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近现代音乐(二)

向阳光

五四时期,在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说的影响下,音乐家们提出了各种不同的音乐思想和发展民族音乐的不同主张,主要有:以王露(心葵)、陈仲子为代表的“中西音乐同源”说,“复兴国乐宜通西乐”说和“重雅轻俗”说,以肖友梅为代表的“以西代中”说和以刘天华为代表的“平民音乐”说。这些音乐思想和主张在当时的专业音乐实践中都获得一定程度的贯彻,其中“以西代中”说和“以美育代宗教”说,对十年内战时期资产阶级音乐思想的形成有特别重大的影响。这一时期,有如下杰出音乐家,致力于改进和发展民族音乐,并做出了重大贡献。

一、王露

王露(1879-1921年),中国古琴家、琵琶家,原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国乐导师,堪称近现代琴史上最重要的琴人之一。他与清道光年间的王心源、王冷泉皆为古琴名家,被誉为“诸城琅琊三王”,他们以风格别致、独有琴操,而形成了“诸城派古琴”。

古典音乐的代表人物都有哪些(有哪些杰出音乐家致力于改进和发展民族音乐)(1)

王露,通音律,善琵琶,长古文辞。字心葵,号雨帆,生于山东诸城县城关镇西施巷,家境富裕,为东武巨室,良田千顷,富甲一方。王心葵却像当年的孟尝君,门下食客三千,五湖四海爱好器乐的人都来吃大户。他则一概来者不拒,天天座上客常满,日日樽中酒不空。其父生性敦厚、乐善好施;其母贤淑慈爱、通情达理。他“幼读于家,颖悟异常。长学词章,乐而忘倦、于琴箫诸赋,尤喜读之”。也就是说,他从小就跟随父亲学古琴,接受良好的音乐熏陶,15岁开始,师从王心源先生(又名王作桢,其演奏特点是含蓄性与概括性强,重内在,不务外表华丽,能把诗画情意溶入琴中,使之文音并茂,琴画交辉。古琴界赞他的琴艺“清微淡远,精妙绝伦”。他在继承“虞山派”的全部技巧后,又学习“金陵派”的琴法技艺,经过长期艺术实践,把二者有机结合,融化出新,逐步创立了山东诸城派古琴的特有风格,成为这一琴派的奠基者和代表人物)学虞山派琴曲。初始,王心源传授给王露虞山琴派小曲数首,旬日便悉乐曲梗概,进而尽曲之妙。王心源非常高兴,“遂将得意名操悉授之。”王露则“昼夜挥弦、三载而通其业。心源喜其精进”,便将王冷泉金陵琴派琴曲30首传给王露。也就是说,王露经三年刻苦学习后,尽通其业。然后,在虞山琴派的基础上,又开始潜心研究学习王冷泉先生传谱的金陵派琴曲,经过12年的刻苦钻研,他的琴艺有了很大的提高,既有金陵派指法之精妙,也具备虞山派取音古淡之特点——虞山派所倡导的琴曲风格:“清、微、淡、远”。这既是古代琴家所推崇的一种审美理想,同时,也反映了王露的琴曲艺术已提升到一个新阶段。因为他融合、吸收了两派琴艺之所长,兼收并蓄,独成一家,并加以发扬光大。王露的古琴演奏,娴熟精湛,出神入化,形成了独特的演奏风格。备受同行的推崇,一致称赞:“心葵琴道升堂入室矣。他与王心源、王冷泉被称为“琅琊三王”,成为近代诸城琴派的代表人物。王露使用的古琴,名为“玉润鸣泉”,音色非常好,是一张宋代名贵的古琴。

古典音乐的代表人物都有哪些(有哪些杰出音乐家致力于改进和发展民族音乐)(2)

王露不仅刻苦钻研琴艺,而且对琵琶也有浓厚的兴趣,曾向天津自号“白云道人”者,学习北派琵琶弹法,深得北派琵琶要领,并创新北派琵琶的技法,以弹挑代勾,搓代摇,分代摭等,以补北派弹法之不足。他在《玉鹤轩琵琶谱》自序中说:“余自读《燕乐考源》,始解琵琶之音旨。欲学无因,虚设其器。适津人马氏,自号‘白云道人’者,流寓海右,善琵琶。余得聆其音节,激扬哀烈,不类夙闻。马言,授自南皮季震桐先生。震桐先生授自陈姓,忘其名,上莫能考。余师之三年,未竞其技,而马已病死,广陵遗响未尝。”后来王露又多方求教,终成技艺高超的北派琵琶代表。王露使用的琵琶,是明代宫内难得的珍贵乐器。他所弹的《十面埋伏》最为著名。

