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晕厥概述

晕厥(syncope)亦称昏厥,是由于一时性广泛性脑供血不足所致的短暂意识丧失状态,发作时患者因肌张力消失不能保持正常姿势而倒地。

一般为突然发作,迅速恢复,很少有后遗症。意识丧失时间若超过10~20秒,有些患者可发生抽搐。

轻者休息一下就可以恢复正常,而严重者具有致残甚至致死的危险。应当知道,晕厥与昏迷不同,昏迷的意识丧失时间较长,恢复较难。如果一时不能辨清是晕厥还是昏迷,应遵循“疑病从重”原则,按昏迷进行抢救。

02晕厥常见病因

01反射性晕厥

常见于单纯性晕厥如血管迷走性或减压性晕厥、颈动脉窦性晕厥、低血压性晕厥、排尿性晕厥、吞咽性晕厥、咳嗽性晕厥。

02心源性晕厥

常见于心律失常如阵发性心动过速、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心动过缓-过速综合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及传导阻滞;先天性心脏病如法洛四联征、肺动脉高压、动脉导管未闭等;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左心房黏液瘤及左心房血栓形成等。

03脑源性晕厥

常见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中风、窒息、高血压病等引起的脑局部供血不足、颅外伤、中毒等。

04其他原因

如过度换气综合征,低血糖,严重贫血,哭泣性晕厥等。

晕厥的应急处理与预防(这样处置才有效)(1)

03各类人群常见晕厥

1、年轻人:血管迷走性晕厥最常见

血管迷走性晕厥大多数是脑缺血、缺氧引发的,多见于年轻人。发作原因多数是与压力感受传导功能障碍有关,如排尿、疼痛、紧张、恐惧、天气闷热、剧烈运动、空腹等。有时发作前无任何症状,但会很快恢复,无后遗症,有时会出现血压或心率减慢。

大部分血管迷走性晕厥可通过直立训练来预防和治疗。患者可以每天靠墙站立30~40分钟,每日1~2次,注意补充盐和水的摄入量。少部分人需药物或心脏起搏器治疗。‍

2、老年人:多见心源性晕厥、脑源性晕厥

心源性晕厥是因心脏疾病引起的心排血量突然减少或暂停而导致的晕厥,多由于心律失常和器质性心脏病引起。持续时间较长,病情凶险,必要时应用心脏起搏器及植入式心脏转复除颤仪等。

脑源性晕厥因脑部血管或主要供应脑部血液的血管发生循环障碍,导致一时的广泛性脑供血不足,常见原因有短暂脑缺血、脑干性晕厥、大动脉炎等。日常要规律用药、定期复查,预防脑血管动脉硬化,减少脑血管痉挛。‍

04晕厥的分类

01神经介导性晕厥

① 血管迷走性晕厥:多见于瘦弱体格的青少年。诱因包括长时间站立、情绪激动、恐慌、疼痛等。尤其易发生在闷热的车厢、浴室等。

② 情境性晕厥:咳嗽、喷嚏、胃肠道刺激、排尿、大笑等诱发的晕厥。

③ 颈动脉高敏感综合征:多见于 40 岁以上男性,常因衣领过紧、转头等动作诱发晕厥。

02体位性低血压

发生于体位改变时,由坐位变为站立位,血液因重力作用分布于下肢,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不能做出适应,出现血压过低导致晕厥。可分为如下几型:

① 原发性:属神经退行性疾病,如多系统萎缩、帕金森等。

② 继发性:可见于糖尿病、淀粉样变性。

③ 药物性:最常见的类型,尤其多见于应用降压药、利尿药的老年人。

03心源性晕厥

① 心血管异常: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导致的急性心肌梗死。

② 心肌异常:如肥厚性心肌病导致的晕厥。

③ 瓣膜的异常:如主动脉瓣狭窄等导致的晕厥。

④ 心包疾病:心包压塞等导致晕厥。

⑤ 心律失常:各种严重的缓慢性心律失常,如窦停、窦缓、二度二型房室传导阻滞、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等均可导致晕厥,各种快室率的室上性心律失常、室速、室颤等室性心律失常,也可导致晕厥。

05晕厥的临床表现

01诱因

晕厥发作前多有明显诱因,如疼痛、恐惧、紧张、劳累、排尿、体位改变、用药、失血过多、转头、剧烈咳嗽等。

02前驱症状

晕厥发生前数分钟通常会有一些先兆症状,表现为乏力、头晕、恶心、面色苍白、大汗、视物不清、恍惚、心动过速的等。

03发作期

此期患者意识丧失,并伴有血压下降、心率减慢而微弱及瞳孔散大,心动过速转变为心动过缓,面色苍白,有时可伴有尿失禁,肢体抽搐,咬伤口舌等。

04恢复期

晕厥患者得到及时处理很快恢复后,常有短暂后遗症如意识混浊、模糊、呼之不应,腹部不适、恶心、呕吐,想解大小便,甚至二便失禁,也可可留有头晕、头痛、恶心、面色苍白及乏力的症状。经休息后症状可完全消失。

