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8月9日晚间更新剧集并开启超前点播,网剧《你是我的荣耀》再次冲向新的热度小高峰,不仅十余个话题纷纷登上热搜,引发连环讨论,该剧累计播放量也达到18亿次。然而,《你是我的荣耀》虽然收视大热,却仍旧陷入了口碑两极化的黑洞,并有观众对剧作水平以及游戏比例等方面提出质疑。近年来,与游戏、电竞相关的偶像剧相继涌入市场,却往往难以借助电竞和影视的融合实现“稳赢”。究竟该如何同时赢得玩家、粉丝和普通观众的认可?这成为当下不可忽视的话题。

荣耀排行榜看不了了(累计播放量超18亿)(1)

连续登上热度日冠 但还有观众不买账

连续15天登上网络剧猫眼热度日冠的《你是我的荣耀》,无疑是当下的热播剧,尤其是8月9日晚间该剧正式开启超前点播后,热度更是进一步攀升。

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截至8月10日17时,《你是我的荣耀》累计播放量已超18亿次,并实现12次网络剧播放量日冠。另据腾讯视频公布的数据显示,该剧在开播两日后便创下“腾讯视频近两年最快破亿项目”“腾讯视频近两年电视剧首播流量峰值”等多项纪录。

在微博平台上,《你是我的荣耀》也是人们的热议话题,其中仅话题“你是我的荣耀”便已达到超30亿次的阅读量,此外8月9日晚间刚刚才出现的话题“荣耀夫妇成人式恋爱”“荣耀夫妇90秒吻戏”等十余个话题也刷屏热搜榜,多个话题的阅读量均已破亿。

尽管《你是我的荣耀》收视热度持续高涨,围绕该剧的讨论也进行得沸沸扬扬,但该剧的口碑却呈现出两极化。据豆瓣电影显示,该剧虽然尚未开分,但短评已超过5万条,且低星评论和高星评论的数量几乎持平。在众多评论中,观众对于剧中游戏元素占比是否过多的讨论尤为激烈。《王者荣耀》手游爱好者吴桥认为,剧中对游戏的还原真实,观看起来很有代入感。但从未玩过这款游戏的董宇则认为,剧中游戏元素过多,影响了普通观众的观感体验。

此外,《你是我的荣耀》对原著改编的设计与演员选择也是观众争议的领域。有观众认为,《你是我的荣耀》剧作单薄,“看着像游戏宣传片”,但也有观众认为该剧与原著重合度高,符合自己对于该剧的定位。种种议论下,《你是我的荣耀》陷入了口碑两极化的处境。

受众群体多元引分歧 热度难换高口碑

从《你是我的荣耀》各异的观众评价中可以看出,之所以口碑不一,与观众本身代表着不同身份有关,既有游戏玩家群体,也有纯粹的都市爱情剧爱好者,还有演员粉丝等,每一类群体均有自己的评价角度与看重的领域,导致评价差异明显。

对于游戏玩家而言,电竞行业从业者谭子涵认为,影视剧要想赢得电竞用户的喜爱,作品必须对游戏足够尊重,“比如去年的《穿越火线》对游戏场景的还原度就很高,因此获得很多游戏老玩家的认可”。而原著粉林女士则表示,自己最看重是否还原了原著中的高能情节,若有新添加的元素也需符合原著本身的节奏。此外,还有其他普通观众认为,影视剧能否讲述一个完整且有新意的故事至关重要,若逻辑或人设存在漏洞,便很难持续看下去。

鸿火影视公司制片人甘琳认为,这是电竞影视化改编常常面临的难题,即如何在玩家和普通观众之间取得平衡,“电竞的东西太多、太专业,会让普通观众难以沉浸在剧中。但电竞元素太少又会被玩家唾弃,且容易做得不伦不类。让角色立住,让不玩游戏的人也能感受到游戏里的激情和电竞选手的复杂情感,才能赢得观众喜爱”。

针对《你是我的荣耀》当下的口碑反馈,北京商报记者联系剧方,截至发稿时暂未得到回应。

游戏与影视融合成趋势 专业和破圈需兼顾

不可否认的是,近年来将游戏、电竞等元素与影视融合,是影视市场的发展趋势之一。仅在今年,截至目前便已有《你是我的荣耀》《你微笑时很美》等作品上线播出。而在前两年,包括《穿越火线》《亲爱的,热爱的》《陪你到世界之巅》《全职高手》在内的影视剧则纷纷开播。

值得注意的是,不只是《你是我的荣耀》,其他相关题材影视剧开播后,高热往往是普遍情况。以《亲爱的,热爱的》为例,该剧开播一周后微博话题阅读量便已突破34亿次,而《陪你到世界之巅》则开播第二日便实现播放量突破1亿次,此外,《全职高手》的累计播放量则接近40亿次,让该类题材的影视作品实现更热的发展势头。

甘琳表示,电竞元素本身就可能吸引庞大的玩家群体,再加上当红明星的流量加持,开播后可以迅速打开国民度,“《你是我的荣耀》这次引起的收视热潮,包括近两年《全职高手》《穿越火线》等作品的爆红,都充分证明了电竞影视化改编的市场潜力”。

然而,目前创作人员也必须考虑如何摆脱游戏、电竞题材影视剧所面临的质疑与市场挑战。在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陈立强看来,游戏、电竞题材受众比较明晰,主要是青少年群体,其中包括游戏玩家和饭圈粉丝等不同群体,使得题材作品在特定时段播出时能引起相应受众群体内的广泛关注,使得游戏、电竞影视化正在经历持续的市场上升期,而且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但影视作品专业性是第一的,必须尊重身处行业内的特定观众群。但是创作者也要寻求破圈,扩大受众面,通过改进叙事手法,用故事打动观众。

北京商报记者 郑蕊 实习记者 苏梓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