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考虑一下,要不要再救她一次?”2022年3月,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小余再次接到四川省红十字会的电话,对方称她之前捐献造血干细胞帮助的4岁小女孩病情恢复不好,希望她再帮助孩子一次。这一次,小余依然没有犹豫,于4月20日再次为小女孩捐献淋巴细胞。
读本科时,小余曾捐献过一次造血干细胞给中华骨髓库。两年之后的2021年,四川省红十字会联系上她称其与一名4岁小女孩配型成功,希望她能为小女孩捐献一次造血干细胞。当时,她不顾家人反对,毅然选择帮助小女孩。
小余
这一次,小余又选择捐献淋巴细胞,挽救这个年仅4岁的小女孩。在她看来,这就是一次很普通的善举。
4月25日,24岁的小余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她很高兴能帮到孩子。在回给小女孩的信中,她写道:“命运让我和你联系在了一起,因为你的存在才会让我显得如此特别……遇见你,是我这24年的人生中最幸运的一件事……期待早日收到你的好消息,爱你。”
第一次捐献:
点燃新生的希望
为患病小女孩捐献造血干细胞
2021年8月25日,正在四川万源市老家的小余突然接到四川省红十字会的电话,称通过中华骨髓库发现她的血型和四川一名患病的小女孩匹配成功,希望她能为女孩捐献一次造血干细胞。
家人得知后都反对,害怕她身体上吃不消。但小余告诉家人,自己在读大学时作为志愿者已向中华骨髓库捐献了一次造血干细胞。父母这才同意了。
随后,小余积极配合,顺利完成了高分辨血样采集、体检、注射动员剂等流程。
去年11月1日8时许,小余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历经4个多小时,完成了201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采集,点燃了4岁小女孩重获新生的希望。
第二次捐献:
要不要再救她一次?
再次捐献124毫升淋巴细胞悬液
2022年3月22日,已是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的小余,再次接到四川省红十字会的来电,称小女孩病情恢复得不是很好,希望她再次为孩子捐献淋巴细胞。
四川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问:“你考虑一下,要不要再救她一次?”小余没有丝毫犹豫,当即同意,随即向学校请假打算前往成都。
小余的信和淋巴细胞悬液放在一起
“原计划是自己到成都体检直接捐献,但考虑到疫情,学校红十字会与南京市红十字会、四川省红十字会协调,决定由学校陪同我在南京完成体检和捐献。”小余告诉红星新闻记者。
4月20日中午,在南京明基医院,经过3个小时的采集,小余成功捐献124毫升淋巴细胞悬液,通过志愿者送往小女孩所在医院。
素未谋面的缘分:
“遇见你,是我这24年的人生中最幸运的一件事”
半年里,两次为同一名小女孩做捐献……小余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她感觉两人的命运因此系在了一起。她很在意小女孩的病情,但因“双盲”原则,作为医学专业的她更懂得相关政策,不打听,不询问。据了解,在我国,器官捐赠采用“双盲原则”,捐受双方互不知晓对方信息,造血干细胞捐赠也参照此原则。
小余说,在第一次捐造血干细胞时,曾收到志愿者带来的患者家属的一封信,很简单,“本以为不会再有小女孩的消息”。
感谢信
但在第二次捐献前,她再次收到小女孩父母的一封感谢信,信中写道:“第一次捐献给孩子带去生的希望……干细胞移植不到三个月,孩子病情再次复发……我们不能也不想放弃……再次联系到你……对你的再次援手表示万分感激。”
小余告诉红星新闻记者,看到这封感谢信后,虽然素未谋面,但她能感受到小女孩父母的迫切希望。
随后,小余也给小女孩回了一封信,她写道:“命运让我和你联系在了一起,因为你的存在才会让我显得如此特别,让我的人生多了一份精彩……遇见你,是我这24年的人生中最幸运的一件事……期待早日收到你的好消息,爱你。”
小余写给小女孩的信
小余说,因为家里很多亲戚都是医生,所以自己也选择了医学专业。两次捐献也让她更懂得了一名医务工作者的意义和存在,“因为她(小女孩)的出现,才让我显得如此特别,也让我进一步懂得了要去尊重每一个生命”。
红星新闻记者 张杨 摄影 王平
编辑 张莉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