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12年,与韦神齐名的“北大教授”许晨阳,带着满腔的热情,从美国回国想要为国效力。

但是,在北京大学任教六年之后,他却忽然辞去了北京大学教授的职位,重新返回美国,转往麻省理工大学继续做回了普通教师。

北大博士后出国20年母求见被拒绝(北大教授回国6年再赴美任职)(1)

这条新闻一出来,顿时引起了轩然大波,无数网民痛斥其“崇洋媚外”和“白眼狼”。

面对质疑,徐晨阳将六年的不公经历浓缩成了三句话,表明了离开原因的同时,也引发了对我国当前人才流失现象的的思考。

那么徐晨阳赴美之前留下的三句话是什么?

北大博士后出国20年母求见被拒绝(北大教授回国6年再赴美任职)(2)

三句箴言

第一句:论资排辈现象过于严重,对年轻的科学家来说,他们的研究资金与扶持很少,很难得到保证。在职称评选时,只注重他们的年纪资历,而不注重学术水平。

学术界本来是一个强者为尊的地方,无论年龄大小,都会被人所认可。可现实却是,看年纪,看你有多少篇论文,谁的论文数量多谁是老大,所以学术界才会有“水论文”这种东西。

这种思想造成了我们国内许多领域的青年,哪怕有着更好的才华,甚至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是会被那些比他们更年长、成绩不如自己的人取而代之,无法提升他们在学术界的地位,也就没办法在行业中更好的发挥他们的价值。

北大博士后出国20年母求见被拒绝(北大教授回国6年再赴美任职)(3)

人情世故的横行也是学术界的悲哀,很多能力出众的研究员,在大学里兢兢业业地工作一辈子,本以为能够拿到自己该有的待遇,就因为平常不与领导走动,就被一个比自己更有“权势”的人给抢走了。

研究出具有相当开创意义青蒿素的屠呦呦,纵使拿到了诺贝尔奖,却依旧评不上中科院的院士,不知其中又有多少门道。

最明显的表现在经费方面,每年国家下发的研究资金都是天文数字,可在分配研究资金的时候,往往都是各种兜圈子,到了研究团队的手里前,就会被莫名其妙的克扣。在这样的不合理规则之下,科研人员甚至不知道,到底是谁在背后搞鬼。

北大博士后出国20年母求见被拒绝(北大教授回国6年再赴美任职)(4)

即便是许晨阳这样的数学天才,攻克了许多代数几何领域的难题,但连续两次的院士申请都被否决之后,也彻底死心了,还是决定返回美国继续发展

第二句:学风过于浮躁,研究人员太急功近利,不能安心进行学术研究,追名逐利。

搞科学的人都明白,不管是哪个领域,只有坚持到最后,才能得到结果,科研项目就是在成千上万次的失败中得到结果,有些甚至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还是没有结果。

许晨阳觉得,现在中国的学者,很多都是心不在焉的,他们根本就没有时间去专注于自己的科研,一心扑在了自己的研究上,反而更希望自己能够尽快获得更多的财富。这与许晨阳沉下心搞研究的初衷背道而驰,他只想安静地进行自己的研究。

北大博士后出国20年母求见被拒绝(北大教授回国6年再赴美任职)(5)

然而现在,很多人已经不在意那些学术成果带来的意义,他们更在意的是论文的数量和自己能拿到的报酬。

曾经有一名一线城市大学的教授在网络上说过,他和大学签订了八年的劳动合同,但是他的工资却只有6000元。

谁能想到这是发给一位教授的工资。对于一线城市来说,这个薪资水平,也仅仅只能维持一个家庭的基本生活而已。这位教授原本也是打算辞职不干的,但因为合同的关系,只要他离开了,就要赔偿上百万的违约金。

北大博士后出国20年母求见被拒绝(北大教授回国6年再赴美任职)(6)

而且,在8年的合约期内,每年都要考核教授们的论文数量,如果达不到标准,就要退回之前的全部薪水,就算是打暑假工的学生都能拿到足够的薪水,而堂堂大学教授,却拿不到足够的薪水,这足以说明中国的学术界风气已经败坏到了什么程度。

第三句:如今的学术界,学术不端成为常态,不是走后门,就是学术造假,甚至是花钱买别人的论文。

“天临元年”的事情,相信诸位都还记得吧?知名演员翟天临将他的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博士后录取通知书放到了网络上。

北大博士后出国20年母求见被拒绝(北大教授回国6年再赴美任职)(7)

一时之间,网络上都是对这位“学霸”的羡慕,而翟天临则是靠着自己新立的“学霸”身份,大赚特赚。然而一年之后,有网友询问,可不可以从知网中查找到翟天临的博士论文,而这位“学霸”一脸茫然的问到“知网是什么?”

