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大茶

泰戈尔说过:"屋是墙壁与梁所组合,家是爱与梦想所构成"。对于许多人来说,家是最好的避风港,是最温暖的存在。但是也有很多家庭并不美满,原生家庭给孩子,甚至是所有家庭成员带来的伤害,往往是最难以抹去的。

2019年,一部斩获第56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剧情长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剪辑五大奖项以及获得多个奖项提名的电影,通过讲述一个家庭的故事,走进了无数观众的内心。这部用温暖的镜头讲述一个家庭的喜怒哀伤的电影,就是豆瓣评分8.4的《阳光普照》。

童年被遗弃的孩子成年后心理表现(阳光普照大儿子自杀小儿子入狱)(1)

雨夜,两个年轻人骑着机车在路上风驰电掣,来到一家大排档前,二话不说就冲进店里砍下一个食客的手。如此血腥暴力的场景,就是电影《阳光普照》的开头。导演用这样一个跟电影名称格格不入的场景,一下子就让观众明白这部电影讲述的,绝不仅仅是细水流长的日常家庭生活。

驾训班教练阿文(陈以文 饰)和琴姐(柯淑勤 饰)育有两子:阳光的哥哥阿豪(许光汉 饰)与叛逆的弟弟阿和(巫建和 饰)。电影开头伤人的两个年轻人,其中一个就是阿和。

童年被遗弃的孩子成年后心理表现(阳光普照大儿子自杀小儿子入狱)(2)

对于阿文和琴姐来说,温暖的大儿子阿豪是他们的光,阿文常常会到学校看望阿豪,及时给他送上学费。而叛逆又爱闹事的小儿子阿和对于阿文来说,却是难以启齿的存在,每当别人问阿文有几个孩子的时候,阿文的回答总是"一个"。当阿和伤了人面对牢狱之灾时,阿文也只有愤怒的一句"我希望他关到老关到死"。

小儿子入狱后,一家人更是把希望寄托在懂事的大儿子阿豪身上。阿豪像一束光温暖着身边的所有人,懂得为父母分忧,无时无刻都在输出自己的"好",家人也习以为常,理所当然的接受着。

所以当某天深夜,阿豪从窗台一跃而下结束自己的生命时,阿文和琴姐怎么也想不明白,平日里乖巧懂事的阿豪怎么会这么"极端"。

童年被遗弃的孩子成年后心理表现(阳光普照大儿子自杀小儿子入狱)(3)

大儿子离世、小儿子入狱,这个普通的四口之家被豁然撕开了一道口子,这一切看似毫无预警和征兆可言,其实都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埋下了种子。

阿和在很小的时候就遭遇了校园霸凌,也是在那时他开始寻求父母的保护,但阿文和琴姐并没有认真关心和了解孩子需要保护的原因。四岁的阿和常常坐在母亲的自行车后座不愿意下来,母亲也只是认为他不懂事,却不知道阿和想要母亲对自己多一点关注和陪伴。

正是因为阿和的求助没有换来回应,所以校园霸凌给阿和带来的结果就是让阿和开始学习拳击、打架、谈恋爱,而跑去大排档砍下黑轮的手臂,也是被黑轮欺负后出现的报复行为。阿和入狱并不是无法预料的,爱的缺失是阿和犯罪的根源。对于阿和来说,野蛮的自我保护方式让自己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童年被遗弃的孩子成年后心理表现(阳光普照大儿子自杀小儿子入狱)(4)

阿豪的自杀也不是毫无征兆。事实上,阿豪早已经被自己的"好"压得不堪重负。他处处为别人着想,可是却不知道如何安放自己的情绪,内心的阴影在逐渐将他吞噬。

阿豪也曾试图发出求救信号,他对好朋友郭晓真说过:"这个世界最公平的是太阳,不论纬度高低每个地方一整年中白天与黑暗的时间都各占一半。我环顾四周,所有人都有阴影可以躲,可是我没有,我没有水缸,没有暗处,只有阳光,二十四小时从不间断,明亮温暖,阳光普照。"

可是,郭晓真没有听懂阿豪想要表达的意思,阿豪的父母也没有发现阿豪徘徊在崩溃的边缘。于是阿豪终于撑不下去,结束了自己的生命。阿和说,阿豪这辈子唯一的错事就是结束自己的生命,但这也是阿豪唯一一次跟随自己的心做了自己。

童年被遗弃的孩子成年后心理表现(阳光普照大儿子自杀小儿子入狱)(5)

父亲阿文在阿豪离世之后一夜白了头,在驾校跟毕业学员致辞的时候,他说:"人生就是不断地'把握时间,掌握方向',难过的事情总会过去,也会被遗忘,我一直觉得,人生就像一条路,只要握紧手中的方向盘,红灯该停就停,绿灯的时候慢慢起步,稳稳地开,人生的路就会平平安安。没考上的同学,只要记得自己的错误,下次把它改过来就好。"

阿文在外作为一个好教练、好同事,在家却没有能成为一个好父亲、好丈夫。他执拗地用截然相反的态度对待两个儿子,用冷漠强硬的态度面对自己的妻子,这也直接导致了这个家庭出现了父爱的缺失和亲情的冷漠。

阿文对这个家庭没有爱吗?答案应该是否定的。如果阿文不爱自己的儿子,就不会在阿和出狱后被昔日一起伤人的好兄弟菜头威胁时,没有多想就杀了菜头。如果阿文不爱自己的妻子,就不会在影片结尾跟琴姐吐露自己内心的一切。阿文不是不爱他们,他只是不愿承认自己在教育上的失败,不愿主动对家人敞开心扉。

