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开头:本人非佛教中人,本文亦是一点世俗浅见,绝无冒犯之意。如有冒犯,还请见谅!

真正的如来佛祖大战假的如来佛祖(如来不一定是佛祖)(1)

“如来”究竟是什么?

“如来佛祖”或“如来佛”这个词的误用,大概是受了《西游记》的影响。其实,“如来”只是佛中的一种德号,并不特指佛教创始人(即佛祖)释迦牟尼。类似的,你也可以说燃灯如来,弥勒如来。

真正的如来佛祖大战假的如来佛祖(如来不一定是佛祖)(2)

明 | 释迦摩尼画像

按佛教的说法,佛共有十种德号,包括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

对于佛与如来的关系,就好比某个事物具有某个特质,你可以用这个特质代表这个事物,但你不能说这个特质就是这个事物。也就是说,“如来”与“佛”只能取其一,合在一起就会造成重复,非佛教中语。

真正的如来佛祖大战假的如来佛祖(如来不一定是佛祖)(3)

另外,我国对于“如来”这个佛德号的翻译也很有意思。先说“如来”的原意,“如来”的印度梵语是Tathāgata,音译为多陀阿伽陀,重点在“如”字之上,指的是佛教中的“真如”之道,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自身实践积累“真如”之道,可以成佛;另一种是通过传播“真如”之道,也可以成佛。

听上去似乎有些难以理解,于是我们就用了“如来”这个词来翻译Tathāgata:如同要来,但还没有来,可始终要来。与之类似的,还有一个“如丧”:如同要丧,但还没有丧,可始终要丧。《金刚经》上说:“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我看是受了翻译的影响。

真正的如来佛祖大战假的如来佛祖(如来不一定是佛祖)(4)

柳公权 | 《金刚经》碑帖

再者,请看“佛”这个汉字:“弗人”。真是不得不佩服祖先的智慧。

中国佛道之争

众所周知,佛教于东汉明帝时期传入我国,东汉末年开始流行,在当时的贫苦百姓当中影响尤大。张道陵有感于此,依托于道家,在同一时期创立了道教,目的不言而喻。

真正的如来佛祖大战假的如来佛祖(如来不一定是佛祖)(5)

张道陵画像

鲁迅在《而已集·小杂感》里说:“人往往憎和尚,憎尼姑,憎回教徒,憎耶教徒,而不憎道士。懂得此理者,懂得中国大半。”什么意思?说穿了,道教与道家不同,道教是入世的,也为世俗生活服务。反倒是早期的佛教有些出世,戒律太多。

道教世俗到什么地步呢?生老病死、婚丧嫁娶,它都管。包括道教里的各路神仙,都是世俗精英份子的化身,如太上老君、南华真人、门神秦叔宝以及尉迟敬德者,无一例外。《封神榜》就颇暗此法。

真正的如来佛祖大战假的如来佛祖(如来不一定是佛祖)(6)

佛教里把和尚死了叫“圆寂”,也叫“坐化”(鲁智深六和寺坐化),道教对应就弄一个“羽化”。你是“坐化成佛”,我则“羽化成仙”。所以,在早期,道教与佛教在我国的影响力几乎是不相上下的。

后来,佛教看破了道教成功的法门,也安排一位佛来入世,即弥勒佛。你看弥勒佛的形象就明白了!自此以后,道教生存空间越来越小,转而流向命理堪舆之用。

真正的如来佛祖大战假的如来佛祖(如来不一定是佛祖)(7)

弥勒佛画像

不过,近些年来,佛教似乎入世入得有些过分,人们又开始憎和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