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画家他是画家齐白石的弟子,自幼喜爱绘画,13岁时学画山水晚年用笔趋于老辣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代表画作有《漓江胜境图》《万山红遍》等;代表画集有《李可染水墨写生画集》《李可染中国画集》《李可染画牛》等,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三年级语文下册水墨画预习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三年级语文下册水墨画预习题(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三年级语文下册水墨画预习题

作者简介

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画家。他是画家齐白石的弟子,自幼喜爱绘画,13岁时学画山水。晚年用笔趋于老辣。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代表画作有《漓江胜境图》《万山红遍》等;代表画集有《李可染水墨写生画集》《李可染中国画集》《李可染画牛》等。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明确:画山水,最重要的问题是“意境”,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2、作者认为“意境”是什么?作者是怎样阐释的意境的概念?

明确:作者认为“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

作者通过列举山水画和“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的区别,阐释山水画的意境。

3、本文论述山水画的意境,第3、4段,作者列举的李白和毛泽东的诗,其目的是什么?注:十六字令三首一九三四年到一九三五年

【其一】山,快马加鞭未下鞍①。惊回首,离天三尺三②。

【其二】山,倒海翻江卷巨澜③。奔腾急,万马战犹酣④。

【其三】山,刺破青天锷未残⑤。天欲堕,赖以拄其间⑥

明确:列举《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诗句。说明诗歌的意境是怎样融入到自然环境中去的。即情与景的结合。

列举毛泽东的《十六字令三首》,进一步说明了“写景就是写情,诗画有了意境,就有了灵魂。

4、文章第五段有什么作用?

明确:一问一答,自然过渡。引出对“意境”产生原因的论述。

5、怎样获得意境?

明确:要深刻认识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

6、分析第第六段的论证思路。

7、第8自然段谈了哪几层意思?请总结一下。

明确:(1)中国画不强调“光”,而注重长期观察、表现精神实质的结果。

(2)如果一位画家真正力求表现对象的精神实质,那么一棵树,就可以画出一组好画。

(3)每一处风景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特色,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才能获得独特的意境。

8、依据课文,说说意境与意匠有什么关系。

明确:“意境”是绘画的内涵,“意匠”则是绘画的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两个关键,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由此可见,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9、作者在谈论山水画的意境时,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呢?试举例分析其作用。

明确:(1)举例论证:

①第3、4段:列举《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诗句,说明诗歌的意境是怎样融入到自然环境中去的。列举毛主席的《十六字令三首》,进一步说明“写景就是写情。诗画有意境,就有了灵魂。

②第6段:作者以白石老人画虾为例来具体论证“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的观点,增强了说服力。

③第7段:作者举毛泽东《沁园春》的例子,说明只有有了胸怀和思想的高度境界才能写出高于现实的诗词,从而说明作画与写诗一样要高于现实的道理,用作诗词来谈作画,是化抽象的道理为生动形象的例子,便于读者接受。

④第8段:通过列举画松树和苏州四棵古老的柏树的例子,论述了山水画的意境是靠长期观察,从中获得对这一对象的独特的认知和思想感情,然后经过创造意境而获得灵秀的山水画。

(2)道理论证:

①第8段:作者引用四川人的话“峨眉天下秀,夔门天下险,剑阁天下雄,青城天下幽”,有力地论证“每一处风景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特色”的观点,进而论述了画作要力求表现对象的精神实质,创造出鲜明意境,增强说服力。

②第10段:作者引用杜甫的名句,有力地论证“要苦心经营意匠”的观点,增强说服力。

(3)对比论证:

①第8段:作者以画松树为例,把五代画家荆浩长期观察画松“始得其真”的事例,与一位出外写生的作者短暂观察画松浮光掠影的事例作对比,突出强调了只有重视长期观察才能深刻认识对象,创造出鲜明的意境,增强了说服力。

9、文章第2段“如果片面追求自然科学的一面,画花、画鸟都会成为死的标本”一句中“片面”二字能否去掉?为什么?

明确:不能去掉。“片面”指偏于一面,不全面。这句话的意思是,山水画必须追求自然科学的一面,讲究“自然地理的准确性”,但又不能作为全部的追求。如果去掉,意思就会变成山水画可以不顾客观实际了,与事实不符。“片面”一词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自我检测

阅读课文1~4段,回答以下问题。

画山水,最重要的问题是“意境”,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什么是意境?我认为,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不用说,它当然要求包括自然地理的准确性,但更重要的还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悟,见景生情,景与情要结合。如果片面追求自然科学的一面,画花、画鸟都会成为死的标本,画风景也缺乏情趣,没有画意,自己就不曾感动,当然更感动不了别人。

在我们的古诗里,往往有很好的意境,虽然关于“人”一句也不写,但是,通过写景,却充分表现了人的思想感情,如李太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句: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里包含着朋友惜别的惆怅,使人联想到依依送别的情景:帆已经远了,消失了,送别的人还遥望着江水,好像心都随着帆和流水去了……情寓于景。这四句诗,没有一句写作者的感情如何,尤其是后两句,完全描写自然的景色;然而就在这两句里,使人深深体会到诗人的深厚的友情。

毛主席的诗句,意境是很深的。如《十六字令三首》,每一首都是写景,每一字都是说山,但每一首、每一字又都充分表达了人的思想感情。三首词分别体现了山的崇高、气势和力量,这里并没有直接描写人,实际上都有力地歌颂了人,歌颂了人的英雄气概。古人说“缘物寄情”,写景就是写情。诗画有意境,就有了灵魂。

1、第1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认为怎样画画才能感动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3段举古诗的例子有什么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何理解文中的画线句?

诗画有意境,就有了灵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总领全文,提出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的观点。

2、既要准确描绘自然地理,又要充满画意。

3、作者举李白的诗,分析其中包含的情感,让读者感受到诗中的意境。作者以古诗情寓于景为例,来说明意境对诗画的重要性。

4、作者认为,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无论是诗歌还是山水画,只有做到情寓于景,才能感动别人,也就有了灵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