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分人物关系(在以士族关系为主的汉代没有地方士族关系,诸葛亮能成事?),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南阳卧龙岗和襄阳隆中?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南阳卧龙岗和襄阳隆中(南阳市对南阳郡邓县隆中)

南阳卧龙岗和襄阳隆中

一、部分人物关系(在以士族关系为主的汉代没有地方士族关系,诸葛亮能成事?)

1、诸葛亮山东人,随叔父避难于荆州(汉代名不是现在的荆州),荆州下辖七郡属(江夏桂阳与武陵,零陵南郡长沙国,不能独漏南阳郡)在其叔父离世后,隐居南阳郡邓县隆中(邓县是南阳郡37县之一)以待明主。

2、隐居期间,拜师于司马徽(水镜先生),水镜先生故居位于(今南漳县水镜庄)。

3、其岳父黄承彦,其妻子黄月英(襄阳人,家具黄家湾),黄家湾与隆中直线距离约4公里左右。

4、水镜先生告诉刘备;伏龙凤雏得一人可得天下,伏龙(诸葛亮),凤雏(庞统),庞统(襄阳庞公人)。

5、刘表(荆州牧),诸葛亮夫人的姨夫,也就是诸葛亮姨夫,刘表大儿子刘琦与诸葛亮夫人为亲表兄妹,才有(上房抽梯)的典故,其他如蒯越基本都和诸葛亮有亲戚关系。

6、其他如马良,马谡,杨仪,廖化等襄阳人,也是随诸葛亮入刘备帐下。

7、外地名人记载;孟公威游学襄阳时(公威思乡欲北归,亮曰;中国多士大夫,遨游何必故乡邪)。

二、汉末襄阳的历史地位

1、刘表领荆州牧迁牧首府于襄阳城,下辖七郡属,安流民,办学堂,亲士族,襄阳行政及社会安定(这是历史资料记载且毫无疑问的)。

2、由于数十万人迁往襄阳,城池已经不能满足居住,于是人们往城外及周边居住,徐庶(今襄阳万山),司马徽(南漳),诸葛亮(今襄阳隆中汉南阳郡邓县)等等。

3、而刘表荆州牧治下南阳郡部分已经脱离荆州治下(公元196-199年曹操与张绣宛城争夺战,宛城南阳郡37县之一),刘备投奔刘表后被安置与新野(新野南阳郡37县之一)防备曹军,也有刘表防备刘备之意,(该事情见三国志张绣传及先主传)。

三、樊城,新野,蔡阳,筑阳,中庐,邓县,宛城(南阳郡属县城),新中国成立后名称;

1、宛城(今河南南阳市),汉代名为宛城,于隋朝更名为南阳县,与南阳郡同名,新中国成立后,南阳县,新野县,邓州,淅川县等合并成立南阳市。

2、新野县(汉代为南阳郡属县),历史新野一直为独立城池,新中国成立归入南阳市。

3、樊城(南阳郡37县城之一,今襄阳市樊城区部分区域),邓县(原南阳郡邓县,今襄阳樊城区部分区域),蔡阳(原南阳郡37县之一,今枣阳市航天英雄聂海胜家乡),筑阳县(南阳郡37县之一,今襄阳谷城县部分),中庐县(南阳郡37县之一,今南阳县与谷城县部分区域),由此可见,南阳郡分家后,一部分归襄阳市,一部分归南阳市。

四、诸葛亮到底隐居何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科书对于出师表的解释;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南阳;汉代为郡属,指的是南阳郡邓县隆中,今襄阳西隆中)

2、而现在争议主要集中在“南阳”二字,上述已经进行了解释,汉代只有南阳郡,而无南阳城(更不存在互指或代指,见本人上篇文章,代指的逻辑问题)

3、以人物的社会关系及军事(实际控制的城池)等综合条件分析,南阳郡邓县(今襄阳隆中实为躬耕地,因为汉代无南阳县)

五、躬耕地的争议从来来,意义在哪里?

1、争议应从元代而来(元以前均无任何异议)为何,因为元代正式取消南阳郡,南阳县成为了唯一的南阳,后篡改历史资料,把襄阳隆中复制到宛城(今南阳市),随后争议到现在。

2、这个争议最大的特点;就是行政区的改变及城池的更名,从而使的原本唯一的东西变成了有争议的话题。

3、那么争议的意义在哪里呢?准确的来说旅游经济,城市名气等因素作怪,襄阳为前面古城这个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南阳市就不同了,他必须要打造自己是千年古城的名气(不能让人说是更名的)。

4、了解到利益点,就可以很明白其实本没有事情,但是某地为了经济利益,罔顾事实,造谣污蔑襄阳,又不承认历史的变迁。

总结;历史本是有迹可寻,有完整的记录及佐证资料,我们应该学习的是古人的精神,而不是为了经济利益只要古人的名气,诸葛亮一心匡扶汉室,忠心与刘备,鞠躬尽瘁于自己的理想,清洁廉明这些才是我们应该学习和传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