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充电开始进入大众眼中,很大程度上归功于 Apple。

在 2017 年,Apple 发布三款新机——iPhone 8、iPhone 8 Plus、iPhone X。这是 iPhone 首次全系搭载无线充电功能,通过了 Qi 认证,配备 7.5W 无线快充,此后机型均支持无线充电。

依托于 Apple 强大的行业领导力,在那以后,支持该功能的手机越来越多,无线充电技术也开始发展起来。

无线充电真的重要吗(不得不说的事儿)(1)

尽管时间过去了几年,在今天无线充电作为更便捷的充电体验,收获的用户评价却是褒贬不一。有人大为赞赏,也有人持鸡肋论。

事实上对于无线充电背后的原理,很多消费者并不清楚,也就间接导致了一些认知上的「误区」。今天我们就来浅析一下无线充电背后的原理,以及对大众容易造成的疑虑进行解惑。

(当然我们主要讨论的是手机及其周边设备上的无线充电。)

还是老规矩,先阐明一下——

什么是无线充电?

应用在手机上的无线充电主要为电磁感应式。整个工作组通常包含发射端和接收端,对应的就是无线充电器与手机内部的线圈。

它的原理是【电生磁,磁生电】。

无线充电真的重要吗(不得不说的事儿)(2)

这就是物理知识了:电和磁场在一定条件下其实是能够互相转换的。

充电发生的流程为:

在无线充电基座(无线充电器)里,一定功率的交流电引发磁场变化,因为电磁感应的存在,手机内部的线圈感应到磁场的变化,就会在线圈内形成电流,继而实现给手机电池充电。

整个过程无需给手机插入电源线,但别搞错,发射端的充电器依然是需要插入电源线的。

无线充电真的重要吗(不得不说的事儿)(3)

也就是说,「电」只存在于充电器与手机内部,对于中间空气层,用来转换的能量以「磁」的形式而存在。

无线充电的「优」与「劣」

首先我们要知道,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无线化」的发展是大势所趋,它代表的是未来的方向。

因为相比有线,无线能够给予更大程度上的设备自由,在空间上就减少了限制,当发展到更成熟时,就是便捷与效率的双重提升。前提是更成熟,无线化的发展显然是任重而道远的。

无线充电真的重要吗(不得不说的事儿)(4)

优势:

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是,作为 PMA 联盟之一的星巴克就计划在自家店内设置无线充电板,为顾客提供充电的便利性,而 PMA 联盟是目前致力于打造无线充电标准统一的联盟之一,另一个是 WPC 联盟,就是我们熟知的 Qi 标准的建立者。

无线充电真的重要吗(不得不说的事儿)(5)

无线充电真的重要吗(不得不说的事儿)(6)

无线充电在公共区域的使用前景是十分广阔的,星巴克只是这块蓝图中的缩影。

说到配件,随着 Apple 磁吸功能 MagSafe 的到来,无线充电配件的市场就更加热闹非凡,你可以看见很多衍生出的独具特色的产品,不仅仅是无线充电宝。

这在无形中拉动了多个产业的需求,而对于消费者而言,也增添了更多的使用体验,我们仍未知道——

在未来,无线还会与何种设计何种材料发生何种「化学反应」。

至少我是满怀期待的。

无线充电的技术出现得很早,只是在近几年才有了明显的进步,不得不承认它依然存在着诸多限制。

无线充电真的重要吗(不得不说的事儿)(7)

劣势:

很多人最关心的问题应该是,无线充电的效率太低,充满一部手机的时间几乎回到了几年前的有线水平。

首先是由于充电原理的限制与统一标准的艰难,前几年无线充电的技术提升进程相当缓慢,这一点其实在 2020 年前后开始有了跃进式的突破——

华为、小米、一加等国内手机厂商纷纷刷新无线充电的功率上限,目前已经达到了 50W 快充的大面积商用,其他品牌的跟进或许就在不远的将来。功率的问题解决了,与之而来的就是发热问题。

无线充电真的重要吗(不得不说的事儿)(8)

无线充电真的重要吗(不得不说的事儿)(9)

无线充电真的重要吗(不得不说的事儿)(10)

不过厂商们也不是没有对策,对于高功率的无线充电器,加设散热装置(比如风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热量堆积的问题。

但我们要知道,不同于有线充电的主要在充电口温度上升,无线充电的原理会导致直接在电池端的温度上升,而电池是对温度十分敏感的器件,根源性的较高温度对于其寿命的影响是更加明显的——相对于有线。

所以会有用户发现,长时间地使用无线充电的手机电池会比有线更不耐用,或者说电池健康度下降更快。

这是目前一定会存在的问题,但也不是说消耗猛如虎,在正常的范围内,具体到个人就看用户是不是容易接受了,如果是一部手机打算用 5、6 年的,那可能会有更大的意见。

无线充电真的重要吗(不得不说的事儿)(11)

一些消费者存在的疑虑

Q:无线充电既慢又热?

A:这个我们在上面就已经解答过了,市面上存在大功率的无线充电产品,而对于以 Apple 为代表的保守型企业,也达到了 15W 左右的水平,不能说非常慢,当然跟有线比有着较大的差距。

而发热的问题确实是存在的,因此设备内部存在相应的降温措施,比如最大功率持续时间并不是全程,也比如外置的散热装置(常见于立式无线充电器)。

另外,我们最常用的 Qi 标准的目的是在各种充电板与便携式设备之间实现互操作性,苹果、三星等品牌均为该联盟成员。Qi 标准明确规定了温升要求,因此在该认证下的产品安全性也有了保证。

Q:无线充电有辐射吗?致癌吗?

A:给手机无线充电会产生一定的辐射,但在有质量保证和使用正确的前提下,这种辐射对人体几乎没有危害,更不会致癌。

一方面,在无线充电时,磁场是封闭的,对外界辐射很小;另一方面,只要是经过国家 3C 认证的产品,都会经过严格的检查,其产生的辐射也必须符合一定的标准,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Q:各种电子产品产生的辐射会叠加吗?

A:电子产品都有辐射,但只要符合国家 3C 认证的标准,就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至于辐射叠加,需要符合很严格的条件,在日常生活中,‘1 1=2’或者‘1 1>2’的情况几乎没有,各种电子产品产生的辐射会相互干涉,但并不会相互叠加,在很多情况下甚至会相互抵消。

就比如说有很多人同时向湖面扔石子,每一颗石子都会形成水波,但这些水波并不会叠加成巨浪,辐射不会叠加也是这个道理。

无线充电真的重要吗(不得不说的事儿)(12)

我们知道很多用户秉持的态度是:无线充电无用论。效率低,卧式充电座还不能让手机边充边用,这些点毋庸置疑会给一些用户造成困扰。我们说无线充电现阶段确实依然存在诸多限制,但它的存在与有线并不冲突。

因为无线充电能够带来的,是一种「无意识充电」的生活方式。

它的主要定位,存在于工作生活中的碎片化时间。上班时随手一放,用户继续工作,手机无声无息积累电量,也不用刻意地去追求充电速度,而电量也能够保持在战备状态,这是无线充电带来的无意识体验。更何况现今包括磁吸在内的各式形态,在一度程度上解决了浏览信息效率的问题。

摆脱线缆,不用刻意,随时准备,随时可用。随着将来功率与充电距离的提升,我们相信这是一种愈发舒心的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