06晕厥诊断

01首先判断是否有意识障碍

如没有意识丧失,仅为「跌倒发作」,伴有低血钾和周期性发作的特点,结合病史可诊断为低钾性周期性麻痹,如伴有头晕、共济失调的特点,可能诊断为脑血管病或后循环系统的 TIA。如确定为意识丧失,进入下一步。

02恢复确定意识丧失的长短

如为长时间的意识丧失,长达数小时甚至数天,为昏迷。如为短暂的意识丧失,进入下一步。

为心动过缓,面色苍白,有时可伴有尿失禁,肢体抽搐,咬伤口舌等。

03意识丧失是否伴有外伤

如伴有外伤,如头部外伤等,考虑意识丧失由脑震荡等导致,而非晕厥。除外外伤因素,可进入下一步。

为心动过缓,面色苍白,有时可伴有尿失禁,肢体抽搐,咬伤口舌等。

04意识丧失是否由短暂脑缺血不足引起

经过以上步骤,我们已确定了意识丧失是由非外伤因素导致的短暂的意识丧失,如后面确定了意识丧失的原因是短暂性脑供血不足引起,则为晕厥。

如不是由短暂性脑供血不足引起,可能包括脑电活动异常导致的癫痫,后循环缺血导致的 TIA,睡眠障碍导致的发作性睡病,心理因素导致的假性晕厥等。

07各项检查

01心电图

心电图对心源性晕厥者意义重大,如病理性 Q 波提示心梗,QT 间期延长提示 LQT 综合征,ARVC 时可见 Epilison 波等;

部分患者可发现二度二型房室传导阻滞、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甚至发现室速、室颤等恶性心律失常。

02颈动脉窦按摩

如颈动脉窦按摩诱发心脏停搏 > 3 s,或血压下降 > 50 mmHg,表示颈动脉窦按摩实验阳性,提示颈动脉窦高敏感综合征。

03卧立位血压

卧位转立位的 3 分钟内监测血压的变化,如收缩压下降 ≥ 20 mmHg 或舒张压下降 ≥ 10mmHg,或者收缩压下降至低于 90 mmHg,伴或不伴有晕厥者,为卧立位血压实验阳性,提示体位性低血压的诊断。

04直立倾斜实验

倾斜体位,必要时可加用硝酸甘油或肾上腺素诱发,阳性结果包括心率抑制性、血压抑制性和混合性,阳性结果提示血管迷走性晕厥。

05影像学检查

超声心动和其他心脏影像学检查,如心脏 CT 和 MRI 等,可提供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客观信息,明确有无心肌肥厚、瓣膜狭窄,准确评估射血分数等心脏功能。

06心电监护

对于心律失常,尤其发作不频发的心律失常导致的晕厥,长程 Holter,甚至植入式 Holter 可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

07运动实验

运动中出现的二度二型房室传导阻滞或房室传导阻滞,常提示传导系统的病变,即传导阻滞导致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是晕厥的病因。

08心电生理检查

通过有创电生理检查,可以对缓慢性心律失常及快速性心律失常导致的晕厥进行诊断,并进行危险分层和治疗。

09心导管检查

了解冠脉病变,进行缺血再灌注治疗。

08晕厥时如何自救

晕厥前:深呼吸、大声咳,抓住黄金十秒   

晕厥前还未丧失意识的10秒钟对自救很重要,孤立无援时 必须抓住短暂而宝贵的黄金10秒钟进行自我急救。

晕厥的应急处理与预防(这样处置才有效)(2)

 一个人心脏不能正常跳动、供血并感到要晕倒时,大概10秒钟后,才会真的失去知觉,不省人事。在晕倒前的10秒内,要立马做深呼吸并大声咳嗽,在深呼吸时,更多氧气被输送到肺里,为心脏供氧。而每一次剧烈的咳嗽都意在挤压心脏,促进血液循环,帮助心脏恢复正常的跳动‍。‍‍

09急救指征

1、突发意识丧失或反复昏厥发作;

2、伴呼吸困难、面唇发绀:

3、伴剧烈头痛、视物模糊、肢体麻木、抽搐、口吐白沫、癫痫发作;

4、伴高热、寒战、恶心、呕吐等;

5、伴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四肢湿冷、精神恍惚;

6、伴严重外伤:

7、伴有毒物质接触史;

8、出现其他危急病症。

以上均须及时急诊处理,必要时拨打急救电话。

10晕厥的急救措施

1. 当患者脸色苍白、出冷汗、神志不清时,立即就地扶持患者蹲下,再使其躺倒,以防跌撞造成外伤。

2. 发现晕厥患者后应使患者平卧,头放低,脚放高,坐位时将头置于两腿之间,保证脑部血供,松开患者的衣领,若意识未恢复即应使头后仰、抬起下颌以防止舌根后垂阻滞气道。