同样还有不久前的“学术妲己”事件,华南科技学院的一名博士研究生苏艳,在毕业论文的答辩过程中,被一位大学的老师点到了痛处说:“苏艳的文章虽然有很多问题,但是通过资本的帮助,她还是能够进入到大学里来工作的。”

这个消息一出,所有人都是议论纷纷,最后才知道,原来苏艳刚进大学没多久,就和一名结了婚的导师勾搭上了,在导师的帮助下,她在国际上连发了十多篇专业的核心论文,进入了博士行列,抢走了本属于其他学生的机会。

北大博士后出国20年母求见被拒绝(北大教授回国6年再赴美任职)(8)

如此明目张胆的做法,说明了学术上的作假有多么的严重,也可以说,就是因为对学术上的审查过于松懈,才使得大量的论文出现在了学术上。

一腔热血报国

在2012年的时候,许晨阳刚刚从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毕业,便收到了田刚教授打来的一个电话,田刚教授邀请许阳晨回到中国,为中国的数学界做出贡献。

事实上,也不怪田刚院士会把许晨阳叫过来,毕竟人家确实很有本事,来美国这么多年,从普林斯顿拿到了博士学位后,徐晨阳就一直在麻省理工进行深造,再到现在已经在数学界有了相当的成就。

北大博士后出国20年母求见被拒绝(北大教授回国6年再赴美任职)(9)

当许晨阳从国外回来的时候,许多人都在注意着他,不过许晨阳并不在意那些视线,他更在意的是这里的设备,当他发现这里和美国的设备差不多的时候,他才松了一口气。许晨阳只觉得自己要注意的事情只有设备与学生这么多了,浑然不知道自己没有“按照惯例”和其他部门的“老领导们”打声招呼,这让许多“老领导们”心生不满。

在回到北京大学之前,许晨阳还是很向往自己的执教生活的,毕竟是自己的母校,而现在,也是自己回报学校的时候了。

所以他在北京大学执教的这段时间里,将自己在海外学习到的东西,毫不吝啬地倾囊相授,不厌其烦的为学生们讲解知识,誓要为祖国培养出优秀的数学人才。

北大博士后出国20年母求见被拒绝(北大教授回国6年再赴美任职)(10)

在教授这些年的时间里,他也一直在钻研着自己的数学,甚至还被北京的国际数学系所聘请,在那里创立了自己的几何学学系。并且在他的带领下,在国际上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许晨阳就好像是一位隐士,用了六年的时间,默默无闻的将中国的数学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他自己也获得了很多奖项,并获得了北京国际数学系院士的提名。

可就在所有人都以为徐晨阳将会在国内做出更大的成就时,他却毅然决然的回到了麻省理工任教,原来这几年之间学术圈的乱象,徐晨阳都看在眼里,不由地一阵失望,更让他坚定决心去美国的理由是当时没有去打招呼的“老领导们”。

任教的六年之间,这帮所谓的“老领导们”针对徐晨阳也就算了,但凡是他教出来的学生不管成绩好坏,都在各个方面碰壁,日常成绩被恶意压分,毕业答辩时也是各种为难。这一幕幕让徐晨阳的一腔报国热血越来越凉。

2018年,徐晨阳正式从北京大学辞职,结束了这趟失望的报国征途。

北大博士后出国20年母求见被拒绝(北大教授回国6年再赴美任职)(11)

人才的流失令人心痛

根据我国教育部的数据统计,美国目前的华裔人口超过了500万,而且大多数华裔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其中甚至有88%的博士还都是中国国籍,在各自的领域都做出了不小的成绩,但是他们都选择了留下来,为美国服务,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国家,有些人甚至移民到日本都不愿意回国。

这就造成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有些明明是中国人的研究成果,但如果中国使用的话,还必须花大价钱从国外买回来。

北大博士后出国20年母求见被拒绝(北大教授回国6年再赴美任职)(12)

如今的中国什么都有了科学家们却越来越少了,在外的科学家们有部分人是受利益驱使不愿回国,但还有大部分人想报效祖国却被国内的学术环境吓的敬而远之。这两方面都是可以改善的,为了国家的未来些许的代价都是值得的。

近几年国家确实也在这么做,最明显的表现就是2021年的时候,1400多命科学家陆续放弃了国外的优厚待遇返回了祖国,期望政策的扶持越来越好让中国的学术界继续蓬勃发展。

结语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不能一味的道德绑架优秀人才,相信在祖国的政策改善下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才回国效力,建设更美好的祖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