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隆中位于湖北省襄阳市中心城区西部,它是三国时期诸葛亮躬耕苦读的地方,脍炙人口的《隆中对》和刘备“三顾茅庐”典故发生地,素有诸葛亮第二故乡盛誉,也是诸葛亮号“卧龙”的地方(今隆中山下还保存有卧龙古村古乡建制),襄阳也因为隆中成为历史上公认的“腾龙”宝地,意为“卧龙”腾飞之地,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襄阳古隆中景区好玩吗?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襄阳古隆中景区好玩吗(5A景区襄阳古隆中到底算不算天下名山)

襄阳古隆中景区好玩吗

5A景区襄阳古隆中到底算不算天下名山?为何鲜见庙宇宫观自古名山就有寺庙道观,为何5A景区襄阳古隆中没有?

古隆中位于湖北省襄阳市中心城区西部,它是三国时期诸葛亮躬耕苦读的地方,脍炙人口的《隆中对》和刘备“三顾茅庐”典故发生地,素有诸葛亮第二故乡盛誉,也是诸葛亮号“卧龙”的地方(今隆中山下还保存有卧龙古村古乡建制),襄阳也因为隆中成为历史上公认的“腾龙”宝地,意为“卧龙”腾飞之地。

2020年1月7日,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公告,宣布北京圆明园、襄阳古隆中景区在内的22家景区完成公示,成功获得国家5A级旅游景区殊荣。在此之前,襄阳古隆中景区长期位居国家4A级旅游景区之列。

值得一提的是:古隆中是华中地区首个以诸葛亮人物第二故乡为主题且获评为国家4A级的中外知名旅游景区,同时也是全国首批4A级旅游景区,在全国同类(诸葛亮、诸葛武侯)旅游景区中,襄阳古隆中等级、综合环境一直都排在相应区域首位。

1994年,襄阳古隆中正式被命名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古隆中进一步开放开发打下坚实基础。1996年,古隆中获得国家最高文物主管部门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简称国家级文保单位)。2001年,古隆中入选为全国首批4A级旅游景区。目前,古隆中景区由古隆中、广德寺、草庐剧场、植物园四大主体景区组成,总面积23平方公里。

据湖北省襄阳市风景旅游规划设计研究所所长陈家驹介绍,古隆中原本是座“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的林区,自从东汉末年诸葛亮到隆中躬耕陇亩长达10年之久,特别是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提出了三分天下谋略的《隆中对》后 , 这座秀丽的山冲从此闻名于世,为了纪念诸葛亮,晋代就在隆中修建祠堂,以后历朝历代进行维修,到了元代,广德寺书院迁到隆中称为隆中书院,明代有了草庐亭、躬耕田、三顾堂以及武侯祠等隆中“十景”,后来有了宗教,襄阳人把古隆中就称为“诸葛庙”。 从1973年开始,隆中开始营业,但那时候并不收费。

近年来,湖北省、襄阳市和旅游区三级联动,鄂旅投投入巨资全力推进古隆中5A旅游景区创建工作。景区新建了全亚洲最大的草庐形态剧场、新建了湖北地区最大的游客中心,打造出了“小诸葛智能伴游系统”为核心的智慧旅游服务系统,以国内首部大型实景话剧《草庐·诸葛亮》为代表的众多文化演出成为景区的常备项目。

历经20载直到2020年初,襄阳古隆中终于完成从中高级旅游景区顶端向高级景区的跨越,成为本市第一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我市打造国家5A级景区集群注入一股强劲有力的生力素,预估未来三至五年内全市的5A级旅游景区不低于三个,当然这只是后话。

有网友问道:既然襄阳古隆中旅游景区那么牛掰并号称天下名山,可为何不像五台山、峨眉山那样拥有寺庙道观呢?

对此问题,本人从收集到历史典籍为提问者找到答案:

1.襄阳古隆中并非号称天下名山,而是名不虚传的天下名山,因山中有人自号卧龙从而为当地带来“龙城”一说,这个山人就是诸葛亮。

2.诸葛亮何许人也?我认为即使对历史不感兴趣的网友也一定听说过诸葛亮这个人,毕竟有句俗语曰“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大意是指三个人才顶的上一个诸葛亮。

3.诸葛亮被后世称为“三代下一人”,其意形容诸葛亮是夏、商、周以后的近千年来唯一的人物,自西汉、东汉以来没有匹敌者,是中华民族智慧的象征。

4.襄阳因诸葛亮获得“龙城”“龙飞之城”以及“智慧之城”的盛誉,可见诸葛亮对襄阳的“贡献”有多大,而诸葛亮在襄阳隐居的隆中山脉被后世称为天下名山又有何过?“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等古文也是对隆中的称赞,不在乎山多高水多深,而在于有仙则名。

