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为客走天下,终生为客闯天涯。
何为“客”?客在汉语中最早是对来访者的敬称,后来用于称呼旅居他乡之人,比如唐代诗人王维笔下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故身在异乡之人则为“客”。
据资料记载客家是汉族民系,客家人因躲避战乱而背井离乡,从而形成了客居他乡之人,这就是“客家人”。
而客家的文化有古汉文化活化石之誉,客家语言更是古汉语的活化石,在客家的语言文字中保留着大量文言文字,如“亻厓”,也就是“我”的意思,而“你、我、他”,发音是尔、吾、其的古音。
从这独特的文字和发音上,我们也能简单的看出,先祖们在长达数百年的时间里,翻山越岭,走走停停,跨越大江一路向南,来到南方。
史书记载,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人民流离失所,为了能够生存,大部分的中原原著人民远离家乡故土向南迁移。
在广东梅州客家博物馆所记载,有关于客家由来。客家人“原本是汉族,中原人士,历经五次大规模的迁移,在南方多地逐渐形成汉民族的一个支系——客家。
而史书原文中描述:“是时中原多故,故时贤大夫以三江五湖为家。登会稽者如鳞介之集渊薮,以公故也”。
在此描述中我们也能略知,先祖为躲避战乱而大举南迁,进入到我国南部地区,现福建、广州一带。
据了解,在很久以前居住闽粤赣的部分老人,还喜欢穿蓝色布衫,并操着一口古老方言,但是他们对自身的来历已经不再明了。
有部分学者认为早在秦汉时期客家人的南迁就已经开始。而客家大迁徙,则是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两晋“八王之乱”与“五胡乱华”、 唐中期的安史之乱与唐末的黄巢起义、宋朝的靖康之变与元军南下、明末的流寇之祸和清军入侵。五次大迁徙才是最有深度言论。
直到清朝之后,“客家”才被人们所关注。“客家”这个称呼以及客家的群体才出现。而在清朝之前都是默默无闻而居于世,这也许也是客家人的本意吧!
客家南迁的人民在洞庭湖、太湖、鄱阳湖集结,并在此形成三个支系。
其中的一支在鄱阳湖,而另外的支系则向南到了赣南地区,之后再到闽西,最后来到汀州一带,汀州也成为客家人最后的落脚点。这里也就是客家民系诞生之地。
客家人从黄河与洛水之畔,举家南迁。一路走走停停,可战火总是不期而至,驱使着他们南下。宁化县成为了客家人南迁第一个中转站,汀江也成为客家人的母亲河。
但由于客家人不断地大规模迁徙,原有海边的冲积平原早已被先来的移民所占据,于是,后来的人只能转身藏于进深山之中。
最早的客家人移民是在闽粤赣湘桂,中国东南五省(区),武夷山脉、南岭山脉和罗霄山脉等大山中,在这里拓荒开垦,定居繁衍。而到明清时期,随着人口不断增多,山中的资源随之匮乏,客家人不得不走出大山,继续迁移,寻找新的桃花源地。
之后的客家人就迁徙到了广东梅州,广东大埔县,福建永定等地。而少部分则扬帆出海,也就是现在吉普赛人。
关注杨哥,一起带你了解更多知识。杨哥本是客家人,却未知客家事。在此深表遗憾。
图片源于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