。

1731年,傅尔丹亲率数千精锐深入敌后,打算切断准噶尔大军补给线,使对方陷入崩溃。不料情报是假的,傅尔丹所部被敌军团团包围,他本人死里逃生,手下人几乎全军覆没。在诸多阵亡者中,有个名叫多赛的人,此人是清朝开国四大亲王之一郑亲王济尔哈朗的孙子,根红苗正的满清皇族,比傅尔丹出身还要尊贵。倒霉的是,多赛没有战死疆场,而是被噶尔丹人抓住虐杀,完事儿还把战袍剥下挂在木杆上羞辱清军。

这事儿差点要了傅尔丹的命。雍正听后脸色煞白,当场下令要斩了傅尔丹。好在群臣一齐劝阻,称这往大里说也不过是一场败仗,而雍正也不是不讲理的主,此事才暂且作罢。怎料几个月后,傅尔丹又吃下惨败,这下雍正忍无可忍,将其一撸到底。

七十六朝家臣(官四代命太硬连史官都感叹)(7)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事实上,傅尔丹在整个生涯中都没有凸显出多少权力欲望,但生来尊贵的他仍难免遭受同僚的妒忌。第二次失势后,大量政治对手落井下石,先是状告他用兵无方导致屡战屡败,后又有人指控其私吞军饷,贪污受贿,罪不可恕。

本来冷静下来的雍正还对傅尔丹抱有一丝期待,然而在1735年,朝廷爆出一件丑事:有人侵吞军饷一事坐实,牵连者甚多,许多朝廷大员纷纷落马,有人在招供时提到了傅尔丹。雍正一听火上心头,新账旧账一块算,这一次真的动了杀心。

众人一看皇帝这次玩真的,便无人敢再求情。傅尔丹被打入大牢,人们怕惹一身骚,避之不及,傅尔丹在狱中也陷入绝望,每天就等着有人送来死刑判决。怎料苦苦等了一年,他等来的却是一道赦免。

原来,牢房之外变了天:短命的雍正驾崩了,继任者乾隆是个聪明人,他特意物色了一批可用之人用来巩固自己的权势。傅尔丹身为罪臣,其实也没犯多大错,况且此人实际上没多大能耐,折腾不出什么幺蛾子。乾隆玩弄帝王之术,给了他响亮的头衔和有限的权力,将其安排在军队中充当楔子,用以巩固皇权。

七十六朝家臣(官四代命太硬连史官都感叹)(8)

乾隆人尽其才,傅尔丹也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后者再也没有碰过兵权,更多的是协同作战。例如清军征讨大金川的战役中,身为内大臣兼护军统领的傅尔丹表现出色。此后,他稳中有升,先后担任川陕总督、参赞、黑龙江将军等职,直至死在任内。

七十六朝家臣(官四代命太硬连史官都感叹)(9)

古代中国政治斗争素来惨烈,一着不慎满盘皆输,越是地位显赫之人,在倒台后越是难以翻盘,下场越惨。而纵观傅尔丹生涯,且不说上班摸鱼这种边角小事,此人间接害死皇亲国戚,深陷贪污丑闻,输了不该打输之仗,等等等等,任何一宗罪名都足以要他脑袋。然而他不但爵位品级未受丝毫影响,反而在死后被授谥号“温悫(què)”,即老实可靠,获得了认可,简直如同奇迹。俗话说“傻人有傻福”,如此一看并非全无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