上述四点论述基本理清了古隆中天下名山的由来,那么自古名山有庙观又怎么解释呢?请往下看↓

据《襄阳县志.祠祀(明襄王崇慰先贤疏)》记载:明孝宗弘治二年(公元1489年),袭封襄阳王的简王朱见淑,羡慕隆中山水佳奇,看中隆中的好风水,选择隆中作为自己的墓地。简王朱见淑上奏皇帝,把隆中封为“藩陵”,把隆中山改为座山,与隆中山隔谷相对的山定名为面山,偏东的山定名为旗山,用以衬托作为藩陵的座山。

朱见淑毁掉诸葛草庐,在隆中山左臂另建草庐。迁走隆中书院和道观、寺庙、祠堂,封山驱民,大造墓地,使原有的土木建筑,特别是两晋以迄唐宋时期的碑刻石铭,破坏殆尽,荡然无存。这是诸葛亮离开隆中后1200多年来隆中遭到的最大浩劫。

朱见淑死后,他的庶二子、光化王暂理襄阳府事。朱见淑后人和襄阳府左长史林光请于朝,又在隆中山“左方隙地”重建武侯祠。并上秦皇帝说:“隆中亮庙历唐、宋、元皆知崇奉,实非异端淫祠之比”,“先年,简王慕隆中山佳奇,择为茔地,后人不能体王之意,将诸葛亮祠迁一于山之左臂。地既非宜,庙且陋小,神获不安,人未蒙福。隆中东去数十步,山 有一洼,欲将亮庙移建。”

明正德二年(1507年),明武宗朱厚照批准建庙,并御赐庙额“忠武”。

明代《重修诸葛武侯祠记》记载:明嘉靖乙酉年(公元1525年)正德进士徐咸任襄阳知府,到隆中拜谒诸葛亮故居,看到武侯祠“湫隘倾祀”,“瞩目为之愀然”遂与监察史王秀共同发起重修诸葛武祠。

明万历二十年(1529),中宪大夫,都察院协院事左佥都御史李祯重修武侯祠,并购祠产,增建房层,立《重修碑记》一块,记载了隆中遭襄简王破坏以后的情况。碑阴刻诸葛亮画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诸葛亮画像。

据《襄阳府志》载,“隆中书院在城西三十里隆中山”,“元建书院以祀”。明代成化年间,吴缓视师荆南,重修武候故居时,写了一篇《隆中书院记》,后毁。现在的书院为1987年重建,内有静砺堂、致远堂、古隆中陈列馆等建筑。

综上,襄阳古隆中一带原本不仅有庙宇还有书院、道观、祠堂,只不过惨遭浩劫留存太少,所以给人们就像是少了一种高深莫测的感觉。

公元1643年,闯王李自成率义军在襄阳建立新顺国,改襄阳为襄京,史称新顺国都。新顺义军杀藩王,同时挖掘那个毁坏诸葛亮故居的襄简王坟墓,为隆中原貌的恢复创造了条件。

到了清朝康熙年间,郧襄观察使蒋兴芑、观察使赵宏恩等人重修隆中武侯祠。

上世纪1954年、1957年、1980年、1985年等年份,先后对武侯祠、三顾堂、野云庵、三义殿进行维修,为明代碑刻加修碑亭。

隆中作为中华智慧的象征,获得过无数的称赞题词,如1965年获得的“诸葛大名垂宇宙,隆中胜迹永清幽”等如雷贯耳的著名赞语。

据了解,清代以前的襄阳古隆中身兼“数职”,既是历朝历代区域性忠义文化宣教中心也是民间儒教学术传播交流中心(武侯祠),还有佛教一支驻扎至今(广德寺)。

石赵灭亡后,北方战乱不休。为了逃避战祸,佛教祖师级人物道安率领师徒四百余人决定离开北方,取道南下,投奔东晋的辖地襄阳。为了广布教化,行至新野(河南新野县)地方,道安派遣部分徒众往巴蜀,部分徒众下扬州,自己则带领大部分门徒继续南下襄阳,与本地忠义文化(诸葛文化)完成融合。

除了儒家释家,襄阳古隆中还是道教圣地。众所周知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无所不知,是一位儒学成就遮盖颇深道法的圣人,实际上他也是道家人,是位道儒两学双休名家。

古隆中入选国家5A级旅游景区消息公布后,襄阳全市人民大多都表示惊讶且开心至极。殊不知古隆中曾是释、道、儒三大学派的区域性中心所在地,如今依旧保存有祠堂寺庙,唯独宫观不在,实在是令人惋惜!

个人认为,襄阳古隆中晋升国家5A景区不仅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认可,也是一种鼓励,希望古隆中能够早日达到历史上的高度,与襄阳一同创造美好新时代,假以时日重启前些年撤出的道家文化,恢复古隆中旺盛的三教共存局面,为天下名山增添新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