王露从19世纪末叶到1905年间,先后到河北、山西、陕西、河南、浙江、江苏、湖南、湖北、江西等地,同这些地区的古琴、琵琶演奏家们共同探讨技艺。当时受新思想、新文化的影响,为了学习西方音乐,他曾于清代末年东渡日本留学。也就是说,他为了寻求救国之路,在“于西乐亦能窥其藩篱耶”思想的驱动下,毅然自费东渡日本留学,学习西方音乐6年:“王露,山东私费,光绪三十二年(1906)三月入国,东洋音乐学校,光绪三十四年(1908)三月入学,宣统三年(1911)四月毕业。”并获取学士学位,同年回国。当时,在日本东洋音乐学校学习的还有肖友梅、曾志忞等。在日本学习期间,曾随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从事革命宣传活动。同时,他接触到西方音乐知识,为今后潜心探究民族音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认为:“欧西之乐,器则机械、声多繁促、曼靡则诲淫、激昂又近杀。既乖中和、欲籍以修身理性,宁可得也,弃之不复道。”作为演奏家,为了改进和发展民族音乐,主动私费出国留学,在近代民族音乐中,王露应算第一人。

辛亥革命后,王露深居简出,不与人同庆弔(意即:不问世事),闭门鸣琴,不使人知。民国初年,他在济南大明湖畔组织创办了“音乐传习会”(即“德音琴社”,后迁至北京),从学者甚众。1913年,反动军起,忌知者欲加害,用兵围住王露家,遍搜不得,窃财以去。王露的宋代名琴“玉润鸣泉”

古典音乐的代表人物都有哪些(有哪些杰出音乐家致力于改进和发展民族音乐)(3)

(此琴的龙池内有墨文记载:上款“宋淳祐二年,岁在甲戌仲春,邺郡钟英制”;下款“古莘李氏世辅家藏,永宝用”)和明代宫内琵琶,因遭人嫉恨,故在乱兵中均已失盗,后来以良田十亩赎回宋琴。同年,章太炎力荐王露为国歌谱曲,在致教育部函文中写道:“以不佞所闻,山东诸城王露为中国音乐家第一,自俗乐胡琴、琵琶,俗歌二簧、梆子,上至琴瑟编钟古音雅奏,皆能为之。嗣游日本,专肄音乐,西方声律悉能辩及微茫,日本人同学者皆敬重之。光复后已归山东。若征入部令定宫谱,庶足以彰盛音。而文辞工拙相同者,孰用孰舍,亦可以是取法也。”由此看出王露在当时的影响。1914年,王露到曲阜考察孔庙祭祀音乐和古乐器。1915年,洪宪时代,教育部奉令函请王露“入都正乐”,他拒绝了袁世凯的邀请,后又派专使礼聘,王露仍然拒不接受。同年,袁世凯

古典音乐的代表人物都有哪些(有哪些杰出音乐家致力于改进和发展民族音乐)(4)

政府礼制馆制定国歌《中华雄立宇宙间》时,教育部曾将国歌歌谱抄寄给王露,于是,他加以签注,还写了“拟国乐乐谱条日大略”等。这期间,王露在家乡诸城督工斫琴,还监制了古琴数十张(诸城精巧木工刘田斫),有仲尼、蕉叶、月琴、正合、落霞等样式。在斫琴实践上,他于1915年10月完成了近代第一部古琴制造的专著《斫桐集》。1918年,章太炎先生鼎力推荐,王露于1919年应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先生之聘,任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国乐导师,专门教授古琴和琵琶,并参与创办《音乐杂志》和“丝竹乐组”、“丝竹乐改进会”。他在《音乐杂志》上发表有关音乐美学、古琴律制等研究论文多篇,如《古琴之道德》、《中西音乐归一说》、《琴律三准说》、《琴律六十调及八十四调》等。1921年在《音乐杂志》第二卷第5、6、7号上发表其专著《斫桐集》,后抽订成本(音乐研究所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四川图书馆、广东中山图书馆均藏此书)。

古典音乐的代表人物都有哪些(有哪些杰出音乐家致力于改进和发展民族音乐)(5)

王露先生的《斫桐集》,是在他的制造古琴实践的基础上完成的。他在《斫桐集》的序中写道:“中国乐书、琴书汗牛充栋,存目不下数百余种;今社会流行得见其书者,仅不过百分之十于二、三,况斫琴之书存目中,只见其三种(《琴苑要录》中所载斫琴法三种)。

余得恐后日此种古学古法断绝,深为音乐界所拗惜而慨叹,遂广采类书。凡见有关于研琴事项者,莫不条析而节录之,故斫琴之法备焉。法备又欲见诸实行,则又于山泽原隰求各地桐梓之美材,使良工试验依法制造新琴多张,经历即久,颇有心得,其微妙奥穷,有口不能道者,粗具大略而述之,故斫琴之事行焉。上卷录古,下卷述今,合二卷,名曰《斫桐集》。”

上卷包括:《桐材论》、《材得地论》、《阳桐论》、《收桐论》、《选古材论》、《斫琴论》、《琴腹论》、《琴面解剖》、《琴背解剖》、《琴腹解剖》、《轸足论》、《安徽论》、《合琴身法》、《灰法》、《煎粘法》、《退光法》、《手拭法》、《磨冼法》、《论古琴段并重修秘法》、《辨丝法》、《制弦丝数秘法》、《加减堕子法》、《打弦法》、《煮弦法》、《煮弦用料》、《缠弦法》、《杭弦说》。