3. 摔倒在地的患者仍应就地平卧,仰面朝天 并检查有无外伤。

4.保持周围环境安静、通风,但应注意保暖,避免着凉。

5. 迅速拨急救电话,等待专业人员救援。

6.可用手指按压人中(位于鼻下,上嘴唇沟的上1/3与下2/3交界处)、百会(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叉处)、内关(人体的前臂掌侧,从近手腕之横皱纹的中央,往上约三指宽的中央)、涌泉(采用正坐或仰卧、跷足的姿势,涌泉穴位于足底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等穴,或吸入醋,或向面部喷少量凉水和额头上置湿凉毛巾刺激可以帮助清醒。

晕厥的应急处理与预防(这样处置才有效)(3)

7.清醒后不要马上站起,若患者意识迅速恢复,不要立刻起身,应再平卧几分钟后再坐起,然后站立,有的需30分钟左右才能站立。

8.意识不清时禁止喂食物,避免呛咳、呕吐、误吸的发生。患者意识恢复后,可以给2杯温开水或糖水。

9.晕厥经过以上处理后,患者常能很快恢复知觉。但因晕厥病因多种多样,晕厥发作时应当呼叫救护车,清醒后仍建议去医院进行检查,尤其是首次发生晕厥者,更应去医院检查明确病因。

11晕厥的药物治疗

1、拟肾上腺素能药

如盐酸米多君,是血管舒缩障碍所致晕厥且不伴高血压患者的首选药物。也可用于直立性低血压。不良反应有头皮发麻、毛发竖起和尿潴留。

2、抗心律失常药

如丙吡胺,用于心律失常,尤其是其他药物无效的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

3、抗胆碱药

如阿托品,主要目的是解除血管痉挛,加快心跳,适用于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等,也用于颈动脉窦性晕厥。患有青光眼或前列腺肥大者禁用。

4、皮质类固醇制剂

用于治疗直立性低血压。

12晕厥的预防

01避免头部外伤和骨折

老年人晕厥发作有时会因摔倒造成头部外伤和肢体骨折。因此,建议家中厕所和浴室地板上放置橡皮垫,卧室铺地毯,室外活动选在草地或土地上进行。

02就地平卧

如果您自己感到晕厥即将发生,应当立即就地平卧,脚抬高,并呼救,清醒时可适当饮2杯温开水。

03血管神经性晕厥

在各种晕厥中最为常见,所谓“晕血”也可归于此类。主要是因为各种原因如过度疲劳、刺激、恐惧等神经反射作用而产生广泛的小血管扩张,全身血量流向小血管,而回心的血量减少,导致脑部缺血、缺氧而晕厥。预防措施为避免紧张,加强营养,增强体质,谨慎用药。

04颈动脉窦性晕厥

晕厥常发生在突然转头、领带过紧、衣领过硬时。主要原因是这些动作刺激颈动脉窦,反射性引起迷走神经高度兴奋,导致心跳减慢而排血减少,脑缺血、缺氧而晕厥。这类患者应避免穿硬领衣服,转头、吞咽动作宜慢或在转头同时转动整个身体。平时可服用阿托品预防发作。有心动过缓的患者,可永久置入心脏双腔起搏器。

05体位性晕厥

多见于老年人或长期卧床者。原因是在体位突然改变时,血管张力来不及调整而出现暂时性脑缺血,表现为眼前发黑,眼冒金星。预防措施为在站立时缓慢起身,不宜久蹲。患者平时应服一些补中益气丸和加强体育锻炼。

06排尿性晕厥

多发生在晨尿时,少数人也发生在非晨尿或大便后。主要是因为突然起床或用力排尿后腹压急骤下降,导致上身血液回流腹腔,而引起脑缺血产生晕厥。预防措施为睡前少喝水,夜间排尿时取坐位,不要用大力,起身应缓慢,起身后稍站一会再走。

07剧咳性晕厥

多见于有呼吸系统疾病的老年人。剧咳时,胸腔和腹腔内压增高,影响静脉血回流,使心输出量减少,导致脑部缺血、缺氧。咳嗽时,颅内压增高,也会引起脑部一过性缺血,从而导致晕厥。预防措施为防治呼吸道感染,剧咳时身体尽量放松,伸手握住固定物体以防摔倒,有条件时长期低流量吸氧进行氧疗等。

08低血糖性晕厥

多见于严重饥饿、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时。主要是因为低血糖引起交感神经高度兴奋而产生。预防措施为及时补充食物,遵医嘱使用降糖药物,防止低血糖。

晕厥的应急处理与预防(这样处置才有效)(4)

09吞咽性晕厥

指在吞咽时发生晕厥,主要是因为吞咽动作刺激食管或胃底的迷走神经,引起心律失常。这类患者在饮食时要相当注意,避免冷饮和大块食物刺激,吞咽时也要细嚼慢咽,不要狼吞虎咽。

10心因性晕厥

是指在一定精神刺激和紧张的情况下突然晕倒。预防措施为加强心理素质,调节情志,保持心胸开阔,避免强烈的刺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