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个丝路遗址(别具一格的丝路大历史)(1)

《丝绸之路——从蓬莱到罗马》 高洪雷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丝绸之路——从蓬莱到罗马》的封面上是一匹奔马,马身从蓝色渐变到黄色,马缰处是一幅地图。设计者的匠心完全贴合书名所辐射的恢弘图景。这是一本切口小、历史空间宏阔的书,以唐代快马从东到西的旅程为结构,以四位历史人物的马背观察为视角,尽览沿途城市的历史,带读者领略从海上丝路到陆上丝路的文明余晖。

作者高洪雷,近些年一直致力于少数民族历史、西域历史的文学普及工作,他的代表作《另一半中国史》长销十余年,开创性地提出了在以中原为核心的常规历史书写之外,还有站在少数民族角度的“另一半中国历史”。他的《大写西域》《楼兰啊,楼兰》等作品,着眼于丝绸之路在西域的产生及繁盛,着眼于中国西部的地理历史之谜,在严谨史料的基础上,用灵动的笔触为读者普及那略显神秘的历史,为读者建构了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西部原乡。

《丝绸之路——从蓬莱到罗马》的新意首先在于路线的选择。高洪雷笔下的丝路起点,既不是我们从前从历史课本上熟悉的西安,也不是2014年丝绸之路入选世界文化遗产时,作为起点与长安一起被写入官方文件的洛阳,而是在许多国人心中沾着仙气的山东蓬莱。依照多数学者的观点,古代丝绸之路主要有四条,这本书讲述的是在北纬33度到41度之间飘荡的那一条北方陆上丝绸之路主干道。本书采纳“山东蓬莱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起点,也是陆上丝绸之路的东部起点”这个学术论断,在大量史料考证和吸取相关学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沿途15个城市为节点,重点讲述唐代丝路在贸易沟通、思想沟通、文明交往和文化融合等方面的历史作用,兼及汉代及其他时期的丝路历史。这些城市包括:蓬莱、洛阳、长安、敦煌、高昌、碎叶、怛逻斯城(塔拉兹)、康国(撒马尔罕)、大夏(巴尔赫)、木鹿(马里)、泰西封、缚达城(巴格达)、安条克(安塔基亚)、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罗马。罗马作为西欧文明的中心,通过丝绸之路与东方紧密相联,是丝绸之路作为贸易之路、文化之路的西方象征。中国社科院古代史研究所中外关系史研究员李鸣飞十分赞同高洪雷突破固有思维,将笔下丝绸之路的起点放在蓬莱的做法,她从元史研究的专业角度举出例证,元朝的长春真人丘处机就曾从山东出发踏上丝绸之路。

本书的新意还在于主人公的选择——日本使者高元度、大唐高僧玄奘、被俘虏的杜环、班超的副使甘英,四人中除玄奘之外的三人,恐怕许多人都不甚熟悉。高洪雷让读者的视线追随行走在这条干道上的这四个人物,210天的旅程中,丝绸之路渐渐显露出立体的样貌。(柯罗)

我与丝路

高洪雷

《天方夜谭》和《西游记》

我曾经被两部小说深深吸引。

一部是阿拉伯民间小说《天方夜谭》,倒不是因为马云先生的公司名称源于小说中“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的故事,而是因为小说的背景是阿拔斯王朝时期的巴格达,小说里的主要人物都实有其人,其中就有喜欢在夜间化装出行的哈伦,他是我很欣赏的一个帝王。

一部是中国神话小说《西游记》,说实话,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四人,我一个也不喜欢,真正吸引我的,是九九八十一难,那可是大到一个民族、小到一个人都必须经历的,少一难都不可能抵达辉煌的终点。而且,与小说中人妖不分、唉声叹气的唐僧不同,现实世界里孤身前往印度取经的玄奘,拥有钢铁般的意志、大海般的智慧、流水般的韧性、普罗米修斯般的胆魄,是我最佩服的人。

因此,我一直期望穿越时空的隧道,像玄奘一样冒死远行,甚至可以像杜环一样被押着西去,前往远方拜会巴格达的哈伦和罗马的恺撒。也就是说,我想写一部关于丝绸之路的书。

从蓬莱到罗马

丝绸之路,是人类创造的最曼妙的词汇之一,也是当今世界公认的热词。依照多数学者的观点,古代丝绸之路主要有四条:一条是贯穿日本海、黄海、东海、南中国海、印度洋、阿拉伯海、波斯湾、红海、地中海的海上丝绸之路;第二条是沿北纬50度线,跨越蒙古草原、准噶尔草原、哈萨克草原、俄罗斯草原、乌克兰草原、匈牙利平原的远古草原丝绸之路;第三条是从中国的中原地区出发,经四川、云南、缅甸、印度,前往中亚、西亚和欧洲的南方陆上丝绸之路;第四条就是在北纬33度到41度之间飘荡,从中国启程,出河西走廊,经塔里木盆地、费尔干纳盆地、伊朗高原、美索不达米亚前往罗马,直线距离12000公里的北方陆上丝绸之路主干道。我所要讲述的,就是这条主干道。

它之所以成为主干道,是因为在这个地理维度上,气候宜人,雨量充沛,地势平缓,沿线分布着许多河流、绿洲和富庶的国家,是古代商品交易、文明交汇、宗教传承的黄金线路。但是,由于战争阻隔、气候变化等原因,它在不同时期又分出许多岔道,沿线的城市也有很多,这就给笔者增加了讲述的难度。

因此,我决定重点讲述唐代丝路及其沿线的15座城镇,兼顾汉代和其他时期的丝路。

我所书写的15座丝路古城,再也不复曾经的辉煌,而且接近半数被战火摧毁了,被岁月湮没了,被人类遗弃了,现代读者对它们知之甚少,有的甚至闻所未闻。但无一例外,它们都有着显赫的身世,跌宕的过往,惊艳的传奇;都是远古民族迁徙的福地,稀缺商品交易的平台,各大文明交汇的天堂;部分城市还曾经是世界文明的伟大中心,引领过数百年的风骚,左右过人类文明的进程,决定过世界历史的走向。因此,我们有必要再次走近它们,重新审视它们,永远记住它们,起码也应该知道它们。否则,我们就对不住这些曾赋予我们的祖先以无限希冀的城市。甚至,会有数典忘祖之嫌。

故事的脉络,我准备交给行走在这条干道上的几个人物——日本使者高元度、大唐高僧玄奘、被俘虏的杜环、班超的副使甘英。

但需要提示读者的是,整个行程需要讲210天,因为按照唐代马队的行进速度,他们一天只能走70公里。而且遇到大海,需要换乘帆船;遇到大漠、高山,还要下马步行。210天,是行程紧凑,却可以兼顾地理风光、历史风云和文化多元的旅程,是走笔丝绸之路的一种最充实又最丰富的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