古典音乐的代表人物都有哪些(有哪些杰出音乐家致力于改进和发展民族音乐)(6)

下卷包括:《斫桐笔记》、《选材》、《制材》、《选式》、《斫法》、《八宝灰》、《上漆灰法》、《调色漆法》、《徽》、《轸》、《轸图》、《凤足》、《徽分法》、《按徽法》、《琴腹广狭关系音之大小》、《雷琴之蕴妙》、《琴声可以预辨》、《琴式图》。

从《斫桐集》这部巨著中,不难看出,此书对古琴制造的各个环节,论述得淋漓尽致。王露先生的《斫桐集》,是在继承我国传统的斫琴法的基础上,再加上自己的制琴体会及成功的经验而撰写成的。该书大大丰富和发展了我国近现代古琴制造的理论,对当今的制琴者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王露为学琴、造琴,他竟耗尽家里的三百多亩田产,致使家业日渐败落。一生监制、斫琴达几十张,其本人制作使用的“玉润鸣泉”,漆光晶莹,纹理佳妙,质兼四善,琴韵清越,世所罕见。王露一生先后培养了张友鹤、詹澂秋等(都是他的入室弟子)一大批古琴演奏家,并辑著有《玉鹤轩琴谱》8卷、《玉鹤轩琵琶谱》4卷、《秋水山房诗钞》2卷、乐学专论等数十篇,创作乐曲数十首,以及《斫桐集》。

作者简介:

古典音乐的代表人物都有哪些(有哪些杰出音乐家致力于改进和发展民族音乐)(7)

向阳光,湖南临湘市人,大学文化,中学音乐高级教师,国际作者作曲者联合会(CISAC)、国际音乐教育学会(ISME)、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中国音协二胡学会、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中国诗歌网认证诗人,湖南省音乐评论委员会理事,中国音乐学院艺术水平考级优秀指导老师、今日头条优质文化领域创作者并颁授了“头条青云获奖者”荣誉证章,曾被聘为《湘江歌声》《音乐教育与创作》湖南红网(文艺)专栏作家、湖南省教科院音乐评委、岳阳师院(湖南理工学院前身)音乐系客座教授、《乐苑园丁的歌》《花语》杂志副主编。主要成就:“世界文化名人成就奖”获得者。先后在国内外发表文艺作品、音教论文、音乐评论逾千首(篇) ,500余万字。《沁园春•国庆感怀》《西江月•祖国六旬赞》《清平乐•党诞九秩感赋》《鹧古天•颂十八大》《捣练子•盛世召开十八大》《水调歌头•大美白云湖》《诉衷情•新年词话》等40余首诗词、15条语录获全球华人联合会、世界华人作家协会金奖、特等奖;《美丽临湘•组诗》(26首)获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最佳奖;《中华辉煌》等2首歌词获湖南省文联一等奖;作品荣入《全球优秀华人诗歌颂典》《古今中外名家语录精编》等6部诗歌集、名言集。《献给老师的礼物》等8件作品参加了中国国际名人研究院举办的艺术界名人作品展示会系列大展并获铜鼎奖;《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春江花月夜>赏析》等2篇美学论文荣膺“世界学术贡献奖”金奖;《摭论素质教育中的器乐教学》等10余篇论文被中宣部、教育部、中央教科所、中国教育学会评为一、二、三等奖; 8篇论文蝉联湖南省教科院一等奖; 4首歌曲获全国征歌大赛金、银奖;《我的中华》《我们拥抱春天》等100余首歌曲入选《全国教师作曲家歌曲集》(上下)《中国当代优秀校园歌曲》《甜甜的歌-教坛作曲家特别专号》等10余部歌集。著有《音乐文化与素质教育》《中外音乐史学研究》《中国音教十家优秀歌曲专集》大型声乐套曲《临湘组歌》(十乐章)等10余部,其中《音乐文化与素质教育》(课题专著)经湖南省教育厅审定,纳入全省中小学图书发行,后入选全国高校音乐教材,且被上海音乐学院编入《全国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系列教材》(专业主干课程)。此外,他辅导学生参加全国音乐知识大赛50多人次获一、二等奖,3次被中国音乐家协会音教委授予一等园丁奖;他指导学生参加全国音乐考级、省市“三独”比赛100余人取得良好成绩,10多次获中国音乐学院考级委员会、湖南省教育厅、岳阳市教育局“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他40余年来为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和中国音乐学院、武汉音院、西音、川音等10余所院校输送了大批音乐专业生。多次获临湘市人民政府、湖南省人民政府颁发的嘉奖证书。艺术成就载入《湖南文艺六十年•音乐卷》(省文联)《中国音乐家名录》(邓小平题签)、《中国专家大辞典》(人事部)等20余部历史存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