童年被遗弃的孩子成年后心理表现(阳光普照大儿子自杀小儿子入狱)(6)

相比母亲和妻子的身份,琴姐在这个家里似乎更像一个大家长。她艰难地维系着自己的家庭,努力地想要把儿子和丈夫的关系拉近,可一切终究是徒劳。

她常常在事后才发现问题,才努力去弥补。阿和入狱之后,她毫无怨言地同意照顾阿和年幼的女朋友和阿和未出生的孩子;阿豪离世之后,她认真聆听郭晓真提起阿豪的事情,试图找出儿子选择自杀的原因。

琴姐好像不是一个合格的母亲,可是挣扎于底层、每天起早贪黑赚钱的生活,让心力交瘁的她也难以改变家庭现状。

童年被遗弃的孩子成年后心理表现(阳光普照大儿子自杀小儿子入狱)(7)

《阳光普照》这部电影不仅在人物和内容上深度揣摩,在画面上也别有一番用意。

比如影片中有一个十几秒的长镜头:挂在天空的太阳渐渐被大团大团的乌云遮住,一时间天昏地暗。接着,就发生了阿豪跳楼的悲剧,整个家庭倏忽间支离破碎。

又比如阿豪自杀前的镜头,画面的内容只有阿豪在沉默地洗漱、换衣服、整理房间,看上去一切如常。但是镜头下一秒就切换到阿豪的影子映在墙壁上,越走越远、越来越小。全程没有一句台词,却表现了阿豪走向死亡的决绝。

还有阿和死里逃生被丢在高速公路上时,朝着光的方向奋力奔跑的样子。导演通过把镜头拉远来表现这一幕,让我们看到了阿和对未来的憧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童年被遗弃的孩子成年后心理表现(阳光普照大儿子自杀小儿子入狱)(8)

除了对镜头的运用,导演也通过一些看似荒诞的场面来传达影片的内容和情绪。让我印象最深的是阿和与女朋友小玉在少管所结婚的场景,工作人员一本正经地宣读誓词、放礼花,尽管双方家长都面无表情只当作走个过场,但是两个年轻人都毫不犹豫地说了"我愿意"。我们很难想象小玉为何如此无怨无悔,但是我们却能很轻易地看到这对年轻小夫妻患难与共的真情实意。

童年被遗弃的孩子成年后心理表现(阳光普照大儿子自杀小儿子入狱)(9)

《阳光普照》被称为"2019年最佳华语电影之一",因为它除了讲述阿和一家的故事,还着眼于一些发人深省的人和事,从而引发观众更多的思考。

首先是阿和的好友菜头。从小和奶奶相依为命的菜头,在帮阿和出气时将黑轮的胳膊砍断。入狱后,身为主犯的他不得不向黑轮支付150万赔偿款,可他家境困难,拿不出这么多钱来,而阿和的爸爸阿文也不愿意帮忙分担赔偿款,最后菜头家里的房子不得不被查封,奶奶只能住到福利院。

菜头出狱后得知这些事情,决定要向阿和一家报复,于是频繁地骚扰阿和以及阿和的家人,还逼迫阿和做违法的事情。

童年被遗弃的孩子成年后心理表现(阳光普照大儿子自杀小儿子入狱)(10)

但其实菜头并非穷凶恶极的人,他每次看似在刁难阿和和阿和的家人,可也只是在一些小事上,没真的去做伤害他们的事,就连死前抽的最后一根烟,都因为怕阿和洗车的工作受影响,默默地站在阿和客户的车外。

菜头对阿和不间断地骚扰,更像是为了讨得一声"对不起",毕竟在他们的友谊中,他从始至终都问心无愧。反倒是阿和,出事后将责任都推在他身上,比他早出狱却从不去看他一眼,是愧对友情的一方。

如果阿和向菜头说出了这声"对不起",或许就不会出现后来的悲剧,只可惜阿和每次都一副视菜头为麻烦的态度,让菜头内心的愤怒越积越多,最后逼迫阿和干违法的事,酿成了不可挽回的悲剧。

童年被遗弃的孩子成年后心理表现(阳光普照大儿子自杀小儿子入狱)(11)

其次是整部影片着墨不多的黑轮。青少年之间的矛盾导致黑轮失去一只手臂、阿和菜头入狱。多年后黑轮跟阿和却能站在一起平静地说起往事,阿和真心实意地为当年的过错道歉,黑轮也选择了放下。

仇恨带来的伤痛无法逆转,黑轮能够选择放下,也许是想要原谅,也许是想要自我和解。我觉得更多的可能是黑轮想要让自己接下去的人生过得轻松一些,因为虽然伤痛无法忘却,但仇恨只会吞噬自己,那还不如放过别人,也放过自己。

童年被遗弃的孩子成年后心理表现(阳光普照大儿子自杀小儿子入狱)(12)

电影对于这些人物的刻画十分饱满,没有矫揉造作地去刻意体现菜头的可怜之处,也没有脱离现实去凸显黑轮的宽容大度,而是立足于人物本身,通过一些细节使菜头和黑轮这些配角也能鲜活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一直到结尾,整部电影也没有落入俗套,我们没有看到这个家庭真正的和解,也没有太多感人至深的画面。相反地,《阳光普照》恰恰是在直面阴暗的现实,用阿文一家来探讨了许多家庭不敢直视、细思极恐却真正存在的问题。

如果阿豪敞开心扉,如果阿文承认自己在教育上存在的问题,结果是不是会不一样?可惜我们都知道没有如果,只愿这世上留有一些阴影去庇护每一颗支离破碎的心,也希望万事万物终能迎来阳光普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