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10月5日讯(见习记者曾凌轲 记者刘闪)10月2日上午,从汉口发往十堰的G6813次列车即将发车。离发车时间还有半小时,汉口火车站17号检票口前零零散散的坐着候车的乘客,阮先生也是其中之一。他轻松地划着手机看老友给他传来的照片,身旁是他的黑色双肩包,里面装着几天换洗的衣服和一个水杯。当天,他要坐高铁回老家十堰参加朋友儿子的婚礼,“昨天买的票,9点的车,11点半到十堰,正好赶上午饭。”阮先生笑着说。

十堰会不会规划到外省去(十堰人26年回家路)(1)

从22岁第一次到武汉来采购机械设备,到后来在武汉成家立业,阮先生过往26年的人生有不少时间都花在归乡路上。但如此这般轻松的心情,过往并不常见。

十堰市位于湖北省的最西端,武汉位于湖北省东部,十堰到武汉需要横跨大半个湖北省。450公里的里程开车需要5个小时,而90年代的绿皮火车需要行驶18个小时才能将乘客从武汉送抵十堰。每次动身对阮先生来说都是一桩需要提前策划的“大事”。坐在飞驰的列车回乡,阮先生不免流露出一丝遗憾,“当年如果有高铁,也许还能赶回去见母亲最后一面。”

背包当凳子 硬挺十几个小时

“武汉到十堰之间的情况我最了解。”曾在公务机构做过司机的阮先生说。26年来,他无数次往返武汉和十堰之间。有时是出于工作原因开车接送他人,更多时候是自己坐火车回家。

他还记得,1992年他第一次坐火车来武汉。“那时是绿皮火车,站票、坐票都是两块五一张,”阮先生说,第一天晚上上车,第二天下午才能到。

记忆中的火车之旅给他最大的感受就是“难受”,十几个小时全靠“硬挺”。阮先生记得,由于十堰不是始发站,上车之后要等人下车才有位置可以坐。但是人太多了,阮先生经常找个空地把背包放下当凳子。“车厢挤挤攘攘,动弹不得,空气也不好。”阮先生说。为了减少活动,他干脆不吃不喝。

1994年,阮先生开始在武汉工作,往返武汉和十堰之间更加频繁。“94年有了特快列车。虽然叫‘特快’,但也要8个小时。我一般一个月挑一个周末回去,时间特别赶。”阮先生说,每次周五晚上上车,周六上午到。周日晚上11点,又要上车赶着周一去武汉上班。由于在火车上睡眠不好,回到家还要补个觉才能恢复精神。

开车也不轻松。上世纪90年代,如果开车送人去十堰,早上7点出发走国道,中午还要在襄阳停下休息,吃完午饭再上路。

2小时随心往返 儿时的朋友又回来了

2010年前后,武汉到十堰之间有了更快的选择——动车。只需要4-5个小时,就能从汉口站到达十堰东。虽然,回老家的时间压缩,但买票仍然是阮先生心中的一大难事。逢年过节,阮先生提前几个月就要开始筹划买票的事情,“托关系、找黄牛,什么办法都试过。”阮先生回忆。

“以前往来太费时间,十堰有亲戚聚会、朋友生日,说放下也就放下了。”阮先生说。“现在每个月总要回去几趟。和老家的朋友、战友联系又渐渐多了起来。”

2019年年底汉十高铁通车后,朋友邀请阮先生回十堰参加孩子的周岁饭局。阮先生下班后赶上19点发车的高铁,21点半就出现在了饭局后的KTV中。“当时赶车没吃晚饭,但因为买的商务座,车上还有免费的茶点和牛奶。”阮先生说。上一次回十堰是9月28日,回家参加朋友父亲的葬礼。

聊起回家的漫漫路程,阮先生感叹,2012年医院突然通知他母亲病危。当时看了最近的动车票也在1小时后发车,急着借车开回去最少也要五、六个小时。最后他无奈之下选择了坐动车回家。“如果当时有高铁,像现在这样半小时一趟,随时可以走,最多3小时到家,也许还能见上母亲最后一面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